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学术讲座心得体验

时间:2024-03-10 21:34:17 心得体会

  本文是会员“caixiejiyuehuang”收集的学术讲座心得体验(共3篇),供大家参阅。

篇1:学术讲座心得体验

  5月23日和24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数学翻转课堂现场展示教学模式观摩活动》。来自北京的吉春亚、江苏王红梅、甘肃傅平,这三位特级教师分别为全体学习的老师们上了一节示范课,并做了教学报告,收获一些语文翻转课堂的知识,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受益匪浅。

  在这次活动中,三位教师呈现出精彩纷呈的讲座,仿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们虽然观点迥异,性格各异,却都表现出坦荡自如、挥洒自如、口若悬河的风采。她们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视野和独到的见解,让我深感折服。尤其是来自北京小学的特级教师吉春亚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广阔的认知。

  王宏梅老师在《基于全脑理念的教与学》中向我们展示了翻转课堂不仅仅是简单地颠倒学与教顺序,而是需要兼顾教与学环节。例如,在杜郎口中学参观时,我们看到白天学生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光鲜亮丽的一面,却未见他们为第二天课堂展示所准备导学案等资料。因此,在课堂前进行自主学习至关重要,需提前准备大量预习资料、练习题目和问题探究提示,确保学生心中明晰。只有经过精心预习准备后才能使得学生找到重难点、疑惑点,并使得第二天课堂有着明确目标和意义。通过这次观摩活动,我总结出了几点收获:

一、精彩的课堂教学给人留下回味无穷。

  三位特级教师展示的课程内容不同。吉春亚老师以古诗《乞巧》为例进行授课;王红梅老师则选择苏教版五年级《海伦.凯勒》;而傅平老师则从写作入手,《青青子衿, 低吟潜唱》,引导学生反转思维,在缄默之中放飞心灵。三位老师各具特色,在不同文体和方法中呈现出持续精彩的授课风貌。吉老师耐心引导、充满激情;王老师稳重厚实;傅老师则清新活泼、方法新颖,在游戏中引领学生成长。这三位老师展示的多样化方法和风格启发了我对语文教育中不同文体及教育方式之间奥秘有了更深层次理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风格中也体现出语文教育始终坚守不变之处:

  1. 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清晰呈现出老师引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相辅相成。

  在吉老师授课《乞巧》时便可看到这一点。该节课关键在于理解古代文字含义及其中蕴含道理。吉老师权衡指导孩子逐步从字义理解过渡到领会整首古诗意境,在消化难点方面游刃有余地引导着孩子们轻松把握古代文字内涵及道理所在。整个授课过程以孩子为核心、以他们活跃参与为重点,并且只就关键难点稍作指导说明强调显示出老师权衡引导作用。

  2. 优质课示范要求扎实有效、富有趣味并具幽默感。

  在课文朗读的引导中,品味词语的教学、概括课文内容以及体味写法、练笔训练等方面展现出了扎实、切实有效的特质。老师们朴实、扎实、真实的课堂教学效果,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回归语言文字训练原点的理念。在王老师所授《海伦.凯勒》一课中,这一理念得以充分展现,给与会老师留下了有益的思考。对于中高段学生来说归纳段意枯燥乏味,但王老师却鼓励学生大胆总结,宛如“小诗人”,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二、朴素而深刻的教学报告引领我们不断成长

  三位特级教师结合自身课堂教学经验进行的报告,为我们开启了新的认知之窗。

  吉老师对古诗教学的探索令人感悟到,每首古诗的传授都能够开启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视野,引导他们对古代诗词产生浓厚兴趣。语文课程应当注重实践性,使语文学习融入日常生活。

  语文教育中的作文指导一直是困扰语文老师的难题——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提及写作就头大。傅老师运用心理描写法:内心独白法、梦境再现法、环境描写法和心理描写法等多样方法,在表达一个人内心世界变化时,使文章更具吸引力。童漫式教育则在如何引导学生成立对作文兴趣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透过一幅幅漫画,让学生在想象和猜测中享受无限乐趣。这种方式引导着学生思维和想象持续前行,在游戏和娱乐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形式既翔实又有效,相信我们必将循此道路不断成长,并为语文教育领域做出更多有益尝试与思考。

篇2:学术讲座心得体验

  孩子们总是喜欢涂涂画画,对他们来说,这是一场自由奔放的创意游戏。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想法,在美术活动中展现自己的天性和本质。通过绘画,他们能够栩栩如生地描绘客观事物,促进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素质教育中,美术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1、为孩子提供丰富感性体验

  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蕴藏着无限神秘与想象。在美术教学中,我选择身边生活中的元素作为创作主题,让孩子近距离接触生活中有趣的事物,并鼓励他们用感官去探索、感受、体验。在教学过程中,给予足够时间让孩子观察、欣赏并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让清晰而丰富的印象留存在脑海中。通过积累具体而直接的生活经验,激发孩子画画的愿望。例如,在绘制“快乐小蜗牛”之前,我们带领孩子到校园草地上找雨后出现的小蜗牛、观察它们、与它们互动等活动。这不仅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还让他们对蜗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后续绘画提供了丰富经验。

  2、恰当引导激发创作热情

  ①不要忽视孩子绘画时的“言说”。

  小学生通常绘画水平较低,无法充分表达内心感受。因此,鼓励孩子将想法说出来是理解其绘画意图和内心世界的直接途径。在课堂上,孩子常常是一边说一边画。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我注重把握孩子的“言说”,允许他们围绕主题轻声交流,并鼓励同桌间相互交流、提问。比如:让孩子轻声告诉旁边伙伴自己正在画什么?这些角色在干嘛?身处何地?通过适当的“言说”,我们不仅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氛围,激发了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情感,并促使他们勇于尝试新颜色、表现形式和创造力;同时也在同伴交流中实现相互学习、影响彼此,并推动口语表达能力及想象力发展。

  ②采取平行参与形式拓展想象空间。

  在我的班级里,孩子们的思维和想象受到了年龄的限制,但我却想要激发他们更多的感性体验。为此,我以参与者的身份融入到孩子们的活动中去。比如,在画金鱼时,我通过朋友的口吻讲述故事:“刚才老师观察金鱼时发现,它们在水中自由游戏,仿佛在玩捉迷藏。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呢?”这样的参与不仅示范给孩子们看,也让他们对探索充满新奇感,激发了积极性和创造力。

适当的示范就像是催化剂,在孩子创新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幼教理念的更新换代,对美术活动中“示范”的定义变得模糊起来。曾经担心自己的示范会束缚孩子发展,因此尽量避免或减少示范。然而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意识到正确的示范实际上非常重要。考虑到学生美感和形象思维还处于启蒙阶段,只有进行适当引导和示范才能有效促进他们的表现力。所以在向孩子展示时,并非要求他们机械模仿,而是通过结构分析并示范出主要外形轮廓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现事物。

  举例来说,在教画小鸟时我会边唱儿歌边示范:圆头、半圆身、三角尾巴和大翅膀等基本图形组合表现小鸟轮廓。对于不同动物如蜗牛、小鱼等,则尝试保持“基本形”不变,引导孩子发现异同之处,从而展现不同动态。通过多次示范、解释和练习后,孩子们成功用这种方法表现出不同动态,并取得良好效果。

篇3:学术讲座心得体验

  在参加武凤霞老师的两次讲座后,她那智慧而谦和的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一次听她的作文教学如同清泉润物,而这次关于《课堂,唤醒学生思考的欲望》的讲座,则引发了我对自己语文课堂的理性思考。武老师从四个角度展开了她的演讲:

  一、备好课了吗?准备充分了吗?

  二、我们该如何备课?

  三、教案应该如何撰写才更有价值?

  四、是否需要背熟教案?

  这些看似平凡的问题却引发了我对日常语文教学的思考。武老师结合自身授课经验和学校语文教研管理经历,以事实客观描述和理性思考为基础,赋予我们全新视角来审视语文教学。跟随武老师的思路反观自己的课堂,审查其中得失。

一、语文应该传达什么?

  语文课应该传授什么?总结起来就是听说读写。当我们忙碌无功地进行教学时,突然反思自己的课堂,可能会发现一个致命错误:“耕种别人土地,荒废自家田园。”目标不明确导致面面俱到但效果微乎其微。王荣生教授指出:“语文教学最大问题在于内容选择。”明确每节课的目标将是提升语文教学效果的第一步。

二、是否唤醒学生思维动力?

  曾听过多位名师授课,包括武老师。略加留意便可发现这些名师所呈现出来供他人借鉴学习的课程中,总有闪耀着智慧之光的环节,或训练有素或设计精妙,正是这些亮点激发了学生思维。相同文章下,在缺少设计与思考、缺少激励学生思维意识情况下前行。我认为,与名师之间缺失之处恰是在于追求新颖与卓越中踌躇不前,并未深入研究语文教育。有人说:“认知即改变之始”,从现在开始提高自己意识水平并调整行为举止永不为晚。

三、避免使语文教育“失去意义”

  思考这道题目时,我开始审视自己在语文课堂中所面临的“意义缺失”现象。我发现,很多时候,语文教学只停留在表面,对文本的挖掘显得太过肤浅。正如武老师所说:学生可能并不了解文本深层含义,但教师不能让自己陷入意义的空缺之中。因为只有教师能意识到这一点,才能无形中引导学生向更深处追溯文本内涵。同时,也只有具备“俯瞰众山小”的眼光,教师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攀登至更高的境界。

  反思至此,我的内心充满感激和喜悦。感激之情来源于我有幸接受名师的指导,重新审视自己的语文教学,在发现问题后努力改进;而喜悦则源自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之感。回顾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留下的曲折脚印,发现问题根源在于设定模糊目标、设计简单课程、备课肤浅。我致力于将文章教学聚焦于语言积累和情感体会,却未觉察到最大的不足是缺乏透视文本背后深刻含义的功力;而弥补这一不足最有效的方式便是与资深名师共同探讨。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句话正是武凤霞老师人生哲理的写照。尽管她已经在语文教学花园里绽放光彩,却仍朝着更高目标前行。我欣赏武老师的智慧、谦逊和追求卓越精神,并深深感谢她在授课指导方面给予我的启示。她为我扫清前行道路上阴霭,唤醒了我的前进动力。虽然我只是一位平凡的语文老师,离名师之境还有遥远之路要走,但我愿保持向上姿态,在成长之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