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体会的延续与分享

时间:2024-03-01 11:01:30 心得体会

  【导语】本文是会员“br92”分享的学习心得体会的延续与分享(共3篇),以供参考。

篇1:学习心得体会的延续与分享

  10月7日,初中聆听市进修校王老师对教师职业道德新规范的解读,感慨万千。王老师以别具一格的方式阐释爱与教师行为,在热烈互动中结束了这场培训。通过学习,我想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一、教师:普通却崇高的使命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重视尊师重教,常将教师比作父母,可见其地位之崇高,备受尊重。那么,为何教师备受尊崇呢?因为他们是人类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传播者,也是伦理道德的引路人。教师之所以备受尊崇,在于他们的职责神圣,肩负着培养和教育新一代的艰巨任务。传授知识、启迪心灵、解惑答疑是他们天赋的本分。想象一下,将一个幼稚纯真的孩子培养成拥有知识、文化、纪律和道德的社会成员,并非易事!教师的使命无疑伟大而神圣。每一个接受过优质教育的人都能体会到:曾经培育我们成长起来的那些老师如同蜡烛般奉献自己、照亮他人。他们以“草”为食却奉献“奶”,在精神层面培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此外,敬重教师还因为他们是经验传承者和品德楷模。对于教师来说,“学无止境,善待学生”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注重育人;言行举止要合乎一致,身体力行,做学生的楷模和典范。

  在教育岗位上,教师不是与世隔绝的孤岛,而是置身于现实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之中。如何保持“一尘不染”,全情投入,履行好作为教育者的职责并非易事。更何况,教师也是凡人,面对爱情婚姻、子女家庭、经济压力等琐事时,难免会受到情绪影响。心情低落时,很容易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态度问题、语言不当等失误,打破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导致学生感到紧张、委屈和怨恨。这种负面影响可能对学生成长产生深远影响,甚至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因此,做人有做人的标准,从事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除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要求外,在21世纪最重要的是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自己从事职业的价值和意义。

  在个人与社会、体制与人性、国情与人情以及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平衡点,教师需要用自己脆弱的双肩抵挡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在给予学生更多空间和时间以促进他们最大化发展。因此,教师必须牢记承担的社会和历史责任,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修养,坚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依法授课、热爱工作、关爱学生、治学严谨、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等方面实践。

  二、爱与责任

  “新规范”所倡导的“爱”和“责任”贯穿始终,并赋予了其新内涵。古代圣贤孔子曰:“亲其师,信其道。”而当今教育专家则认为:没有爱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这些观点基于对受教育者本质特征以及未成年人成长规律科学认知之上。教育是培养人类的伟大使命需要漫长时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符合社会需求个体不仅需要耐心等待长周期过程还要团结协作应对不同背景经历气质性格特征兴趣能力等方面极大差异。

  同时受教育者处于身体发展变化阶段,在培养一个个体形成对社会有益行为规范时责任显得尤为重要;没有责任就无法做好培养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 教师需要持续选择正确行动, 面对新问题及挑战, 教师常常需做出全新取舍考验, 因此, 教师品德修养不能滞留原地, 而是追求日臻完善, 不断提高水准. 因此每位老师都需要持久修炼, 不懈努力才能使得思想品质得到提升, 达到更高层次, 适应不断推进之社会及教育发展所需.

篇2:学习心得体会的延续与分享

  长江小学本学期的教育科研工作秉持着一种别具一格的办学理念——为教师搭建成功舞台,为学生奠定发展基石。在务实的作风下,认真落实每一个教研计划细节;以发展的眼光审视科研工作各个环节;用辩证的思维反思活动过程;并以公平的态度评估教师成长效果,最终使得所有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一、管理规范。

  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成败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务实创新的科研团队。而在长江小学,教研组长们在教科研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期伊始,教科室召开了教研组长会议和“课堂教学”研究小组会议,确立了规范管理的总要求:“宁静致远,勤学善思厚底蕴;淡泊名利,甘做绿叶扶红花;求真务实,中流砥柱显身手;充当心桥,上传下达巧当家”。通过规范中层组织管理、明确职责、针对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样的教研活动,力求严密而规范地进行管理。

  二、活动有序

  教育科研工作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并非空谈。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活动中锻炼交流反思提高,在本学期内,各项教学研讨和实践活动精彩纷呈:

  1、通过“调研”促进教研与教学和谐发展。

  20xx年9月,在全州四年级数学调研考试分析会上,我校代表对巴东农村中心小学数学问题进行了专题分析,并结合全州数学现状进行案例分析,在本校数学组分享,引导数学教改方向和注意事项,更好地助力学生自主“求”学。

  2、通过“课例”选拔回英语课堂有效性。

  10月2日,在我校举行了官渡镇英语课例选拔回比赛。教科室配合中心学校顺利安排比赛,并按要求收集发放相关资料,体现了特色的“讲听说评比改”的特点。

...(后续内容省略)

  在一个不太习惯的时间点,全县小学举办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学主题研究交流会,地点设在茶店小学。我校数学组长谭玉波针对“有效建构空间观念”这一主题进行了出色的交流演讲,呈现出非凡的效果。本次活动展示的五节数学课程给予了我们无限启发,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指明了更加清晰的方向。这促使我们持续不断地对常规课堂进行深入研究和改进,以实现超越寻常的效果,体现出“以研促教”的研究宗旨。

  4、抓住“常规”,促进教师成长并将学习与研究融为一体。

  本学期以来,我校各个教研组都按照学期教学计划有条不紊地展开了各项学习研讨活动。语文组专注于阅读教学的探索;数学组重点关注“空间与图形”主题;英语组则对高璐老师进行两次参赛课堂指导;综合学科组侧重于小科目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落实;电教组着眼于资源应用和整合进行专题培训;而综合实践组则反复修订环保教材编制工作。通过抓住这些活动,促进了教师拓展教研视野、更新教学手段、思考课堂层次、形成教学理论,并推动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构建和保持。总之,各项常规研究活动的有效实施推动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进程,在教学技艺和研究水平上取得了显著进步。

三、收获丰硕

  1、学校课题研究成果丰富多彩:

(1)个人课题有序推进

  本学期,我校六名教师申报的州级个人课题获得正式立项通知,并在每位老师合理安排下按计划展开研究。

(2)留守课题成果集结

  在全校师生通力合作下,国家级“留守生的转差与培优”课题成功结题,并将各阶段成果汇编成册,内容详实丰富。

(3)环保课题资料完备待结

  自XX年开展以来,我校环保课题组从环保活动开展到环保校本教材开发等方面做出有效探索。经过多次会商和审核通过后,相关资料已整理装订完毕,并将在下个学期初正式结题。

  2、成果展示综合实力增强。

  在这段时间里,各教研组共呈现了超过20场充满活力的优质课程;高璐老师的英语课堪称镇级一等奖和县级二等奖的佼佼者;税典松老师参加了州级实验教学技能大赛,斩获了令人艳羡的二等奖;环保课题组承担并实施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在第五届科技创新大赛中喜获县级一等奖,并顺利晋级州级,最终夺得州级一等奖;而教师们在省校本研究网上分享的文章超过1000篇,使得我们学校在网上排名飙升至全省第七名,极大地激发了教师们对写作的热情,推动了学校教育科研的良性发展。

篇3:学习心得体会的延续与分享

  这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素质教育的至关重要性,尤其需要拥有高素质的教师。当下科技飞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作为教师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勤于钻研专业技能。教师继续教育是提升在职教师整体素质、推动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努力,取得了显著进步。这使得学生对我产生尊重之情,自愿接受我的指导和教育。因此,通过持续学习,不仅加深了我对教育和教学理论的理解,也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以下是我这几个月学习心得的总结:

 一、通过学习重新确立责任感,并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我们常见的老师都显得威严可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传递社会道德品质给学生。因此,教师不仅仅是知识传播者,还应为培养下一代塑形人才做出积极贡献。可以看出,教师职业特性具有极强未来性,在国家未来能否走向世界舞台上起决定性作用时,正需依靠我们这一代教师对祖国下一代进行培养。因此我们需认清自己承担的历史使命,树立高尚职业信念,在奠基祖国未来方面努力付出。为此目标, 我们必须培养具备全方位素质并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二、通过继续教育学习,首先改变自己既有观念:

 对于教师而言, 研究即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等同义术语, 与专业人员研究存在本质区别. 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 通过学习, 在“过去自己”与“现今自己”的对话交流中, 努力摆脱“已成之我”, 实现持续获得新生命之过程. 致力于独立研究, 目标即在于不断提升自我水平, 发展潜力, 更新认知. 教师是孩子们成长路上宝贵引路人. 将自身定位为 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 作为一个优秀老师, 不仅需要从实践中汲取智慧, 从理论中获取灵感, 还需向学生汲取营养. 教师更是独立思考者, 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科研项目. 敏锐洞察 让您...

 三、更新并调整教育观念需要善于思考并坚持实践 , 并不断反思总结.

  透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我意识到微小的细节可能会对一个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教师的品质具有塑造学生成长的力量,其高尚道德情操是施教以德、育人以德的基石。学生作为个体拥有巨大的可塑性,他们是富有创造力且具备自主发展能力的生命体。总而言之,“教育之真谛在于激发内在意识,在于为心灵提供通向真善美境地的引领与空间。”就人格而言,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执教何阶段,师生关系都应该被视为天然平等。教师与学生既是平等友人在品德和情感上,也是共同踏上求知之路探索前行、志同道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