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讲话发言 > 演讲稿

中学校长竞聘演讲材料

时间:2024-02-24 22:38:29 演讲稿

  【简介】本文是会员“ktz903”收集的中学校长竞聘演讲材料(共3篇),以供参考。

篇1:中学校长竞聘演讲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我是王小战,41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目前担任县教育局高中教育科科长一职。我正在竞争田家炳中学校长这一岗位。

  我之所以竞争这一职位,主要出于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在基层工作方面有丰富经验。我从一名中学教师开始,历任过教研组长、教导主任等职务,对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都非常熟悉,并能理解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心声。

  其次,在行政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教育局工作了9年,深刻了解我县高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对国家教育政策有着清晰认识,尤其对当前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第三,在管理高中教育多年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具备扎实的科研能力。建立起跨区县高考质量监控体系,并解决了高考质量形成过程中的问题。同时参与过《教育信息资源有效应用对策研究》等重要课题,并在子课题组担任副组长。

  众所周知,田家炳中学是一所省级标准化高中,在文化传统和办学条件上均达到顶尖水平。这里汇聚了全县最优秀的生源和师资力量,在当地享有崇高声誉。然而近年来受到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学校面临着优质生源流失和教学质量下降等挑战。

  如何让政府放心、人民满意地管理好田家炳中学,是每一个蓝田教育人都需要认真思考的议题。

  如果有幸成为田家炳中学校长,我将率领全体同仁致力将学校打造成为一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品牌价值突出、在整个县具备显著影响力的优质特色名校。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的工作将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创建和谐校园为突破口, 力求营造新型发展格局

  积极构建内部和谐环境。我将以身作则领导团队建设一个团结务实、师生信赖的班子;推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并经常深入基层倾听师生呼声,并努力解决实际困难。

  积极构建外部和谐环境。争取上级领导支持, 寻求社会各界帮助, 并虚心听取指导意见。

  逐步构建干群和谐、师生和谐及内外关系协调发展新格局, 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以课程改革为抓手, 全力提升教育质量

  运用前卫的新教育理念武装头脑,领导班子引领全体教师秉持创新的教学方式,实践并深入研究最新的课程改革;开展富有成效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积极转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革新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灵活的课程评估、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以及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充分激发每位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课程改革推动管理,促进教学,提高质量,推动发展。

三、将教育现代化作为发展战略,努力打造办学特色

  更新教育理念和观念,确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教育观念、人才观和质量观;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探索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管理和教学改革;建立一定规模的教育信息资源库。

  努力实现教育观念现代化、内容现代化、设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以及管理现代化,逐步形成鲜明而独特的办学特色。

  尊敬的领导们、尊贵的专家们,我深知竞聘田家炳中学校长岗位对我来说是一项挑战,但我坚信,在田家炳人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精神基础上,在大家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并怀着对蓝田教育事业满腔热情和不懈追求之心,我一定能够把挑战转化为机遇。借助田家炳人集体智慧,让我们当地孩子得到优质的本土教育,在更多学生选择理想高等院校就读之际,真正打造一个受全县百姓满意的品牌高中。

  感谢大家!

篇2:中学校长竞聘演讲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各位领导给予我这个锻炼、展现自我的机会。在中小学校长岗位上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竞争,这是我们县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我对此持三方面态度:支持、拥护并积极参与。

  卡耐基曾说过:“不要害怕推销自己,只要你相信自己有才华,就应该相信自己有能力胜任这个或那个职位。”为了磨练提高自己,并为XXX镇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今天我勇敢地站在这里,竞争XXX中心校校长职位。我坚信我有能力承担这份重责。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我叫××,生于1966年12月,瑶族,X××镇人,中共党员,本科毕业生,小学高级教师;20xx年3月获得小学校长资格证书。从1987年9月起至今,在本镇从事教育工作,连续多年获得县级优秀教学奖项、9次获得县级优秀教师称号、3次荣获县级“十佳”校长称号等。竞聘前担任××镇××小学校长。

  我之所以竞聘此职位,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我心怀热爱党、人民和教育的赤诚之心,将所有奉献给家乡民族的教育事业。作为一个幸运儿出身于瑶山沟里的我深知家乡文化教育匮乏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渴望改变家乡落后的教育现状。农村出生、农村工作使我具备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和勇于探索的品质,振兴家乡民族教育责无旁贷。

  二、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通过正规师范教育以及不懈努力进修成为本科生。在乡村小学服务19年间历任班主任、教导主任和校长,对学校管理了如指掌;涵盖所有课程内容并了解教育环境。曾调往教育局执行“普九”、“普实”任务,全面了解全县及本镇的教育情况。例如,在我们镇中心校存在五个问题:1. 学校硬件设施不足;2. 乡镇中心小学缺失难以进行课改和课程研究;

   3. 教师平均年龄偏大缺少活力;4. 师资配置存在分化严重需采用非常手段解决;5. 整体教学质量偏低连续数年排名倒数第一或第二。

  三、拥有较强的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

  身居迷茫之年,但我仍然神采奕奕,勤奋学习,能快速吸纳新的教育理念;作为学校管理者多年,我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并不断增强我的交际与组织协调能力,与乡镇县领导都有良好关系,这将有助于我开展工作并打下成功基础。如果幸运被聘用,我决心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上级主管局的领导下,坚持”一个原则”,实现”两个转变”。

  “一个原则”的坚持是以人为本,在学校工作中始终以学生和教师发展为核心,致力确保每位学生愉快学习,每位教师舒心教授。实现“两个转变”包括角色转变——校长既是指挥官又是战斗员,统领全体教师共同思考、目标一致、行动步调一致,在团队合作中创造良好工作氛围。其次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从“领导交办、就办好”向“如何去做、怎样做好”转变,将学校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提高教师职业责任心。

  大胆利用人才,实施灵活的教师聘任制促进学校更进一步发展。同时重视制度管理,其中核心是关注人的内心。要深刻尊重每位教师,在待人接物中增加平等、减少架子,在互动中增添微笑、减少板面,在合作中增设支持、减少指责,在激励中锦上添花、减少威胁。只有推崇先进才能激发后进;只有真诚关爱教师才能使他们甘愿奉献。

  三、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提升教师素质对于教育工作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达到呢?

  我认为途径如下:

  1、引入外部智慧,分阶段培训。

  通过借鉴校外专家和优秀教师的智慧来推动学校发展。首先派遣优秀教师参加区级市级专家讲座和研讨活动,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更新观念、提升理论水平。其次针对暂时无法大规模进行外出培训的情况,充分利用县小学资源,计划性地安排教师进行观摩学习;请专家或优秀老师来指导也是有效方法;借助支援队伍支持薄弱学校,并充分利用他们的智慧为学校发展提供建议、提高教师水平。

 2、加强课后反思, 消化吸收。

  教师要在专业领域不断提升,需要将新颖的课程理念融入到自身技能中,这就要求他们积极进行课后思考和反思。

篇3:中学校长竞聘演讲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您们好!

  今天我将分享关于《校长之路的创新法则》这个主题。

  亲爱的领导和老师们!在观察全球发达国家的历史进程时,我们会发现无论经济社会如何演变,教育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美国的精英教育到日本战后兴办教育,都为各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作为教育事业的主要阵地,其办学水平直接影响整体教育质量。而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在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如果我有幸成为一名校长,那么如何运用独特方法来提升学校办学水准呢?

  首先,必须确立明晰的管理理念。我的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构建融洽校园氛围,以教学为核心,全面推动办学水平提升。”以人为本意味着充分信任广大教职工,关心他们生活与工作,并且积极激发他们工作热情。同时要以学生成长为出发点,在尊重个性发展的前提下服务每一位学生。

  其次,则需善用手中政策法规、制度指引等资源作为斧头,“安全”、“环境”、“教学”三大方面是我们斧头所应砍击之处。

  安全是保障一切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石和前提。我们常说“放在首位的是安全,其次才是生产”,这句话之所以被反复强调就是因为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毕竟任何工作都需要在一个平静、稳定、和睦的环境中展开。国家或地区若不够稳定,发展谈何容易;工厂若无法确保安全,生产活动也将难以正常进行。同样道理适用于学校,没有安宁与安全感,师生无法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的安全工作关乎千家万户大计,任何时刻都不能掉以轻心。因此,身为校长我会把安全工作摆在首位。而要做好安全工作,则必须依赖于综合治理,落实责任、建立制度、加强教育和检查,并且务必付诸实践。学校的安全管理本身就颇具挑战性且绝不允许半点马虎,在农村中尤为突出,学生结伙打架斗殴等问题屡见不鲜;同时,涉及到网吧、电子游戏室、歌厅等场所也存在较多潜在风险。镇雄县各中学至今未能完全实现所有学生住校就读,在县城内甚至有许多租房独居的学生,尤其晚间更容易出现夜不归宿、熬夜沉迷等情况。而乡镇上的学校仍有许多寄宿或走读生存在类似问题。必须强化巡查力度,排除潜在危险;同时还需建立起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紧密联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