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文档

传统文化在我眼中的意义

时间:2024-03-15 08:03:31 综合文档

  【导语】下面是会员“ro2”分享的传统文化在我眼中的意义(共3篇),供大家赏析。

篇1:传统文化在我眼中的意义

  曩昔我中华,巍巍伟大之国。五千载文明积淀,五千年文化基因传承。在众多杰出的中华文化遗产中,谁能引领潮流,成为中华之源呢?这个难题或许暂时无人能够给予确切答案,但在我心目中,我坚信,筷子和中国书法具备此重任。

  幼时,长辈们以筷子示范各种滋味教导我们识别酸、甜、苦、辣,这是一种传统;少年时,父亲提点我们先行用筷夹菜的礼仪规范,是一种教养;长大后,我们用筷子夹上母亲喜爱的菜肴放入她碗里,是一种感恩。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民以食为天”一语令无数文人雅士、权贵宠臣和普通老百姓莞尔。让我们举起双筷,在胃口开始解读中华文明。

  一个圆头一个方头的筷子。圆象征着天地,方代表着地球形状。这对应了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天圆地方。再者,在握持筷子时,拇指和食指在上方、无名指和小指在下方、中指居于中间位置,象征着天地人三合之道,并展现了人类最初对于社会与自然关系的领悟。

  或许有人疑惑为何我们不像美国人那样使用刀叉?孟子曾言:“刀叉唤起杀戮和血腥。”这观点深得要旨。针对筷子有许多习俗禁忌:不能敲打碗具;不可将筷子插入饭盛器内部;持筷时避免伸出食指等等。这些看似规矩古板的习俗代代相传。或许如今科技高度发达,已有少数人不再关注这些看似无谓但却规范的约束。然而难道说筷子就比西式餐具逊色吗?否则,在婴孩学语阶段,家长也不必反复教导他们如何使用筷子了吧。我认为只有值得代代相传的东西才配称“根”。

  其次,在我看来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便是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被冠以“中国”二字标签。这意味着书法具备中国特有性、独创性。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汉字书写艺术,演变自甲骨文、金文至大篆、小篆、隶书,并定型于东汉、魏晋草书、楷书及行书等流派。我国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诸多杰出书法家。颜体笔端挺拔雄劲并富含婉秀之态;欧体笔力雄健线条独特;柳体集颜欧优点于一身,字形优美俊逸而又刚健有力。童年时期我们即从塞牙舌到习字写字而接触汉字书写,在其中则包含了对汉字最高境界——书法— 的探索与实践。一个国家的语言即代表该国家精神内核, 因此笔墨所记载的便是一个民族文化之源泉所在。再者, 中华几千年来之文化传承, 又岂可能绕过汉字? 即使是现今通用的新式文字排列, 亦仍延续并发展着特有之文字艺术。

  在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中,没有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内心世界,又怎么可能坚守自我,保持最初的信念呢?就如同一座国家如果缺乏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又怎能在全球多元化的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呢?源头清澈,江河方长;根基稳固,枝叶才茂盛。唯有“喝水思源”的态度,才能让中国卓越的传统文化得以继续辉煌发展。

篇2:传统文化在我眼中的意义

  传统文化莫忘,弘扬乃当务之急。牢记根本,守住本源,为首要之举。我们应将文化置于首位,娱乐次之,选择最佳途径,从身边点滴开始弘扬传统文化。在娱乐中彰显文化,在弘扬文化中体现娱乐。

  曾有一对年事已高的夫妇,在“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荣获殊荣,他们是香港树仁大学的校长钟期荣和校监胡鸿烈。胡鸿烈曾言:“我们发现香港字典中无‘仁’字,故决定以‘树仁’命名学府。”这简朴老者言语所带来的不只是感动,更是对维护中国传统文化高尚精神的极力倡导。

  当下物质文明迅速发展,很难再听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真挚认可、负责任声音;而此刻,这种认真被视作守旧思维。确实,如今虽然生活富足多样,但精神层面逐渐空虚。一些传统文化与我们疏离:春节对联黯然失色、京剧川剧戏剧鲜有人问津,《四书五经》《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籍鲜少深入钻研;这些原为我们财富之典籍如今却沉寂遗忘角落。走遍各地可见历史街区被拆除、青瓦粉墙古村古镇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形态雷同的洋式建筑群,“西班牙城堡”“罗马花园”“巴黎广场”“美国小镇”等让人眼花缭乱、唏嘘不已!我们常谓崇洋媚外现象实则是自我轻视中国传统文化、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丧失所致,着实令人悲哀!

  并非外来文化不可取,而是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千钧一发之际,在战火岁月里其未曾断裂。然而在和平时代今日,传统文化色彩愈发黯淡。此固属一种哀伤啊!幸好像胡鸿烈夫妇般努力捍卫中国传统文化者仍存焉,或可称其为“华夏脊梁”。

  钟期荣夫妇向我们传达了继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念。尽管中国文化深受西方冲击,但毋庸置疑,在钟期荣夫妇影响下必将有更多中国人站出来捍卫文化,并使中国传统观念精神代代相传。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诗词艺术正是中国文化之魅力所在,《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亦引领了一股清新综艺风潮。

  不知何时我们遗忘了李白杜甫那抒情豪放的写作风格,也失去了他们率真高尚品质;而《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则唤起了我们对诗人的认知;如今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早已适应美好平和生活。

  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仿佛被迫抛弃传统文化,然而《中国诗词大会》的引入却不断让我们沉醉在古典诗词的魅力之中,激起了我们对其的喜爱和关注。

篇3:传统文化在我眼中的意义

  在这个独具匠心的会场里,你会有全新的体验:一踏入礼堂,专人引领你到指定小组,毫不拥挤、毫不等待,迅速安排好位置。整个过程中,工作人员都以90度的鞠躬示意问候。步入会场,民乐缭绕耳畔,众人坐定周围。于是,你也会静下心来,感受内心的宁静与恬淡。环顾四周,主席台设计庄严肃穆,背景是人工天河风景画,勾起安阳人的自豪之情。会议标志显眼:安阳市首届公民德行教育公益论坛。两条标语营造了氛围:“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安阳”。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身处其中,唯有感慨: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真正是礼仪之邦。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就无法打造出如此雅致怡然的会场;没有深厚积淀也难以形成谦和君子般的礼仪。我们从表面被文明礼仪影响着,并由内而外展现出内心的文明与礼仪。对比以往参加过的混乱会议后只能感叹:并非与会者素质低劣、不遵守秩序,而是组织者考虑不周、策划不密。

  然而,在下午看到这种极端恭敬时,则让我感到不适。每位工作人员(后来得知他们是义工,并无报酬)都微笑相迎,并接受对方礼貌微笑。但他们每一个义工都做出90度的鞠躬礼,甚至还有白发老者也如此行礼,使人难以承受!一位好奇同事询问了一名义工后确认他们确实无偿服务,并未接受过任何训练进行这种鞠躬礼表示忏悔!听闻此言令我震惊:这难道不是礼仪?竟只是忏悔?我脑海中浮现电影中藏族同胞被称为藏奴时的画面。再观察服务主席台的义工弓身进退时更让我心境沉重。我愿意他们代表文明与利益典范的形象,却不愿相信他们所做只为赎罪!

  或许赎罪正是目的所在。下午论坛安排内容涉及误入歧途者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特别是《弟子规》),觉悟回头改过之事例。此次编排旨在凸显传统文化在生活中实用性,并引导我们成为具备德行品质之人。但传统文化并非仅限于《弟子规》啊!

  总而言之,这次活动使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力量。身为教育者应当更多地学习传统文化,并让其根植于我们生活、灵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