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心得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心得总结

时间:2024-03-09 09:36:51 教学心得

  【导语】以下是热心会员“qiaosha”整理的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心得总结(共3篇),以供参考。

篇1: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心得总结

  身为一位新晋的教师,我在参与新课程改革学习和亲身实践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坚守“虚心求教,热情育人”的信念投入工作。初一年级采用了义务教育湘教版的教材,新课改为学校发展增添了保障,注入了活力,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严峻挑战和发展机遇。现就个人初一地理教学工作体会与思考分享。

  《地理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益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益的地理知识;改变传统的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地理课程;建立强调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在这一指导下,我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评价学生表现,在反复摸索中得出以下心得:

  1、深度挖掘教材内涵,巧妙灵活运用教法

  因材施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体现。根据不同内容和对象选择多样化灵活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我在备课时深入研究教材、熟悉标准后,转变视角思考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新知识。设计多种方案,在课堂上根据具体情况选取适合的教法。例如,在学习《世界气候类型》时,在积极向上的班级鼓励学生自行填写表格,并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全班共同分析易错部分原因;而在氛围较为低迷的班级,则采用游戏形式将整个班级打造成亚欧大陆,通过设定场景进行互动讨论。

  精心选择教法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还能促进他们发展,并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重要任务之一。学生成长于老师所创设情境中迸发出创新思维。比如,在《降水和季风》单元中,对降水季节性分布进行教学时,我的设计是:每组同学模拟一年12个月份使用试管表示月份及红色水代表降水量,并呈现该区域降水季节分布情况并绘制图表。这将给予学生一个自由、平等、民主、鼓励创造力的氛围,激励他们勇于创新、培养求异思维,推动他们积极、自主地学习成长。

  2、注重过程与结果双管齐下,运用积极正面评价

  地理学科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建立起一个全新的评价机制,这个机制强调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同等重要。我们不再只关注评价的结果,而是更加注重评价在指导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我们希望评价能够帮助学生诊断问题并促进他们的成长,而非仅仅用来选拔和甄别。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例如,在本学期对初一学生进行地理学科评价时,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量:课堂表现占25%,包括课堂纪律、《地理填充图册》作业、地理小论文以及课后动手实践; 期中考试占25%; 期末考试占50%,其中题型涵盖选择题、填空题、读图绘图题等,主要考察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学期结束时,老师会根据上述四项内容为每位学生打出具体分数,并根据总分给予相应等级评定。对于特殊情况下的学生,我们也会提供额外的支持和帮助。

篇2: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心得总结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受启发,不断反思自己的地理课堂教学方式,并希望能够不断进步。以下是对我最近几年地理课堂教学的三点新思考。

重新思考一:超越课本,贴近生活

  有时候地理课本中的案例并不与当地学生的经验相契合。因此,根据我们当地的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创造情境和设计案例变得至关重要。

重新思考二:注重“质”而非“量”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实践和体验机会。然而,如果课堂活动只是追求热闹而缺乏深度,那么这些活动就失去了意义。我们不能仅仅让学生记住热闹场面,而应该引导他们进行真正的思维活动。为了确保所有学生参与并提高活动效果,我们需要提升活动的“质”,设计问题或任务需符合学生经验水平; 创设情境需贴近实际生活并激发共鸣; 在活动过程中鼓励思维性讨论,激发全员参与欲望,并及时给予评价。

重新思考三:颠覆传统师生角色,将学生置于主导地位

  在探究式学习中,让学生成为问题探索者。这种由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彻底改变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从认知角度来看,学习是具有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教师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及时反馈,引导学生朝着有利于知识构建的方向前进。举个例子,在谈论环境问题严重性时,应该让学生参与讨论,这样不仅能够激发课堂气氛、促进交流、挖掘潜力,还能使他们意识到问题紧迫性,并开始思考解决之道。

  有效策略:

  1、进行课前调查并找出问题点,确定切入点。

  为增加教学针对性、解决学习中存在问题,在备课过程中认真研究大纲与说明文档,并结合主干知识和考点资料设置情景以突出重难点。

  2、延缓决定权,给予学生充分自我思考时间和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通过不断挑战语言表达能力来锻炼自己。同时,鼓励学生去构建个人知识体系和潜力结构,在交流讨论中享受自主交流的乐趣,少言多行甚至不解释过多,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思维天地。

  开设富有启发性的地理课堂至关重要。

  教学资源应该是开放的,紧跟社会科研成果和国内外重大事件,联系现实生活。其次,在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上要多样化,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教学,并推动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协作中分享观点和方法,引导开展激烈辩论。此外,应该采用开放式作业设置及多样化形式,并对学生评价进行开放、多元化处理,充分肯定每位学生,并关注他们的个性差异。

  通过一学期地理教学工作的积极推动下,学生们初步认识了地理知识,并且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掌握了地球与地图、陆地与海洋、天气气候、居民聚落、发展合作以及人文环境等自然地理领域知识。逐渐认识到地理学习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意识到了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可以说,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来说,地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地理教育的引导培养出更符合全面发展方针和未来需求的优秀公民。我们旨在传授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提高民族整体素质水平,并非仅仅追求升学或单纯科技性内容。我们还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利用地理环境资源时促进社会进步,在这一过程中呼吁保护生态平衡并避免环境污染问题。在收集并分享各类地理资料图片时使得同学们深入了解不同区域国家文化及资源利用现状, 从而增强对于探索全球环境挑战的兴趣。

  结合教材特点并激发参与意识是提高学生成长效益最好方式之一。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双向活动,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同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将二者融合在一起,打造出和谐、积极、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成功与否不在于老师的讲解方式,而在于学生是否能够成为学习的掌控者,关键在于学生成绩如何。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知识渴望强烈,在课堂上他们期待参与讨论,对教学充满了热情。湘教版教材避免了冗长的描述,简明扼要地呈现知识内容,并减少难度较大的部分,在“活动”、“阅读”、“思考”方面增加了篇幅和资料,使得这些元素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活动,并建立多元交流环境,从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思考,实现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对学习意义的理解和主动投入。

  5、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学习方法。

  教材倡导培养并锻炼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旨在激发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设计探究式学习法,营造具有研究性质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动脑筋、表达观点、互相合作,在探索性活动中体验问题解决和创新过程,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潜质。

篇3: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心得总结

  在本学期中,我有幸担任七年级地理学科的教学工作,现在将对这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深入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

  这个学期我们使用的七年级地理教材是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实验性质的教科书。内容涵盖了地球和地图、陆地与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等要点。考虑到之前我并非地理学科出身,而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上初中,对“地理”概念模糊不清。由于地理又是中国会考科目之一,成绩影响总评,因此我倍感压力重大。为应对挑战,我通过与学生沟通和间接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习惯以及方法,制定了本学期明确的教学计划和重点。

其次、精心备课,精彩授课,并认真批改作业

  备课质量直接决定了每堂课的效果。为了呈现出色的授课效果,我努力研究教材,查阅资料,并深入学习各种新颖的教育思想和手段。

第三、力求精讲细致

  在课堂上,我积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内容,注重培养他们阅读图表能力,并加强合作探究技能。

第四、认真对待每位同学的作业

  作业是检验学生对知识吸收掌握情况的关键环节。因此对那些完成较好的同学我给予充分鼓励,而对那些表现欠佳者,并非简单批改就完事了,而是提供正确解答并引导他们追求更进一步。

最后、主动拥抱新课标、新教材和新教法

  通过不断自我提高和更新知识储备,使得我的课堂更具活力和有效性,从而让学生真正获得必要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