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地质实习心得分享

时间:2024-03-23 08:05:00 心得体会

  【前言】下面是网友“iv63”收集的地质实习心得分享(共3篇),以供参考。

篇1:地质实习心得分享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实习的意义和要求

  普通地质认识实习不仅仅是为了感性认识主要地质现象,更重要的是加深对普通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实习,我们可以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学会根据地质现象进行地质思考,并具备编写地质实习心得分享的基本能力。这样做旨在为后续课程提供坚实的地质基础。在普通地质实习中,我们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观察、识别、判断、分析的能力,同时准确运用地质概念。此外,还要掌握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并提高综合分析、归纳和叙述写作能力。

  普通地质实习需要通过野外观察来培养实践能力,认识矿物岩石、化石、地层和地质构造等内容。学生还需掌握使用地形图、地质工具以及确定空间点方位、产状等技能。只有在认真主动观察地质现象、勤于思考并完成各项作业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知识和技能。因此,在进行实习时,“四勤”原则必不可少:腿勤、手勤、嘴勤和脑勤。

  其次,让我们了解一下自然地理概况

  1. 南京湖山

  南京湖山位于南京东部,隶属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这一区域包括宁杭公路以北,前新村至湖山村至培墅村一线以南,西至汤山至龙潭公路之西以及东至青龙山至乌龟山之东。该区域处于宁镇山脉西南部,属于低山丘陵区。三列山间有两列谷,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并保留了完整的记录。南京湖山区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典型的构造样式。

  2. 南京六合方山

  在长江北岸南京六合和仪征一带耸立着古火山群,被称为六合火山群。其中已知25座火山中有12座得到详细研究。这些火山包括方山、马头山、塔山等,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火山景观。

  在六合方山,结构独特,犹如一座奇妙的六合之山。这座位于六合取东沟镇北4公里处的神秘地点,从宁通高速公路至六合城,再由六合至横梁乡镇公路直达,距离南京长江大桥仅有76千米。

  南京六合方山的形态如同一个截头圆锥,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顶部高达188米,标高150米。外围直径约1300-1600米(南北较长,东西较窄),山顶平缓且内凹,凹陷处为火山口所在位置,火口外径约600米,底部直径为300米,深度可达80米。火口周围熔岩屹立不倒,形成了一道由玄武岩峻壁构成的火山口墙体,在背面则呈现出一处缺口。因此从东、南、西三个方向望去,六合方山是一座平顶山;俯视其平面,则呈现出马蹄形的火山锥造型。

  图1展示了实习区交通位置图

  接下来介绍实习情况:

  实习队伍由金陵学院城市资源系09级五个专业两百五十多名同学和教师组成。领队包括吴俊奇、阎长虹、刘家润、施贵军等共13人。其中吴俊奇担任队长,刘道忠负责后勤工作。我们的带班老师是阎长虹。实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xx年5月8日至5月14日在南京湖山地区和南京六合方山进行野外地质观察;第二阶段从5月15日至5月16日进入室内整理阶段。

  野外实习主要内容包括:观察实习区地层与化石、地层接触关系以及岩性特征及其沉积环境;认识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等主要类型并学会野外肉眼鉴定方法;识别褶皱构造、断裂构造;探索南京六合方山火山锥的物质组成和火山机制;了解南京湖山阳山泉,并观察外部力量对地貌景观的塑造作用;培训基本的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和技能,并初步掌握利用野外地质素材编写地质实习心得分享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激发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并勇于揭开地球奥秘之幕。

  主要完成任务:

  1、观察了5条地层剖面,并对湖山地区的地质演变历史以及六合方山火山锥的组成、喷发过程有了清晰认识。

  2、基本掌握了碳酸盐岩类、硅质岩类、泥质岩类等主要岩石类型以及野外肉眼鉴定方法。

  3、熟练使用地形图和地质罗盘,并能绘制地层剖面图和路线地质剖面图以及记录野外地质数据。

  4、初步了解实习区背斜构造、向斜构造以及正断层和逆冲断层等构造,并具备野外识别能力。

  5、初步掌握了编写地质实习心得分享的方法。

  在这次实习中,我深入了解了地质学的理论知识,探索了全新的野外工作方式,圆满完成了野外观察任务和记录工作。6月15日,我顺利完成了实习报告初稿,并接受了教师的审阅和修改意见。

篇2:地质实习心得分享

  位于太行山东麓的林州市,西依太行山连通黄土高原,东接华北平原,处在中国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交汇处。林州地区展现着丰富多样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特征,交相辉映,呈现出优越的露头条件。这里交通便利,为实习提供了良好条件。从10月31日到11月4日,我们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习活动,重点研究林州野外地质地貌以及本区的土壤、植被和气候等。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标有:

  一、通过实践验证、丰富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使之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二、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通用方法以及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未来教学和乡村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三、通过实习了解实习地自然环境整体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一、林州简介

  对于我们此次实习的目的地林州,在路上所见和部分书籍资料基础上,我将林州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地质基础

  在林州地区露头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片麻岩,最新的则是近代冲积层。主要发育有太古界、远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层,而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地层要么缺失要么被新生界覆盖。该区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地质现象: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都有分布,尤其是变质岩和沉积岩广泛存在;不同时期的地层均可见踪迹,在这里可以找到太古界至新生界各类不同类型的岩石;各种规模的褶皱、断层等典型构造遍布整个林州区域。

篇3:地质实习心得分享

  一、探索新境界

  在这次实习中,我们的任务是通过创新的方式绘制实习地点的地形图。这不仅是为了加深对测量基础知识、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更是为了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技巧。通过综合运用所学测量知识,我们将培养解决资源调查和矿业资源工程测量难题的能力,为未来专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挑战自我极限

  起初我们采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虽然一开始进展顺利,但最后检验时发现误差达十多厘米。反思之下发现可能是因为在黄昏时分把十字丝上下丝误读成中丝导致。由于结果不符合要求,第二天清晨我们再次进行测量,并与前次数据对比,确认了问题出在十字丝读数上。经过这次失败的教训,我们变得更加细心。最终,在校正后得到fh=-28。

  三、创意碎片拼图

  本次实习中,我们运用全站仪和经纬仪进行观测,并现场展开绘图工作。我主要负责观测,而其他队员则负责记录、立杆及密切配合绘图工作。最初使用经纬仪进行测量,在计算站点高程时需要正确读取水平角、垂直角、下十字线距离以及中丝读数。由于工作较为繁琐,一天只完成四五十个点,并保持着较快的绘图速度。第二天转用全站仪进行观测,操作简便迅速,一天内可完成两三百个观测点,尽管绘图速度稍显跟不上。鉴于使用仪器时间有限,我们先标注好点位性质并使画图者易于理解如何绘制。部分无法观测到的区域,则借助角度交汇法和钢尺量距法获取数据并完成图纸制作。由于已掌握基本测绘技能,在规定时间内成功完成了任务。

  四、展望施工未来

  这次我们的放样工作是在15*20m的建筑图上进行的,将其精确标定到实地。我们采用了经纬仪来确定建筑物的轴线。首先,在图上测量出要放样的点的坐标,然后利用已知点的坐标和方位角计算该点与已知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依此类推,计算出另外三个点相对于已知点的距离和方位角。接着,在已知点处设置经纬仪,控制方向并确定方位,使用钢尺测量所需距离,并在预先计算好的距离上做好标记。由于最初数据计算错误,导致校核不准确,因此我们重新计算数据并进行放样。最后一个点受到阻碍时,我们通过角度放样得到了该点。最终检查表明相对精度达到了要求(详细数据和示意图请参见表6)。

  五、实习体会

  这次实习恰逢期末考试,给心理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全站仪数量有限也给测量工作带来了困难。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我相信实习体验会更加愉快。

  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团结合作、紧密配合的重要性。这种测量工作无法单靠个人完成。同时我也更加明白了细心思考、反复斟酌的重要性。实习过程中遇到严寒大雨等不便情况,但组员们仍早出晚归、辛勤测量,让我意识到只要努力下去,任务必能完成。老师始终耐心指导我们,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