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文档

小学生读《给教师的建议》感悟

时间:2024-03-11 21:20:21 综合文档

  下面是会员“daoxikong”分享的小学生读《给教师的建议》感悟(共3篇),供大家参考。

篇1:小学生读《给教师的建议》感悟

  当手中握着《吴正宪赋予小学数学教师的独特建议》这本珍贵之书时,我的内心涌动着喜悦的波澜。作为数学领域的权威专家,吴老师将在书中分享哪些独到的教学见解呢?而我这位初出茅庐的新教师又能从中汲取到多少启发呢?怀着种种疑问,我踏入了这本书的世界。

  在这部著作中,最频繁出现的词汇是宽容、理解、尊重和爱。无论是学霸还是后进生,都需要老师倾注关爱;尤其对于那些成绩欠佳的学生,他们更易受到同侪异样目光的困扰,若再被忽视于无形间,则将倍感失落。因此,我们应向他们付出更多耐心、更多尊重,赋予他们希望,并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深情厚意。

  吴老师言:每个孩子皆为一个色彩斑斓的天地,孩童内心如花瓣上晶莹剔透之露珠需我们呵护备至。面对学子时,唯有真心呵护而非权威可致幸福!有时一简单举措、一句夸奖鼓励均或在孺子心头引发巨变。

  日常授课过程中,由于经验匮乏,往往会将“空白”留给反应敏捷之学子或以己思代替生思,忽视未及深思或遭遇困境之学员。吴老师启迪我等:教者须善于在表达环节留白,在某些问题上不提供观点先让学生自行思考、自由言说;要善于在推理方面留白,给予学生实践锻炼机会以提升其动手能力;要善于在分析方面留白,促使学生自主思辨判断以增进其分析能力;要善于在批评方面留白,在指责后给予足够时间反省沉思使得学子不致感受“死命盘问”,抗拒情绪也将减弱。

  整部著作流露出吴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数学授课的专注、对课堂授课方式的深思与体悟。衷心感谢吴老师以文字展示她所倡导之教育理念、想法和方法;其中既包含理论知识又穿插着吴老师亲身经历和聆听其他教师经典授课片段、精彩授课环节、教育案例及寓言。这充分证明了吴老师是一位用心者。她那颗满溢爱意与智慧结晶之教育方式令我深感钦佩!向她致以崇高敬意!

篇2:小学生读《给教师的建议》感悟

  初次翻阅《读懂小学生——给小学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我刚好接手了三年级班主任和语文、数学教学工作。能够和初中阶段的孩子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让我感到欣喜;同时也感到紧张,担心自己是否能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好老师。怀着这份“甜蜜的负担”,我毫不保留地清空自己,积极学习,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带着这样的心态,我开始阅读这本书。

  理解学生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每位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本书的作者都曾致力于学前与小学阶段的教育研究,并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他们是真正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倡导者。本书深度分析和探讨了社会关注的幼小衔接、习惯养成、心理健康、阅读、家校合作、美育等话题。接下来我将分享这本书给我的启示。

  一、班级管理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孩子似乎只知道玩耍,但细心观察后会发现,他们玩耍内容在不断变化,通过观察和试错来探索世界,在与周围互动中逐渐认识自我、塑造个性。作为老师,我们是为他们构建这个世界的人,在他们关键成长时期陪伴并引导着他们。因此,我们需要细致地了解他们,密切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同时反复审视自己是否胜任作为引领者和启发者的角色。

  二、校园生活方面

  教育家阿莫那什维利曾说:“孩子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学习,也是为了与同伴相遇、一起游戏、分享新鲜事物甚至新玩具等。”因此,老师和家长都应明白校园生活不仅包括课堂、功课和考试,还涵盖多样集体活动。只有在真实社交环境中、教育实践中以及家庭生活中,孩子才能完善情感与社交适应能力,并最终成为品格完整之人。我们观察审视每位孩童时,同时他们也在观望评估我们。

  三、职业幸福感方面

  教育家魏书生对于教师幸福有深刻见解:“尽管教师工作既辛苦又疲惫, 但其实它非常吸引人, 原因在于三重收获。” 教师直接服务对象是人类, 而人类培养周期并非像粮食或机器那样快速, 这使得教师产生为国家未来贡献之责任感, 从而产生更加神圣自豪与幸福感. 教师除了培养各类优秀人才外, 还有一个更大回报就是真挚情感。

  初心不可忘,润物细无声;耐心耕耘待花开,静待时光绽放。作为一名幸运的小学教师,我见证着学生们茁壮成长的过程,也领悟到了自己的成长之路。这本书给予我启示,要懂得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视角审视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多种方法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助力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3:小学生读《给教师的建议》感悟

  这本书是吴正宪老师四十余年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融合了丰富的教育案例和生动故事,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学习和思考的源泉。全书划分为四大板块:将教育视为人生幸福之源、真诚与儿童结为朋友、引导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设计有趣且富有营养的数学课程。由于作者出身数学领域,全书内容条理清晰,下面我将从这四个方面分享自己阅读后的感悟。

  在第一个板块中,吴老师分享了一些关于教学的经验和建议。例如要在课堂上留白,以激发学生思维;“首因效应”强调对每个学期、每节课都要认真对待;“鲇鱼效应”指出小组内异质、小组间同质可以促进更有效的合作;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来探索课堂内容;让学生间的差异成为教学资源等。

  关于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书中特别强调了动手实践对激活经验的重要性,在比较交流中促进反思,在科学研究中追求真理。“做数学”强调数学教育需要经历体验、理解和反思过程,否则是不完整的。对比交流已经在前文提及,在面对错误时不急于批评,而是通过讨论找到正确答案后再次让犯错者反思。错误并非毫无价值,而在于启示和成长。

  在培养思维能力方面,如何激发创造性、批判性和灵活性思维?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验证、挑战质疑,并培养他们善于提问的品质;当问题存在多种答案时,通过辩论形式培养正反推理能力,加强批判性思维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针对灵活性思维训练,在设计题目时侧重锻炼灵活性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并确保训练形式多样化,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