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反思

反思长度单位教学方法

时间:2024-03-07 16:57:59 教学反思

  【前言】下面是网友“fuzf3961”整理的反思长度单位教学方法(共3篇),以供参阅。

篇1:反思长度单位教学方法

  在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中,我们反思了关于“长度单位”的教学内容。这个概念性认知内容着重于将数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注重引导他们进行探索性操作。测量来源于数,量的概念源自数量的概念,本单元作为“测量”主题的起始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测量过程中使用不同标准导致结果混乱和无序的情况,从而领悟到统一标准的必要性和秩序。建立起1厘米、1米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本教学内容的重点之一。

  我们选择可见、可触及的材料组织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充分观察、动手实践、用心感悟,从而形成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数学内涵丰富,其价值在于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特别是小学数学作为基础科目具有独特的运用价值,在掌握知识基础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场景之上。

  从生命科学角度来看:我们关爱的是生命,提升生命价值意味着关注学生成长发展。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将数学与现实背景紧密联系起来至关重要——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数学化”方法进行教与学,才能使得学生真正理解那些充满内在联系、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帮助他们不仅仅理解这些知识,更能够灵活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篇2:反思长度单位教学方法

  今年我带的是二年级学生,是我去年从一年级带上来的,说实话很有感情了。我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只有一年时间的老师想着如何把书本上的知识通过我交给学生,让他们学习最基础的知识,掌握最基本的技能,获得初步的数学学习方法和能力。

  课本第一单元是长度单位,这部分知识应用性极强,是在一年级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设置的。在一年级,学生通过比较实物的长短,初步掌握了简单的比较方法。这一单元学习的长度单位,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为了达到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的目的,教材例题1首先通过用不同的物体来度量长度相同的实物,结果使用的度量物体有的用的数量多,有的用的数量少,这就产生了一些矛盾和混乱。从而得出统一长度单位是十分重要的,在生活中会减少一些麻烦。

  在此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用铅笔度、尺子、三角板、方块等量桌面的长度。学生学会了用食物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紧接着又用这些物品测量了桌子的高度和黑板边的长度。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记载度量数字效果良好。通过以上操作和演练, 学生明白了在实际生活中要测量物体长度、宽度就必须统一长度单位。

  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认识两个最常见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为了让学生容易接受理解厘米和米概念, 我用实物和举例方法完成此教学。我让学生伸开自己双臂, 初步感知自己两笔长度大约是一米, 床长度两米, 食指宽度大约1厘米, 一颗图钉长度大约1厘米. 通过举例感知使学生成立起1厘米和1米感觉表象.列举生活中常见事物进步是对1米及1厘米感知.

  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后, 就要进行换算.可怎样才能让学生成更好地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呢? 教材上例题“用30厘米尺子量根1米绳子, 量三次后再量10厘米, 这根绳子由多少厘米长?” 我教时没有直接使用此案例, 改变了方式. 让两个学生成自己20厘米尺子量黑板边上1米长. 让他们每次做上记号. 学生成五次后提问: 一共多少厘米? 知道需将5数字相加才能计算出. 或许略显繁琐但依然注重实践操作过程. 只有经由操作演练, 学生成更好战功理解: 1 米 = 100 厘米 是实验证明而非虚构臆造,. 更加使孩子理解数学真实性严密性.

  理解掌握了 米 和 厘 米 换算关系, 可以使 学 生做简单 长 度 单位 加减 练习 和相关问题 . 透过检测反馈显示 学 生对 知识 掌握 较好 ,但 对某些细节问题处理 不佳 ,待日后培养 学 生 良好 学习 习惯 。

  在探索知识的旅程中,我们迈出了认识线段的重要一步。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构建简单表象来理解线段:笔直、两端点。通过举例引导学生区分线段和非线段,利用黑板边沿、桌棱等生活场景帮助他们更直观地认知。一旦掌握了线段的概念,学生将动手尝试画出线段,遵循测量长度的方法,准确找到尺子的0刻度并绘制端点位置。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尺子笔直,牢记有两个端点存在。

  随着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拓展所学内容。例如,在图形中数出线段数量,我设计了一系列由易到难的图形供学生练习,指导他们仔细计数长线段和短线段数量,并最终求和。

  总体而言,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注意到课本知识都是通过实践操作获得的。强调了学习过程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篇3:反思长度单位教学方法

  在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基础上,让他们能够熟练地玩转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进制关系,准确地进行单位之间的变换是长度单位这一单元教学中的亮点和挑战。然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混淆不同单位之间的进位规则,比如将5分米误认为500厘米,30毫米算成3000厘米等。有些学生很容易把分米和厘米、毫米和厘米之间的进位规则与厘米和米之间的概念混淆,错误地当成了进位是100。其次是没有正确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大小转换方法。例如:50米8厘米算成58厘米等。个别学生很容易忽略长度单位转化时的乘除进位问题,导致答案错误。小单位转换成大单位时应该除以进位值,大单位转换成小单位时应该乘以进位值。最后是有些学生在解题时没有仔细审题造成错误。比如:500克 1500克=20xx千克,2千米 3000米=5000千米等。涉及计算和单位转换的长度题目,部分学生由于未审清题意,只顾着计算而忽略了单位转换。

  针对以上错误原因,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是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进位规则,比如背诵长度和质量单位的进位规则: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 米=10分 米、1 千 米 =1000 米 等等。二是使学生真正理解相邻单位和非相邻单位之间的进位方法,并能正确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确保正确进行单位转换。三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高级 单 位 转 化 成 低 级 单 位 ,乘 以 相 应 的 进 位;低 级 单 位 转 换 成 高 级 单 位 ,除 以 相 应 的 进 位 等等。通过尝试实施以上教学策略后,学生将会更加熟练地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进制关系,并能准确进行单位变换, 计算准确率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