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文档

家长与幼儿教师沟通技巧体会

时间:2024-03-06 14:01:43 综合文档

  下面是热心网友“yianhedun”收集的家长与幼儿教师沟通技巧体会(共3篇),供大家赏析。

篇1:家长与幼儿教师沟通技巧体会

  幼儿教育涉及的层面复杂而多样,不可能由单一家庭或独立的幼儿园完成,必须要双方通力合作才能取得最佳效果。——陈鹤琴

  在网上书店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这本书,与我的日常工作息息相关。家长工作是每位教师头疼的难题之一,因为作为幼儿教师,需要学会和不同年龄、性别、性格的家长进行沟通。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曾言:“幼儿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一个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翻开这本书的目录一看,简直吓了一跳!目录中列举了多达43种不同类型的家长,对于一个新“进城”的幼儿教师来说,任务重大。以前我很少直接与孩子监护人沟通,也从未意识到原来沟通还有如此多元化的方式。阅读完这本书后,让我受益匪浅,在未来的家长工作中将改正并弥补自身不足之处。

  书中描述了多种类型的家长,其中最大差异在于妈妈和祖辈的教育观念。现如今的年轻妈妈们虽然通过书籍学习到丰富多彩的教育理念,并能够谈论有条有理,但实际应用于子女教育时却并非都适用。在未来与家长交流中,我将以平等学习态度与他们对话,并借鉴家长提出的育儿观念运用于自身工作之中。我将鼓励母亲和祖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赛诺工作两个月后发现父亲很少来接孩子,并且与老师沟通次数较少。在未来与父亲交流时将请其帮助子女树立榜样,促使孩子向父亲学习。在与祖辈交流时重点是让他们明白日常生活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知识,并鼓励祖辈放手让孩子自行尝试做力所能及事情。

  作为幼儿教师,赢得家长信任是核心任务。赛诺幼儿园以家长工作为核心主题举办演讲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在老师们演讲中懂得获得家长信任需侧重情感沟通,并坦诚表达自己所做之事以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真挚关怀。只有孩子喜欢老师,家长才会信任老师。未来我将不断锻炼自身,在更多与家长交流中积累经验以赢得他们信任。

篇2:家长与幼儿教师沟通技巧体会

  我国知名幼教专家陈鹤琴先生曾言:“幼儿教育绝非简单事务,无法仅靠家庭单方面承担,亦不可仅依赖幼儿园独自完成,唯有双方通力合作方能达致最佳效果。”而精良的沟通与交流是促进幼儿园和家庭协同培养的纽带。

  《启智指南:构建幼师与家长沟通之道》一书提供了宝贵建议与参考,涵盖了与家长沟通中常见误区、表现、目标设定,沟通过程中的心理反应,以及针对不同类型、性格、从业背景、孩童年龄层次各异的家长如何进行沟通,还包括面对特殊需求孩子的家长、难以沟通对象及多种沟通途径。每种情况均有相应方法,并结合详实案例,为我们在家长沟通领域提供了丰富素材。

  书中突显的越位行为在与家长沟通中留下深刻印象。记得初到一心童时,靳秀姐曾授课关于人际沟通,强调保持适当距离有助于礼貌文明交流。教师应保持个人距离在46至122厘米间,确保对方不觉得呼吸受到影响。尽管我目前较少接触家长,但要注意这些微小细节,在沟通过程中更加注重细节处理,才能有效地与家长交流。

  在心理效应方面,首因效应和投射效应值得老师多加留意。

  首因效应是初次接触时给他人留下的印象,在其脑海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初次与家长交流时,家长可能更关注态度而非内容;他们会评估是否亲近、孩子是否喜欢。这种第一印象往往被优先加工,并形成难以忘怀的记忆。我们也会按照首因效应给他人打分,并作为未来参考。

  首因效应对家长影响尤其显著。实习期间遇到一位父母特别喜欢小班主任李老师,频繁交谈并向其他父母推荐她是位关怀孩子的好老师。某次该学生在幼儿园摔伤头部后,李老师耐心解释后,父母十分理解她的工作。因此教师需积极运用首因效应,在初次接触时留下良好印象。

  投射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即我们往往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特点和喜好,并认为别人能够理解自己的想法。这种心理不仅体现在与家长沟通中,也贯穿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举例来说,如果我喜欢吃花菜,可能会在招待客人时准备花菜,希望客人也喜欢。但我是否考虑过客人是否喜欢花菜或者是否对花菜过敏呢?这种情况就典型地展示了投射效应。因此,在与家长沟通时,我们需要注意是否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家长,避免过度自信并要考虑到家长的感受,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提出建议,从而使沟通更加顺畅。

  无论是首因效应还是投射效应,作为老师我们都希望获得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沟通能力,成为连接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良好桥梁。

篇3:家长与幼儿教师沟通技巧体会

  在我们老师的闲谈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感慨:如今孩子们变得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家长们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具挑战性;过去的家长们容易沟通,而现在的家长们则显得更难交流……我深信《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这本书将对那些从事幼教工作、身处一线教学岗位的人员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和启发。

  这本书的作者晏红是清华大学早教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还担任着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特邀专家和北京市幼教学科带头人。她在儿童情绪管理、家庭教育咨询以及亲子教师培训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和丰富专业经验,深受广大家长和老师们欢迎。阅读这本书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因为它并没有充斥着艰深晦涩或需要费尽心思才能理解的伟大真理,而是通过大量案例展示了现实教育中的各种情景。作者始终通过案例向幼儿园老师传达各种沟通技巧,让我能够认真学习其中蕴含的沟通方法。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九个方面关于家长沟通的内容:包括家长沟通产生的心理效应、与不同类型家长的沟通方式、与不同性格家长的沟通技巧、与不同从业背景家长的交流方式等等。

  其中书中所述每一个案例都给了我极大启发,促使我反思并重视如何更好地进行家校合作:那就是“理解”、“信任”、“合作”。例如书中提到一个例子:某位家长因为认为自己女儿在学校“被忽视”,感到苦恼:比如活动照片里有其他孩子却没有她女儿;坐小椅子时有孩子坐前排而她女儿却在边上等等,在她看来老师对自己孩子缺乏关注和爱护,令她感到不安。作者告诉我们相互理解是建立良好家校关系第一步,而理解偏差源于视角不同造成的。 家长主要从个体视角看问题,而老师则更多从集体角度出发。因此老师主要任务是帮助家长调整他们对幼儿教育问题的看法。

  比如指出孩子在家庭相册里永远都是焦点和主角,但在幼儿园环境下总会存在没被拍到照片或者座位位置安排可能会有变化等情况,并非固定不变。这样做可以消除误解,并加强双方之间的信任与合作。

  不同的视角和认知水平会导致家长产生“我理解但难以接受……”的心理状态。因此,作为教师,不能仅停留在讲道理的层面。对于家长而言,并非是无法理解道理,而是很难接受现实。因此,我们需要理解并包容家长的心态,以宽容的姿态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在不影响原则、不伤大雅的前提下,先满足家长的需求。因为得到理解的家长更容易接纳教师。这本书中举例说明了关于“理解”的重要性,除了“理解”,还有“信任”和“合作”。要赢得家长的信任,就需要侧重情感沟通;获得孩子对老师的热爱,则是赢得家长信任的基础。另外,“合作”是最理想的目标,在与家庭之间进行沟通时,需要根据每位家长的不同合作意识采取不同策略。只有与家长形成合力,才能事半功倍。

  有效沟通取决于沟通者充分了解和尊重沟通对象,并根据其个性特点采取相应沟通方式。家长群体复杂多元,在各方面存在差异,如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因此,不能忽视这些差异而采用单一雷同的方式。同时也不能过度主观猜测和推断每位家长,更不能过于自信地依赖经验。要学会换位思考,并真诚待人,在公平公正处理事务时建立和谐关系。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如车两轮,共同承担培养孩子责任,同步向前形成有效合力。小班阶段涉及到繁琐而艰巨的家长工作,在孩子适应入园期间,教师需要引导家长积极帮助孩子度过难关,并鼓励他们相信孩子适应能力、放松心态。

  通过持续锻炼和积累沟通经验,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成为一名深受幼儿与家长欢迎、合格的幼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