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职场文档 > 工作总结

师风师德心得体会总结

时间:2024-03-10 09:37:01 工作总结

  【简介】以下是会员“lulanwu”收集的师风师德心得体会总结(共3篇),以供参考。

篇1:师风师德心得体会总结

  教师的修养品质,是一座通往知识殿堂的桥梁。学高者为师,德高者为范;学习是教师的支柱,道德则是其灵魂。伟大的孔子曾言:“若德不修,学不讲,听到正义却不能改变,恶行无法纠正,这才是我所忧虑之事。”弘扬高尚的教育品德和风范,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当代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之一。学校展开“师德师风”系列活动,则意味着我们领导层抓住了关键和重点。

  教师身兼多职: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塑造人格,在实践中践行道德、成为楷模。师德直接影响着教育环境与形象,对受教育者成长至关重要。从发展教育看待,教师的品行素养也是其发展之基石。

  我们的老师们日复一日地默默耕耘,无怨无悔;倾心奉献于教书育人之责任;以身作则、示人以善。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并涌现出众多道德楷模,在全校师生心目中赢得信赖与尊重,在社会上获得良好声誉。然而,在建设教师队伍和培养良好师风方面仍存有问题:部分教师缺乏奉献精神和进取心,对新时代学生特质缺乏理解,对学生缺少包容和耐心,甚至存在体罚或变相体罚、乱收费等情况。因此,继续加强师道建设势在必行,努力做一个值得人民信赖满意的好老师。

  首先,在构建优良师风方面应坚持以热爱学生、为人尊表为核心价值观;将十项准则作为行为规范;将终身学习、无私奉献视为理想追求目标;使道德品质建设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我们应当效仿陶行知先生:“捧来一颗心,在去时不留草”的崇高思想;宜宽厚如水、明志自守;并自觉抵制社会不端之风气影响,并勇挑“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圣洁称号。

  其次, 我们正在更科学地完善教职员工专业道德考核评价制度。定期审查检验教风及院规,并将结果作为聘用、晋级等重要依据,并注意发现与培养模范人物,并打造标杆人物。同时认识到这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项目。学校需注重社会各界(尤其家长)对尊崇老師及要求老朋友结合起来推进,“维持老式尊严”,保障权益,“真心实意”回报关爱。

  最后, 学校举办"青训班活动"方案致力于实效性并获全体同仁认可。“起步小处入手”,率先示范,“引领”, 高尚品格感染他人, 端庄仪态影响群众, 和蔼态度待人, 知识渊博引导他们, 心胸广阔保护他们。

  在我们全力冲刺中考的同时,深刻认识到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教师的“示范性”和学生特有的“向师性”,使得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将教师视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唯有拥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乐其道”。这是确保教育有效性、保障学生以最佳状态参与学习和活动,并接受启迪教育,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

  第四点,在我们看来,师德最核心的表现在于关爱每一位学生。热爱一个学生等同于塑造他,而对一个学生的冷漠则相当于毁坏他。苏霍姆林斯基曾花费十年时间,将一个有偷窃癖好的学生培养成成功的农庄主席。

  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经历特殊变故、可能形成独特性格的学生,我们年级就有几位。因此需要老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援助,用温暖的爱去消融他们内心的防备,在愉悦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我们年级有几位老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第五点,老师们讨论了新时代优秀师德表现之一:无论对学生要求多么严格,师生之间应该保持人格上的平等。形成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和谐关系。老师们提出了尊重学生是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各行各业对职业道德都有特殊要求,但也存在许多共通之处。其中一个共通要求是: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在遇到不如意事情时都不能将负面情绪转嫁给服务对象。我们应该明确一个观念:学生不仅是我们教育对象,也是我们服务对象。

  作为导向者和楷模,《走上三尺讲台》意味着传授知识、培养品德;《走下三尺讲台》则代表着做人楷模。教师不仅是社会精神文化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年轻一代道德基因传承者。因此,“师德”并非简单说教,而是精神层面体现、知识内涵深厚、文化品味显著!培养与教育并存,“自我修养”更为紧要!

  雨果曾言:“花事业高贵而甜美;果实事业美好;然叶事业平凡谦逊。” 教师宛如默默奉献的绿叶,在衬托鲜花娇媚时始终恪守初心。良好思想品行将成为最伟大人格力量之所在。让我们携手以卓越“师德”,共同撑起教育蓝天!

篇2:师风师德心得体会总结

  教师的职责在于启迪智慧,引领未来。因此,身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品德修养和职业理念。只有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才能实现良好的成长,并能对学生施加严格要求。努力成为一个令同事、学生和家长满意的出色教师。本学期,我自觉地以“身教言表”为目标,在各个方面追求进步。

  曾有一位教育家说过:爱护学生是每位老师应尽的最基本义务。当老师热爱学生时,可以填补家庭与社会教育遗漏之处,使老师的影响深植于学生心灵。作为合格的人民教师,还需关怀学生成长。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学业上,都应给予必要关怀和支持。我利用空闲时间与学生交流心声、共同参与活动,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由于我热爱学生成就、关心他们,善于及时解决问题、采取得当方法并重视与学生沟通,因此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喜爱,他们也喜欢我的课程。

  热爱学生还体现在敬重和信任每位学生上,以及对他们严格要求。尊重学生个体价值、理解其个性特点、相信他们、关注他们,并将统一要求与个性化辅导结合,在处理不同水平与能力的学生时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关爱每名学生成就、特别是那些困难者,确保每位学子皆有所收获,让没有一个人掉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当一名教师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并成功促使工作顺利进行并见证着学生成长茁壮时,则可谓获得最大成功与幸福。

  热爱教育工作,“终身奋斗为教育事业”乃我们教育工作者应秉持的至高精神境界。忠诚于服务人民的教育使命被认为是一名老师最崇高美德。投入工作、热情洋溢、勤奋务实、服从领导、认真圆满地完成各项任务被视作职业态度规范。我自警惕严格要求自己,并宽容待人。始终如一地自我检讨并积极纠正缺点;对他人之过失则宽容以待。在传道授业中树立良好形象、“身言两备”,在师生关系中建立融洽氛围,则堪称配得上“人民教师”荣誉称号。

  若想成为优秀的教师,单凭工作热情远远不够,还需具备渊博知识储备。“博观而约取”,虚心向资深前辈请益汲取长处弥补短板;勇于创新实践,在钻研课程内容和探究授课方式方面毫不畏难挑战,则可有效提升授课效果。知识渊海广袤无边。“涓涓细流汇大海”,我注重多角度拓展知识面:参与幼儿培训班、提升计算机运用能力、系统网络技术等等。唯有紧跟时代变革步伐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趋势。

  当前形势下只有持续不懈地“厚积薄发”、“反复推陈再造”,方能不断进步不断提升。

篇3:师风师德心得体会总结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深知,教师的使命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育未来。作为“人类灵魂的筑造者”,教师不仅要注重学术教育,还应全方位引导学生成长。人是一个整体,德、智、体、美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就像木桶原理所说的,一块短板可能极大地影响整体容量,同样,学生某方面素质的欠缺也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

  在我看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性品质是赢得学生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也是巨大精神力量的来源。传统观念认为教师传授知识解惑即可,而忽略了育人工作。然而,在现代教育中,一个优秀的老师不仅关注学术成绩,还需关心学生全面发展。若一位老师只关注教学任务而忽视学生个体成长过程,那至少不能称其为合格教师或缺乏爱心。长远来看,这种态度无法创造出优秀班级氛围。如果班集体没有凝聚力,在没有爱心和个人魅力支撑下,则班级纪律松懈、无序,并且难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相反地说,一个真正充满爱心并倾听真实关怀学生成长、身心健康、尊重兴趣爱好及人格的老师(而非虚情假意或厌恶态度),能够赢得学生和家长高度尊重。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能获得极高尊崇和专注度;如有违纪行为发生,则会受到全班同学强烈抵制。在这种氛围下,课堂轻松活跃、师生互动自然流畅、感情交流微妙细致;一个眼神或手势都能深深印刻在学生内心深处,或许激励他们进步甚至改变命运轨迹——因为他们明白:老师总在默默关注着我!

  一、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像对待子女般怀抱爱护之高尚品质

  儿童心理学研究指出,孩子成长受到两大影响源:父母和教师。当孩子进入校园后,他们会自然地将与父母建立起来的各种情感与“爱”的期待转移到老师身上,期盼老师像母亲一样关怀呵护他们。他们不仅渴望父母的爱,也期待老师的关爱。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让孩子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温暖,用自己的情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内心积极情绪,培养愉快情感,从而激励学生接受教育。

  二、教师需要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

  教师必须拥有坚定意志才能完成教育工作。在教育过程中,缺乏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会导致教育任务无法圆满完成。同时,老师的意志对于提升学生素质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