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职场文档 > 工作总结

法治骨干教师培训研修经验总结

时间:2024-03-06 13:16:34 工作总结

  【导语】本文是热心网友“s8”分享的法治骨干教师培训研修经验总结(共3篇),供大家阅读。

篇1:法治骨干教师培训研修经验总结

  在新颖的教学环境里,我有幸参加了南京工业大学举办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这是一次与来自全国二十六个省市的焊接专业64位教师共同探讨学习的奇妙经历。在这短暂而丰富的两个月中,我积极融入到课堂理论教学和各项技能训练之中,不仅保持全勤,还深度参与讨论、授课以及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焊接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机构,在哈工大导师悉心指导下,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一、体验

  这段时间中,培训内容形式多样、涵盖广泛,包括专题讲座、实践观摩、互动讨论等。回顾这段时光,感受到了思想上的洗礼和知识上的增长。这两个月不仅是收获满满的阶段,也是促进我不断进步成长的关键时期。重新审视自己、调整自己、完善自己,在这过程中找到了更多前行的动力。

  在培训过程中,每位老师都展现出渊博的知识和引人入胜的引述。我们从繁忙和压力中解脱出来,在南京工业大学静谧校园里聆听着知识分享,并沉浸于学习之乐。意识到我们往往被琐碎事务所困扰,耽误了对教育理论认知的重要性。唯有不断更新知识、保持激情与创新,方能不落伍于时代变迁之间。

  二、收益

  以下是我在这两个月里所得到的几点收获:

  1、焊接理论知识与现代教育技术更胜一筹

  除了焊接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外,我们还探索了当今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了更新内容与改进方式的能力,并对焊接理论有了更为全面深入地理解。此外,在变化莫测的就业环境下,“质疑”、“批判”精神至关重要。只有突破束缚去开拓未来道路,我们才能取得成功。

  此次培训不仅巩固了我的专业基础知识并提升了现代教育技术水平。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方式制作生动形象的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授课效果。

  2、掌握焊接核心要领

  在进行理论学习之后,我们经历了焊接实训学习、企业参观、讨论学习等一系列活动,从中领悟到焊接技术的发展和技能,对现代焊接趋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哈工大的教授、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员带领我们进行实训、参观和讨论学习,我的焊接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眼界得以开阔、焊接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3、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这次培训非常系统化,第一个月主要是集中培训,内容涵盖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设计、中职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及启示、职业教育学专题和焊接理论学习等。平时鲜少有机会安静地阅读书籍,来到这里却一下子听了那么多课,看了那么多书,使我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有了更加系统的掌握,感觉站在原先位置上更高了、看得更远了,仿佛周围一片“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景象。两个月的学习与实践使我对某些教育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教学理论认识也更加清晰,对于开展教研活动方式也更明确,投身于教育改革中的激情也变得更加充沛。这次培训如同给我补充了元气、注入了灵气,并丢弃了骄傲情绪,焕发出无限生机。

  4、提高了师德水准,更新了教育观念

  从师德教育培训开始,在南京工业大学顾得库院长详细介绍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并通过大量案例演讲给予我们深刻启示;南京工业大学吴林教授则就中职教师和中职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处理师生关系以及班级管理方面为我们提供宝贵经验。原本拥有的师德观和专业成长目标都得到丰富和提升,我们深知“立足岗位精彩为师”、“自身正直做榜样”、“求知无止境”等真谛。这次培训唤起我们意识到自己仍然有着巨大发展空间。

  通过集中理论学习并与名师互动交流,逐步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并认识到应遵循客观规律,在调整自身角色和教学方式上应做出相应改变,将素质教育贯穿于科目教学过程中。

  在教育培训的旅程中,导师们引领我们走进优秀的教学活动和课例现场,让抽象的理论与现实紧密联系,助力我们提升素质教育的执行能力。参与培训过程中,我们以多元视角审视课堂难题和学生行为,在理论解读和深刻反思中,挖掘出前所未有的问题,发现个体差距与不足之处,对传统教育观念产生强烈冲击。初次接触到承包制教学时,曾感到迷茫无助,但逐渐从混乱中梳理出分析课堂教学方向。评课往昔只重视教师设计和授课,鲜少关注学生认知水平和参与度,稀少体察学生情感需求。而通过培训,最深刻领悟莫过于学会倾听学生内心声音、尊重他们需求。

  5、拓宽视野、开阔智慧、结缘深厚友谊

  在哈工大华德学院领袖引领下,我们踏入数家焊接制造企业参观学习,在“天下职教是一家”的共同信念下,全体学员与企业领导相互启迪、相长共进、共商焊接发展难题及对策,终结形成了牢固友情纽带。

  6、真切感受教育智慧之美,深刻认知责任担当

  培训仅为一种手段、起始点,并非终点;我要使培训之泉源长流不息。明白“背负焊接教育沉甸重责”之严峻使命。经由培训,不仅汲取各位老师、导师的授课研究技能,更领略作为一名师者应如何涵养品行修养。字里行间书写着思想足迹;心灵深处荡漾着思想延伸之力;得益非浅乃人格提升、生命升华。此段培训岁月铭记心头,愿南京成我再度啓程新起点,在职业教育殿堂上行得更加广远。

篇2:法治骨干教师培训研修经验总结

  在短短几天的骨干教师培训结束之际,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收获满满、感悟颇深。在践行全新《纲要》理念的过程中,老师们所传达的艺术教育启发了我全新正确的教育视角;两位市优秀教师的精彩演讲使我体验到了新课改下角色转变的真谛;而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基础教育漫谈》的探讨更是让我感受到了新课改清新气息。这一切引起了我的思想和理念上巨大的变革。我认为,新课改的精神如同阳光般普照在每一个相关者身上。接下来,我将从两个方面分享我的体验!

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以往在校园时,我们学习各类教学方法,并且老师们告诉我们:未来工作中需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方能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然而当步入职场后,似乎发现学过的教法几乎派不上用场。因此我翻出各类教法书籍,仔细阅读一遍,试图温故知新。然而即便再次熟悉那些理论知识,但依旧无法满足自身对于授课效果的期待,令人苦恼至极。

  新课改让我突然觉悟到,观念、理念瞬间焕然一新,《纲要》不仅充分赞扬了教师在教育及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与地位,同时也提出了前所未有对于教师素质的挑战和要求。是否能够向学生传授高品质教育、促进他们主动、活泼、生动地成长取决于教师自身素质。

  通过培训使我明白每个学生都具备学习能力,并且可以取得优异成绩,成为杰出儿童及未来社会栋梁。正如杰出导师孙力全先生所言:“衡量一个老师水平最直接方式就是看是否能够唤醒一个原本不喜欢学习的孩子对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因此,老师应该致力于将经验内容转化为易于学生理解与接受的形式和内容。那么何谓易于学生理解与接受的内容呢?我认为就是《纲要》指出:老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是主导者而学生则是主体。这标志着一个巨大角色转变:老师角色由此开始转变。

  1. 引领者中困惑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困惑,在面对他们困惑和问题时,是简单告知答案还是引导他们走出迷茫、寻找答案并体验努力之乐?毫无疑问选择后者。通过老师引导下,孩子们通过自身努力找到答案,在寻找答案过程中不仅享受到努力奋斗之乐趣,同时也获得更多知识。

  2. 支持者中探索

  学生的学习道路是一个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提供资料或心灵激励皆可被视作对其探索之路给予支持。

  3. 同舟共济 学习合作者

  孩子们身怀无尽的好奇心,然而他们的实力却是有限的。为了引导孩子更好地探索学习,作为主导者的老师必须发挥关键作用。在孩子们探索过程中,由于个体差异,他们的实力也会有所不同。对于孩子们尚未能够达到的地方,我们应该给予帮助,共同合作完成任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这三者——老师、家长和孩子——其实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我记得宋胜杰主任曾在课堂上说过:“平庸的教师只会说教,优秀的教师解惑澄清疑惑,卓越的教师则示范引领启迪。”因此,我们作为老师时刻都应该适时地解惑、示范和启迪学生。

二、改变教师角色

  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种巨大变革在孩子们身上愈发明显。兴趣是最佳的老师。比如说,我将需要学习的词汇编入精彩纷呈的故事情境中,在听完精彩故事后,孩子们既开心又愉快地表演,并且在其中轻松地掌握了词汇。通过这种情景化表演式学习方法,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到愉悦与满足。这一切源自于老师角色的转变,将价值引导与孩子自主发展结合起来,注重培养价值观念同时又关注孩子快乐学习体验,不强迫孩子 passively 接受知识,而是满足他们内在需求。

  不仅让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知识,在遵照《纲要》精神下还致力于打造一个让孩子勇于言说、享受言语交流并获得积极回应机会环境。儿童通过交际和生活中各种表达形式提高语言能力,并促进其他方面才智素养综合发展。

  新课改使得我们意识到必须改变自身角色定位,在充分肯定每位孩子独特性基础上因材施教,在适度引导支持下共同实现目标。

  我很荣幸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由某某举办“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首先要感谢教育局领导给了我们这样宝贵难得的学习交流平台;其次要感谢培训部门主任和老师周到细致的工作安排,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们都收获颇丰。我深知参加本次培训对自己意义非凡:尽管天气酷热辛苦异常,但我珍惜每一天学习机会,并努力把握每个环节细节——无论是关于教育理念分享还是走进课堂聆听仁怀师范出色教师展示常态课程……

  始终以来,我都全力以赴不负校领导期望。逐渐认清自身缺失与单薄之处,并通过持续努力变得更加丰富充盈与游刃有余。确实,在培训期间每一天都能感受到头脑风暴思想碰撞与灵感迸发,在整个培训历程就像是一场“洗脑”,给予了我太多感悟与启示!点燃了我的工作激情留下了无数值得思考回味之处!

篇3:法治骨干教师培训研修经验总结

  在二十一世纪的三月,我这位已经度过而立之年的个体,因着内心那种“枯燥的工作日复一日,迫切需要走出去看看”的冲动,毅然踏上了成都市骨干教师培训之旅。意想不到的是,每一次培训结束后都激起了我对下次培训的期待。这并非是想要外出游历,而是从第一次培训开始就唤醒了我的疲倦心灵,重新点燃了沉寂已久的思维。回顾这三年来的历程,我只能用一句话来总结:骨干培训为我这颗不再年轻的心脏注入了新生命!

  一、头脑风暴,清洗陈旧:

  拥有超过十年教学经验的我自以为在工作中游刃有余。然而,在三年的学习研修中,我们有幸聆听到专家们高屋建瓴式的授课,给我带来全新视角,开启了智慧之门,原来即便是自己积累的经验也会显现出些许陈旧。专家们深入浅出地指导我们从课程理念和目标、素养和能力、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深刻把握新课程。我们不仅汲取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和理念,更加领略他们那份敬业精神与治学方式,受益匪浅。比如张勤老师所授《童年如何成就一生》《妙用性格》,使我对儿童情感世界有了更透彻认知:要影响孩子首先得了解孩子;要影响孩子还需自身影响力何在。平日里看似复杂的问题变得豁然开朗,使我明白教育工作实则可以是轻松而具吸引力。易凌峰博士所授《新经济新教学》从理论高度分析传统育人观念弊端,在新经济背景下展示新教育前景,并呼应着我们这个新时代教育者应尽责任。肖成全专家主讲《有效教学与教师经验成长》,引领我们根据国家社会需求主动追逐专业发展,并提升自身水准;亦促进自身经验提升与牢固化。他幽默风趣、理论与实践案例相辅相成,在互动笑声中使听者受益匪浅。罗良建老师阐述《浅谈儿童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学》,强调小学语文教学本质特征应当趣味、有效、实用、有所作为,并重视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促进孩子长期发展。

  总而言之,这三年研修里每一次集中培训都给我们打开了一个个窗户,为我们注入电流般活力从教育理念到专业知识等方面进行科学清洗。它冲洗掉我们头脑中很多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陈旧观念,并向我们知识库输送更新鲜血液,在实施新课改方面搭建起最先进平台。

  二、实地跟岗,提升履历:

  每次培训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在集中学习理论基础上进行校园实地跟岗学习。在这三年培训过程中我们有幸接触到锦西小学“生命教育”、人北小学“幸福教育”、张家巷小学“科技创兴”,令我们感受到:教育其实是件充满幸福和温暖感动事情;学习则是一个愉快开心充满活力与希望过程!

  在第三轮的挂牌导师指导活动中,让我们大开眼界,发现原本神秘遥远的名师形象竟如此亲切可近。近距离接触下,感受到名师深厚的知识储备、机智灵活的教学方式以及高超的教学艺术和强大的课程能力。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被考试分数桎梏教学是何等可悲之事!急功近利在教育中是多么错误!要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审视自己工作,需要我们时刻更新教育观念与理念。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将学习融入日常生活。正如于漪老师所言:“做老师一生,学做老师一生。”

三、回归岗位,引领辐射:

  参加岗位研修后,我由原本满足于平庸状态转变为积极进取,努力提升专业水平,并意识到教育科研在教师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始终致力于将自身专业知识影响和引领其他教师。在过去三年里,我担任学校科研室负责人,积极为学校科研起步提供支持和建议。曾主动承担过学校的教育科研培训任务,并组织了多次培训活动。围绕微型科研课题展开学习并进行研究,在指导老师们找出问题并以问题作为课题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同时,还积极参与学校先锋性课题研究,并牵头撰写国家级“十一五”重点课题《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目前已进入结题阶段;多次带领老师外出参观学习科研活动,助力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

四、付出汗水,收获喜悦:

  在过去三年间,我沉浸于老师们传授的丰富教育智慧中。他们高超的课堂控制能力、务实卓越的教育理念、多样化的授课风格以及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都给予了我启示和感动。围绕“有效课堂”主题设定每期一个重点进行思考,并从“培养学生听课习惯”、“指导有效预习方法”、“充分利用背景资料打造有效课堂”等方面展开论述,《‘有效教学’从‘有效预习’开始》一文荣获市级课程改革论文二等奖,《‘有效课堂’之‘有效利用背景资料’》则获得区级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先后组织老师参加各级论文评选活动,有十余篇科研论文获得市、区级奖项;同样有十余篇改革论文斩获市、区级奖项。在我校逐渐形成科研氛围将有力推动着整个教育事业向前发展,而我也会继续努力为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年来市级骨干教师研修,让我彻底摆脱了倦怠的情绪束缚,铭记责任为动力,持之以恒保持着且行且思的良好习惯。在反思中前行,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自我完善不断提升。将在工作中勇于尝试,从可改变之处出发,探索未知领域,迈向更高目标。

  作为骨干教师,永远牢记“不因年龄而弃学,不因家事而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