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红楼梦》观后心得

时间:2024-03-08 13:46:19 心得体会

  以下是网友“maojutun”分享的《红楼梦》观后心得(共3篇),供大家参阅。

篇1:《红楼梦》观后心得

  这部剧实在是太过独特,36集的内容竟然让我花了两年多才看完。一方面是因为我对剧情结局有所了解,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部剧的节奏相当缓慢,需要在心情愉悦时才能静心欣赏。因此,通常我会在想要观看时打开一集,慢慢品味。但是,在最后六七集时,我却一口气将其看完了。由于我只阅读了原著的前八十回,对高鄂的续作并不感兴趣,所以电视剧后面几集便展现了后四十回的内容,节奏明显加快。婚姻、死亡、内部冲突逐渐爆发,贾家的衰落和覆灭被徐徐揭示,令人深感唏嘘。看到黛玉、迎春、探春、湘云、宝钗等人悲伤的结局时,我立即摒弃了对她们生活无忧、吟诗作对、享受书香生活的羡慕之情。封建时代女性无力掌握自己命运的困境和无奈让人心生怜悯。

  张爱玲曾说过她人生有三大遗憾:一是海棠无香,二是鲥鱼多刺,三则是红楼梦未完结。红楼梦就如同断臂的维纳斯般神秘迷人,没有一个人知晓曹雪芹究竟会如何续写故事后面的情节,这成为最大遗憾。然而这部剧请来众多红学专家进行严谨研究,在保持不违背曹雪芹早期铺陈\’判词、诗句等伏笔原意\’基础上进行合理续写,使我得以欣赏一个完整故事。总体而言,剧组并没有过度强调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线索,在表现整个家族命运中更加着重,在那个时代名门望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上更具直观感受。

  87版《红楼梦》堪称艺术杰作, 三十载已逝, 经典依旧辉煌耀眼。从演员到道具, 服装到配乐, 精致二字可谓恰如其分。男演员俊俏清秀, 女演员更是美轮美奂, 那个时代美女真正美貌动人, 千姿百态、风情万种, 具有典型东方韵味和古典美感脸庞, 而非单一锥子下巴网红脸造型; 放大镜头你能看见炯炯有神目光而非空洞无神隐形眼镜。

  观赏完毕该电视剧后, 那几首经典配乐至今仍萦绕耳畔, 我也想再多读几本关于红学的书籍, 毕竟,《红楼梦》所包含的世间百态实在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领会。

篇2:《红楼梦》观后心得

在我开始探讨的内容之前,需要明确一点,我从未阅读过《红楼梦》原著,因此对这部名著发表言论并不具备资格。我的认识只来自于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想到》。虽然我观看了电视剧,但仍需说明,我的言论基于对电视剧的看法,故需免除一些责任。 我曾经写过一些观后感和读后感,为了凑字数也并非难事。但这次却有所不同,思绪纷繁无从入手,似乎连我要表达的主旨也消失了。

这部奇特的作品被搬上荧幕已经失去了部分魅力,但仍能够窥见作品中精妙之处。尤其是人物塑造,性格鲜明、生动活泼,在观后感《由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想到》中得以体现。我的思绪逐渐清晰起来,好像接下来就要说出心里的话了。 不知何故,在情感上我更倾向于喜欢薛宝钗。在我的观察中,她似乎拥有一定城府,待人宽厚周到,并且具有应有的胸怀和善心,尽管内心藏着一些心机。 然而就薛宝钗而言,虽然赢得了我的喜爱,却并没有引起我的共鸣。若谈及共鸣,则可能更偏向林黛玉和紫鹃。必须明确指出的是,我对黛玉产生共鸣是因为她的诗才;而对紫鹃产生共鸣则是因为我看到了她某些为人之处。

谈到同情心,则落在贾宝玉身上。宝玉或许是真情至深的,但这部电视剧并没有揭示出原著文字背后的含义多少。因此我无法确定他收获了多少他人的情感。显然,在这个世界上赚取别人眼泪并非易事,更别提换得所谓长久之情。或许正因如此他感到失望。林黛玉多情却离世;薛宝钗心机重重;不清楚其中究竟藏着多少真意——当然希望是很多——最终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如愿结束干净利落。归根结底是世态炎凉还是自寻烦恼?恐怕难以言说, 因为答案取决于你追求何事。

最初我对史湘云并不太关注,但随着剧情发展越来越觉得她活泼可爱。这让我欣喜:享受逐渐进入佳境、历久弥新的感受实在难得一见。

我花了几天时间“观察”完整部电视剧。“观察”而非“看”,因为我并未全神贯注地欣赏,而是保持警惕地观察、留意需要关注的内容,并由此得出以上结论。

篇3:《红楼梦》观后心得

  也许有人会质疑我,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悲剧,与幸福无关。然而,即使它被定义为悲剧,却仍能传递给每个人一种内心的幸福感。

  所谓幸福感是何物?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因个体满足感和安全感而产生的一系列喜悦情绪。简而言之,幸福即是一种情绪。

  情绪并非某些人所独有,每个人都拥有。真正体验到幸福的源泉在于个体内心的包容度:心胸宽广者,即便获得幸福感亦觉空虚;心胸狭窄者,微不足道的行动也可填满内心的幸福。

《红楼梦》中的幸福感并非镌刻在某一个人身上,而是点缀在琐碎小事里。唯有经历过世间沧桑才能领略生活百态,并明了幸福常伴左右,无需时刻寻觅。

  宝玉与黛玉共享桃花盛开下阅读西厢记的快乐时光,让黛玉抛却先前埋葬花朵时的伤感,这便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幸福”。

  或许快节奏生活使我们步调混乱,难以体味花雨撒落时静读书籍、松树下品茶之美景,则更难以品味周遭幸福气息。

  与志同道合者辩论亦为一趣事,我们或述天文地理他们却吟诗作对(先自谦未通晓之事)。

  古代人偏爱吟诗作对、倾谈风月,在斗诗过程中甚至成立海棠诗社、菊花诗社、桃花诗社等。尽管作诗或带哀愁、无奈或赞美情绪,但斗诗过程始终洋溢着欢乐与快乐。

  如同大学岁月参加各类竞赛如心理剧、歌赛等需投入情感表达心声但比赛时享受其中快乐。因为这过程本身就寄托着幸福,即便准备阶段辛劳亦不例外。

  大观园内饮酒吟诗温文尔雅;投壶竞技展风姿;醉卧花丛嗅香听鸟语。此即为其生活中的幸福所在。愿我们大学校园中找到生活点滴中蕴含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