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掌声》反思

时间:2024-03-02 17:23:03 教学反思

  【简介】本文是热心网友“liaolanhao”分享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掌声》反思(共3篇),以供参阅。

篇1: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掌声》反思

  《掌声》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原本自卑的小女孩小英,在同学们鼓励与爱的掌声中变得活泼开朗。这则感人至深的爱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爱的教育机会。我为此设计了一堂情感交融、开放且有效的语文课,让爱的掌声在课堂上回荡。

  首先,我注重学生多样化阅读方式。开始上课时,我让学生自由朗读、互相朗读、引导阅读等多种形式,使他们全方位接触文本,从阅读中领略课文主旨。

  一、呈现课件,品味关键语段。

  俗话说“熟能生巧”,我通过展示关键语段,让学生反复朗读,并在重点词下划圆点,细致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内涵。比如当展示描述小英在演讲前后变化的段落时,聚焦于“总是默默地”、“一角”,让学生感受小英因身体缺陷而表现出的自卑忧郁;通过掌声给予小英带来的巨大改变,她不再忧郁,而是更加乐观自信。再如展示小英上台之前心理活动的段落时,聚焦于“把头低了下去”、“犹豫”、“慢吞吞”、“眼圈儿红了”,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小英当时内心挣扎和无奈之情,也突显出即将传来的掌声有多么重要!特别强调描写小英神态转变的词语,引导学生从外表逐渐理解内心情感变化,进而加深对文章主旨的认知。

  二、全情投入,以理晓情。

  当前语文教育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并非仅限于传授文本知识,更注重陶冶情操、培养个性和人格。《掌声》富有情感色彩,在我动容叙述下更能打动学生心弦。在备课期间被贯穿全文的“情”所打动后,在课堂上我全身心投入其中,并借此引发学生共鸣,达到移情效果,并传达做人之道。就在学生被深深打动之际,“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在困境中时,请珍惜别人给予你的掌声……”这番话再次响起。通过用情激发情感、启迪思维,在美好享受中引导学生领悟道德准则。在这里,学生可以升华情感、提高思想层次,创造和谐美妙氛围。

  为帮助学生理解并体验小英内心变化过程,我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地想象成文中角色,并实际感受其处境。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这堂课仿佛是以掌声为线索,捕捉英子掌声前后的微妙变化和人物动作神态。学生在阅读中体悟到两次掌声所蕴含的不同意义,从而领悟到尊重与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教学现场如同奏响了爱的乐章。初读课文品味“爱”,细读课文感受“爱”,生活延展表达“爱”。让我们不仅在阅读一篇文章、理解一个故事,更是在发现人世间真挚情感,唤起奉献之爱。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深刻理解到珍视学生个体的感受、经历、领悟至关重要,唯有让学生真实表达内心感受,才能真正掌握阅读技巧。我深信:只要我们为孩子的进步鼓掌,为孩子的创意喝彩,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灵魂抒发之地,相信每位孩子都将在此展现独特自我!

  三、精心设置情景,邀请“小英”走进课堂。

  将“此时此刻,小英有太多的话想说,她想说……她想说……”改编为“此时此刻,你就是小英,你有太多的话想说,你想说……你想说……”。我相信:这一教学环节设计不仅拓宽了学生思维空间、培养了语言能力,更陶冶了情操、净化了灵魂,在课堂教学中熠熠生辉!

篇2: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掌声》反思

  《掌声》故事描述的是一个名叫英子的残疾小女孩,她因为不愿意展示走路时的残缺,总是选择在上学时最早到达、最后离开,试图隐藏自己的残疾,内心充满了自卑感。一位新来的老师并不了解这一情况,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邀请她登上讲台分享故事。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鼓励下,英子终于勇敢地分享了自己的故事,获得了同学们热情的掌声。从那一刻起,她变得更加开朗。几年后,她写信表达了对那次掌声给予她信心和生活勇气的感激之情。这个故事引人深思,如何引导学生从已有经验中汲取力量,走进残障人群内心世界,并如何善待社会中弱势群体成为这节课要解决的两大问题。

  我注重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情感与价值观方面进行指导,在深入阅读分析文本中使他们领悟每个人都应该平等对待,并通过情感评估和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他们与文本产生共鸣。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着重分析和解读了两次掌声响起的情节,逐步揭示英子自卑表现背后的原因;同时也剖析英子在掌声前后心境和性格上的转变,让学生理解掌声对其他人可能只是件寻常之事,但对英子而言却是一场深刻震撼,改变了她整个人生。通过这样做,让学生明白彼此需要关爱、鼓励,并且不能歧视任何人。

  重点分析和揣摩两次掌声相连处正是这节语文课程的特色之一。我采用“以读代讲、角色转换”等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全身心投入式阅读,在各种方式下反复进行阅读实践并示范朗读,在情景模拟中带领学生深入体验文本内容及英子内心世界,呈现出对英子所遭遇同理和对其转变后快乐状态的欣喜之情。通过完成书信回复等活动环节来提高情感目标层次,并成功解决教学难点。这节课让学生领悟到“施予他人玫瑰,则手上余香”的幸福。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我精心备课并针对可能出现问题作好预期规划,但仍存在一些无法很好解决的个别问题;尽管朗读形式多样化却未能将学生朗读水平提升至更高水平。

篇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掌声》反思

  这篇名为《掌声》的课文在我接触之前,被我视作寻常之作,未曾深入品味其内涵。然而,在我查阅网络资料并研读相关教辅后,这篇文章深深地触动了我。故事梗概是:一个名叫英子的小女孩在小时候罹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她腿部残疾,无法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样行走,一直是个自卑忧郁的孩子。但在一次班级演讲活动中,当英子登台演讲时,她得到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众人的喝彩中,她鼓起勇气,并从此变得乐观开朗起来。整个故事充溢着浓厚的爱意,《掌声》象征着团结一体的班集体,在这个团体里没有讥讽和歧视,更多的是相互鼓励、尊重和赞扬,将同学间的爱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准备公开课那几天,我浏览了大量网上资料如课件、视频以及课堂实录。整个过程影响了我的情绪状态。在制作课件时,我插入了两首歌曲《掌声响起来》和《爱的奉献》,这两首歌为表达对课文情感起到了提升作用。

  本节课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包括集体朗读、男女搭配朗读、单独学生朗读以及师生共同朗读等方式。让学生逐渐领会课文中情感变化,在与学生互动交流中理解和分析角色情感波动。我坚信反复阅读百遍能见其意境。全班同学的朗读表现非常出色,令人欣喜不已。最后,在这堂课结束时进行了一场重要的思想教育环节。我询问学生是否喜欢英子所在班级,他们纷纷表示喜欢,并且回答围绕“团结”展开。接着询问他们是否能使我们班成为一个“团结”的班级,他们充满自信而坚定地回答了肯定。我传达我的期许:希望我们三年级成为一个团结紧密的班集体,在面对困难时相互支持;不嘲笑同学,在同学取得进步时不吝给予掌声、相互鼓励与共同进步。

  就这样,在动听歌声中结束了这节课。最后将自己送给学生表扬他们在本节课上出色表现,并得到学生和听课老师热烈掌声,实在令人感动。

  课后老师们对我的授课给予高度评价,并认为对于学生思想教育做得很到位。指出我的板书粉笔字需要加强,并建议提问题时不要直接点名回答,要锻炼学生自主思考能力。这些宝贵意见使我受益匪浅,在日后的教学中将更加努力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