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职场文档 > 工作总结

养成良好习惯教育心得总结

时间:2024-03-11 21:31:58 工作总结

  【导语】下面是热心会员“youyiqin”整理的养成良好习惯教育心得总结(共3篇),供大家赏析。

篇1:养成良好习惯教育心得总结

  在度过了一周充实的暑期学习之后,我不仅汲取了大量新知识,更深受启发的是:探索到了有关学生核心素养的精髓。这让我觉得仿佛打开了一扇崭新的教育大门。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时逐步形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求,它们是所有学生共同而至关重要的素养,融合了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

  在往常的教学中,我们通常过于注重学生成绩,甚至流行起“唯分数论”的说法。整个评价体系也围绕着这一点展开,而所谓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则被许多老师所忽视。我也曾是其中之一。反思近三年的教学历程后,我深信做一名出色的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懂得教育规律,并具备各种教学技能和能力,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本质上应当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个人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无法抵挡的趋势。作为培养未来人才责任重大的教师,我们更应立足于终身学习理念,并将其贯穿于自己的一生之中。我们不能让学生变成单纯追求分数的机器,而是要塑造他们成为拥有良好素养的全面发展者。未来我认为应该朝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1、从全面发展角度考虑学生

  通过这次经历,我更加坚信强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特长非常重要。我深知智力和能力培养对于学生成长至关重要,并且同时注重灌输德育、智育、体育等“五育”理念。我从不剥夺学生参与音乐、体育或美术等课程的权利,也从不将此作为惩罚手段。只有当学生成就在品德、智力和体魄等各方面都得到提升时,教师才会感到真正成功并喜悦无比。如今青少年心理问题愈发突出,在建立健康人格中,自信心至关重要。因此我会更加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当听到有学生表达“我不行”、“我不敢”的想法时,我会鼓励他们尝试,“你可以试试看”,“你做得很好”。在全班同学面前, 我从不暴露个别同学短处, 让每位同学感受到我的尊重, 保留自尊心, 自然地开始建立自信心. 当得到老师和同伴们给予关怀和鼓励后, 他们确信自己在集体中扮演着积极角色, 培养出自信心, 更好地全面发展, 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发展完善的中学生。

2、给予学生信任与包容

  以学生为主角,将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他们,让他们在探索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教育的道路上,要展现更多宽容之心,相信学生的潜力,并努力培养他们的能力。我常对学生说:“思考一下,你觉得应该怎么做?”而不是强迫他们按照既定方式行事。在品德方面,要给予学生充分信任,即使犯错也要相信他们有纠正错误、重新开始的能力,而非一味批评打击。否则会让他们失去信心,逐渐闭口沉默,无法健康成长。我关注学生未来发展,并利用现在打下基础,让他们成为自己未来的设计师。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智力核心和智慧体现,在教学中应建立“发现式学习”新模式,为学生成长提供思维平台。优秀的教学策略应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释放其思维潜能、保护思维火花。所有靠努力获取知识的内容不应直接传授给学生;所有经过思考可解决的问题应让学生自行思考解决,恢复“教与学”的自由平衡。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鼓励自主学习和探究。给予学生思维空间的同时也施加解决问题压力,促使其深入思考。唯有主动思考、持续思考才能推动进步,从而提升核心素养和整体素质。

  4、持续反思 不断前行

  反思是教师成长进步之路上不可或缺的环节。素质教育和新型教育已然到来,在实践中需勤奋且灵活运用新技术和理念解决教育难题。反思是师者成长进步之阶梯,在新时代设立提高教育水准目标。认真反省优缺点,并通过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累积成功经验,开启通向崭新教育领域之钥匙,并提高对师德规范认知程度。良好品德可以净化内心、完善个性、激励意志,并赋予信任与宽容于学生,激发其内在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善于反省与积累,并积极改正不足之处。通过努力将良好品德影响到学生内心深处,塑造具备创造性的人格,并持续向着新型教育进阶。

  以上所述仅是个人浅显见解,“唯有不断求知才能获得不断进步。”

篇2:养成良好习惯教育心得总结

  在某年某月某日的一个下午,我代表班级主持人身份参加了一场由吕银普老师举办的班主任工作汇报会议。尽管我已经从事班主任工作超过二十年,但这次听取汇报却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深。以下是我从中得到的几点启发:

一、学习习惯决定成败

  1、关注“书包文化”。吕老师以关注学生书包为切入点,倡导独特的“书包文化”,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2、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除了强调书写技巧外,老师还要注意各科之间的协同配合,只有步调一致才能取得成功。

  3、教师应不断积累良好的学习方法,并在实际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如何在学校大家庭中处世待人

  1、培养尊师重道的观念。当看到学生行善之举时,应该给予充分表扬并产生引领效应,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进而影响班级事务工作执行。

  2、培养助人为乐的习惯。通过具体案例渲染氛围,教师可以使学生明白友善与帮助他人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

  3、学会宽容并培养自信。面对学生间可能存在的矛盾问题,教师需要抓住实质,并通过案例教育引导他们宽容相处。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及时发现其闪光点并予以鼓励表彰,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很优秀,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成就有序良好习惯

  1、在班务活动中,通过有序摆放物品和良好卫生习惯等方式培养学生做事有序的良好习惯。

  2、面对复杂琐碎事务时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培养其积极主动性。

  3、多参与集体活动,给每个学生成功体验机会,培养积极向上意识。

篇3:养成良好习惯教育心得总结

  有一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培育优秀习惯不仅仅是为了塑造学生的未来,更重要的是为了孩子走向成熟。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成年人的发展才更为关键。

  优秀习惯是可培养的,尽管养成之后看起来轻而易举,但实际上并非自然而然。我们常说:播下一次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段命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对个人终身产生深远影响。传统教育过于强调认知而忽视行为,导致学生口头上谈论大道理,却言行不符。事实上,学生时期是塑造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因此,国家在推进素质教育中指明,在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基础上,制定不同年龄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并逐步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

  多年以来,学校只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却忽略了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锤炼。课堂灌输取代社会实践活动,在教育方式上出现了偏差。学校与社会教育脱节导致学生道德水平下降。睡懒觉、不整理床铺、吸烟饮酒、恣意伤害自然等习以为常;追求名牌、攀比消费等物质追求;这些表现超越了中学生应有的角色和能力范围。部分家长松懈对孩子要求,在老师找家长沟通时依旧坚持"大树自然直"的错误观念。

  如何培养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呢?

  我深信:“习惯即是一种稳定、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它包含了动作型习惯、智慧型习惯以及思维型习惯,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言:“教育便是好习惯的培养”。在培养习惯方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注重科学性。需有针对性地关注个体差异,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并设立适当的培养方式,逐步进行,一个时期集中精力培养一个方面,例如一年或两年时间,一个学期或两个学期,甚至一个月或两个月,重点培养某一具体习惯,由简单到困难、循序渐进。

  其次,应理性讲道理。通过分享个人生活经验给孩子讲解原理,并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开展探究式学习,使习惯成为主题。

  第三点是以身作则。可为孩子找到杰出的楷模,利用榜样的感召力量来引导他们,并指引他们前进方向和解决困境,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习惯。目前我们教育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学习和共处。我国当前教育政策强调培养多方面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第四点是加强教师示范。在校内,教师每天都在传授知识给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形象非常重要,因此教师所说所做被视为无可置疑正确的。因此教师不仅要用真理鼓励学生,还要以自身品格影响学生,在校内塑造不断熏陶和教导学生,在道德行为上起到了潜移默化影响。

  第五点是发挥家庭与社会育人作用。日常行为对于学生成长有着不可忽视影响。只有通过家庭和社会各方配合才能使得学生成长全方位健康发展,并且培养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形成。仅靠学校力量远远不够还需要家庭与社会相辅相成协同合作才能取得效果。我们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在家情况并逐步规范孩子日常行为;同时也需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及时反馈孩子在社会表现种种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做到校、家、社同步配合。

  最后一点是加强检查评估工作。建立完善值周检查和班级评比考核机制,在监督中记录每位学生日常行为, 对全体学生进行检查评估并定期通报讲评, 增加参与管理机会, 培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班级的力量源自于集体的凝聚力。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和道德水平对每个成员都有着深远影响。

  当班级形成高尚的道德风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时,学生们将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培养出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谨认真、勇往直前、品格高尚的品质。

  因此,班主任应将培育良好班风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切实加以落实。

  同时,要不断加强班主任工作力度。班主任在塑造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建立过硬的班主任队伍。

  总而言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学生长期努力,并需要老师们持续引导教育。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点滴滴水穿石般的教育,才能使养成教育内化于心,让学生自觉地形成各方面良好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