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中的《小壁虎借尾巴》反思

时间:2024-03-05 11:51:00 教学反思

  本文是网友“xfxbw55518”分享的语文教学中的《小壁虎借尾巴》反思(共3篇),供大家参考。

篇1:语文教学中的《小壁虎借尾巴》反思

  在小学生眼中,一篇富有魅力的故事可以唤起他们美好的遐想,启发他们领悟道理、获取知识。《小壁虎借尾巴》这则精彩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经历,最终意识到每种动物的尾巴都有其独特用途而未能成功借得尾巴。

  这节课采用连环画形式呈现,没有注音或读音标记,旨在让学生通过图画或其他方式自主认字和阅读。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安排:首先展示壁虎图片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壁虎的了解,孩子们踊跃分享对壁虎的认知,我根据他们的回答记录下关键内容,并提出“你还想了解什么?”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接着展示本课新字词,由于故事全文无注音,在孩子阅读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因此首先介绍新字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在进行大胆范读后,我的示范激起了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他们积极模仿我的朗读并带有情感地复述。通过让学生自行阅读文本后指名朗读,在听取过程中思考小壁虎向哪位动物借尾巴等问题来培养他们边听边思考的习惯。

  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展示第一幅插图,请同学们谈谈小壁虎为何需要借尾巴?然后全班共同朗读第一个段落。接着出示小壁虎失去尾巴的图像,请观察小壁虎此刻的心情如何?并引导学生读第二段落以体验小壁虎内心的伤感和忧愁。

  接下来重点指导学习第四至六段描述小壁虎向不同动物借尾巴的情景。先展示插图再分角色朗读文本以理解为何小壁虎最终未能成功借得尾巴。老师随机板书并使用“因为-----所以-----”句式进行说话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类动物尾巴各自功能。当小壁虎未能成功借得尾巴后回家时妈妈怎么说?老师与学生分角色朗读最后两段文字。总结整个故事后引导学生思考小壁虎尾巴具备何种作用,并通过班级讨论明白原来小壁虎拥有再生能力可以保护自身安全。

  这节课既让学生开心地学习也使教师愉快地教授知识。虽然存在改进空间,但我认为每堂课老师情绪是至关重要的。只要老师全神贯注于教学过程中,就能传递给学生正面情绪,在轻松愉快氛围中进行有效教育。

篇2:语文教学中的《小壁虎借尾巴》反思

  一、教材解读

  《小壁虎借尾巴》这个童话故事讲述了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经历,但由于它们各自的尾巴都有独特的功能,因此未能成功借到。小壁虎“借”尾巴的情节在一般人看来颇为新奇离奇,然而正是这种别开生面的构思给了童话艺术以无限趣味。通过这篇知识童话,生动地介绍了鱼、牛、燕子尾巴的不同作用,尤其突出了壁虎尾巴具有自我保护和再生特性。本课采用了三幅插图和六段文字,贯穿全文的关键词是“借”,重点在于角色之间的对话。

  二、教学体会

  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壁虎借尾巴》这堂课上,我鼓励学生多读多思考多交流,并邀请他们分享故事内容。通过本次授课,我深刻认识到:

  1、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才能真正理解文本内涵并掌握阅读方法。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与表达的外显方式,因此朗读应该充满个性化元素。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理解感悟进行朗读表达,而非简单模仿老师。采用自由读、领读、齐读等形式使学生保持积极思维状态,并不断变换角色引导学生投入。

  2、表达是培养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关键途径。在探讨鱼、牛、燕子尾巴功能时,我运用提问方式帮助学生揣摩文章写作思路及表达方法,并留出时间空间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选择一个内容进行表达练习,并创造各种表达机会激发他们愿意表达的欲望。

  三、改进方向

  在课程的前半部分,学生表现还算不错,但当他们开始学习课文内容时,状态明显下降。经过深思熟虑,我意识到自己的设计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并未捕捉到他们的兴趣点。尽管备课时秉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但却忽略了学生真正的主体地位。只顾着老师如何进行教学,而没有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想法。事实上,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基本的理解,“小壁虎爬到哪里了?看到什么?说了些什么?为什么借不到尾巴?”这样单一的问题形式并不能激发出太多思考价值。因此,我决定将教学重心放在“阅读”上,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大量阅读练习后展开交流讨论,深刻领悟小壁虎的礼貌、紧张和伤感情感表达方式。

  在教学中要避免使用过多问题化语言。课文第3、4、5段是并列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第三段教学上。比如,老师可以提出类似“小壁虎遇见了谁?它是否借给小壁虎尾巴?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第三段内容。然而,在接下来的4、5段中由于与第3段形式相似,我们是否需要采用相同的问题模式呢?或许不必完全一致,因为这种雷同形式会显得缺乏新意,而且简单问题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毫无必要重复提及答案昭然若揭。

  作为老师,应该先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提升和培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在教育过程中使他们跃跃欲试、投入其中,并从中获得乐趣。

  以上就是我对《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后所做的几点反思。我会持续提高自身水平,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篇3:语文教学中的《小壁虎借尾巴》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引人入胜的故事。

  这篇课文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牛和燕子请求借尾巴的经历,生动地展现了小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以及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篇文章没有注音,且篇幅较长,挑战性较大。我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阅读机会,采用了自由阅读、小组阅读、朗读、集体阅读等多种形式,不拘泥于形式,只希望学生能真正沉浸其中。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由阅读,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空间,帮助他们理解文章内容,消除生字障碍;然后进行小组阅读,帮助整理文章主线,并了解鱼、牛、燕子尾巴的作用;

  最后进行集体阅读环节,揭示为什么小壁虎最终不需要借尾巴……总之,唯有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文章,才能产生共鸣和领悟,并培养语言感知能力。在教学中我着重强调“借”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小鱼、老牛、燕子拒绝借出尾巴,这既有助于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也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以上便是我本节课教学活动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