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参加公开课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4-03-08 14:23:43 心得体会

  【导语】以下是会员“n2”收集的参加公开课的心得体会(共3篇),以供借鉴。

篇1:参加公开课的心得体会

  在我们生物组中,组长范静老师前往山东昌乐二中学进行了一周的学习之旅。回来后,她深受启发,认为对方的教学模式更胜一筹,于是我们组也决定借鉴这种新颖方式。

  这种创新教学模式主要是先预习再展示,在每节新课开始时,让学生先自行预习一段时间,然后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展示。

  我亲身体验了这个模式,在19班上第四节课时效果非常不错。首先让学生独立阅读5分钟,并标记出重要和难点内容,接着深度阅读15分钟,一起讨论几道关键问题。

  通过两轮的阅读环节,学生们能够认真地将书籍看透彻两遍,不再像以往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匆忙浏览。在结束阅读后,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难点。

  接着第二环节中,我让学生独立阅读15分钟,然后共同讨论几道关键问题。过去学生对于讨论题都不敢写答案,但现在他们会积极将答案记录在书上,并且表现得相当出色。

  第三环节则是巩固应用,完成练习册上几道基础题,并设定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后,站立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并全组合作挑选最佳解答作为共同努力的成果。因此他们会专心致志、全力投入地进行探讨。

  虽然这种课堂形式是19班第一次尝试,但班级里的同学们配合度高且效果显著。课程结束后我发现他们书籍被标注得密密麻麻,众多同学总结的知识点十分精辟恰到好处, 正好符合我的教育目标。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书本内容, 比起直接传授知识点, 更易被接受并消化吸收。

  从“变老师的教育”转变为“引导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篇2:参加公开课的心得体会

  在最近的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老师的精彩课程,收获颇丰。这段时间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的体验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来分享一些我个人的心得和体会吧。

一、教师语言展现出令人着迷的艺术魅力

  当我聆听着老师们的授课时,惊叹于他们所展现出来的语言魅力,让我们仿佛回到了校园生活中。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观看图片,情感丰富的表达唤起了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

  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教师运用的语言更是其中的精髓。能够巧妙地运用语言引导、激发学生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这种过渡自如、气氛烘托恰到好处的授课方式,不仅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也唤醒了他们潜藏的记忆。

二、赋予自主感悟与开放引导为主导的课堂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新版课程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感悟能力,并将教师引导调控作为辅助。关注学生阅读中自发产生感悟并指导其态度和方法,通过欣赏与赞美激励学生成长,在课堂上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并非难事。

三、实现师生角色转变

  几位老师由传统意义上的主导者转变为与学生合作伙伴、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选择权拥有者。他们除了在老师组织下进行协作式学习外,还享有选择内容、伙伴以及方式等方面进行个性化定制的权利。

四、促进自主合作式学习方式

  这些课程侧重于关注学习过程和方式,致力于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在课堂上贯穿自主探索式学习,强调合作模式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互动交流并逐步领悟运用适宜方法进行高效自主式探究。此外也提倡专题性和综合性评价机制,并加强相关研究与实践。这类评价更具挑战性和综合性,在实践中有效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

五、引导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真人”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真实品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一句名言说得好:“教育就是当学生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知识后剩下的东西。”每位教师应该反思自己:当学生忘记课堂上所学内容时,我们留给他们了什么?我们的教育是否能够培养孩子正确的思维方式、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他们真正需要的技能和见解。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展示,还要延伸到课外和日常学习中。通过多角度、多侧面地训练,有时甚至可以延长课时来达到训练效果。我将详细介绍块状训练的具体做法。最初可以通过小黑板展示训练内容和过程,让学生理解后逐步实践,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按照程序操作。

  首先要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并了解不同种类如段意归并法、扩展题目法、回答问题法、"六要素"串接法、原句摘录法等。通过实践选择不同文章进行归纳训练,掌握方法。

  其次是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在不同体裁下问题的重点也各有不同。例如写人突出表现某人特点;记事要深入了解事件始末及结果;写景需要突出景色特点;状物分为动植物样貌、物体结构等分类。

  单元训练重点不同,则提问方式也会有所变化。例如在表达方式是《》中一个重点,在这种情况下问题可能会涉及“”。

  此外,训练补充别人意见也很关键,先委婉评价对方观点(对/错/同意/不认可),再陈述个人看法,“我认为……”,最后给出支持观点的原因。

  朗读和评价是密不可分的。掌握朗读技巧可以帮助评价方法,只有懂得评价别人才能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老师在这里应该指导学生评价技巧,包括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和停顿等方面。利用晨会选取段落进行实际性训练,并根据不同情感和课文特点进行针对性指导。

  五、汇报形式无限创意:展示出声音和思维的碰撞,捕捉灵感火花,穿梭主题词语,融会贯通上下文,结合视觉图像,联系生活场景,利用丰富资料,呈现形式多样化。发言单位化进行汇报,由小组内部先行陈述,再由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绘画与书写技能训练可融会贯通于课堂内外,在不同角度进行训练,并根据文章特点做出选择。比如《凡卡》一课中,在教学结尾学生领悟到凡卡的爷爷并没有来接他,而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梦境。在这时候,老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当梦醒来时,你认为会发生什么?你想对凡卡说些什么?请用文字表达。”学生们纷纷写道“当梦醒来时老板和老板娘严厉地盯着凡卡,并持木棍准备揪打他,生活比以往更加残酷等等”,给凡卡鼓励:“要坚强抗争,美好生活必将属于你”,各显所长百花齐放。这节课延伸了文本知识,增强了自主思考意识,有效提高了阅读水平。而绘画训练则用图像辅以文本,在表达意义上更加直观。例如,《凡卡》一文的分组交流环节中学生可以以多种方式展现出作品。有一名学生通过绘画展示了凡卡被老板娘用鱼叉戳脸的场景,更加直观地展示了凡卡遭受的苦难和那个时代的黑暗面貌。这种启迪思维、体验表达方式起到了推波助澜之效。

  在从事语文教学中我收获颇丰同时也发现自身缺乏之处甚多。语文教学工作复杂繁琐,在未来漫长的教育旅途中我将不断努力、持续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并全面提升个人素质服务于提高学生成就更好地服务。

篇3:参加公开课的心得体会

  本周,我在三个年级各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探索课或独具特色的公开演示。结合这学期既往所见,略作思考,简单概括如下:

  每周我们都会进行一场名为“学讲计划”的研究性课程或公开展示。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一篇精心设计的文章,旨在探讨和研究某门学科如何实施“学讲计划”,而“学讲计划”的核心问题则是改变教与学方式,即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因此,课程的主题和目标非常明确。在上课过程中,我领悟到了许多关于课堂教育的真谛:先进的教学理念、高度可操作性的“学讲计划”实践、小组协作中总结出的成熟方法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借鉴。当然,在前行和探索中还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相当一部分教师以及大部分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探索课和公开展示应该成为展示教师最高水准教育水平、反映基础扎实功底的舞台,并应成为学生愿意、能够愉快学习并取得优异成绩的主要阵地。俗话说得好:“有粉往脸上贴”,但部分老师却缺乏正确思想态度,备课不够认真,将其仅仅视为任务完成而已。他们可能认为:“反正我已经上完课了,任务算是完成了!”殊不知这样的表现只会向他人展示自己消极形象!

  其次,如果设立探索课和公开展示就是为了命题写作,那么一些老师在备课、设计和上课形式方面就偏离了主题。我们告知学生审视问题时要重视审题环节,“成功源于审题、失败也源于审题”,那么按照“学讲计划”的方式备课和上课之前是否进行过审题呢?如果做过审题工作,那么又是如何组织活动安排呢?

  第三,在现今的课堂组织形式中,仍有以教师讲解为主要手段或简单地进行一对一对话。出现了学生发言少而老师发言频繁的情况,导致学生既不愿多说也没机会多说。甚至有时候,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还要再多嘴几句。因此我不禁问这些老师:谁才是学习过程中真正主导者?谁正在获取知识?谁在锻炼思维和表达能力?

  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形式化趋势下,有些授课未见小组间讨论或展示环节。老师看似提问特定小组回答问题,但随后没有语言评价或量化评价,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评分记录。本周我听过的三堂授课中只有12班和3班表现相对较好,并给予评分。

  问题五:关于学生的座位,我校在开学初经过教务处、教科室和年级组共同商议后,制定了学生座位安排方案: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应采用“围坐式”;高三年级则建议采用该方式。然而,目前仍有个别高二班级未按要求实行“围坐式”;而高一年级的大部分班级从最初的“围坐式”调整为只有三个班级实行此方式,其他班主任将座位重新调整为“插秧式”!这引发了我对以下问题的思考:为何有些班主任无视规定自行决定座位?他们是否有权力擅自更改学校按照上级要求执行的决定?年级组为何袖手旁观?毫无疑问,这些现象反映了学校管理水平和力度!是的,座位布局只是形式,而学生课堂中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才是核心内容。然而,在我们学校的课堂中,这些内容是否得到充分体现呢?“围坐式”或许导致学生转头听课时稍感不适,但更重要的问题在于教师讲解过多、学生接收信息过多!“围坐式”的初衷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但我们教师又如何提前准备呢?就在我起草本文之际,市教育局再次发布文件《关于加强对“学讲方式”操作具体问题指导的通知》,再次强调了“围坐式”方式的必要性。

  各位教师,请注意,社会正经历着深刻变革,传统模式下老师讲授、学生听取已经不再符合时代需求。有人说:“在农耕时代,读几年书便可终身受用;在工业化时代,则需要读十多年书才够用一辈子;而到达知识经济时代,则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因此,学校提出:学生在校3年时间里,我们要为他们未来30年的发展着想,并且更要为祖国未来300年着想。各位老师,请反思:在高中生每天12小时的学习时间中,他们真正做到了主动学习吗?享受到了快乐学习吗?沉浸在愉悦之中吗?若没有,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