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家访自闭症孩子心得

时间:2024-03-14 13:49:21 心得体会

  【前言】以下是网友“ktjfo19”收集的家访自闭症孩子心得(共3篇),供大家赏析。

篇1:家访自闭症孩子心得

  一群独特的孩子,仿佛是闪耀在宇宙中的星辰,他们生活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对外界似乎浑然不觉。这些孩子就是那些拥有自闭症的天使。昨日,迎来了第13个世界自闭症日,在海南省安宁医院儿童康复科,老师们为自闭症儿童带去了温暖和爱的特殊活动。

“一起守护,疫期不孤独”是本次活动的主题。海南安宁医院儿童康复科的老师们携带康复教具与慰问品,前往四位自闭症儿童家中。

  首站来到海口东门市场附近的小振家。在小振家中,老师们鼓励着小振的父母继续坚持家庭康复训练,并为小振上起了康复训练课。

  接着拜访的是小浩,今年4岁多,住在海甸二东路。经过从3岁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后,如今他已经能够和妈妈正常交流了。

  吕女士表示,在刚开始并不了解自闭症时曾困惑不已。但经过1年学习及陪同小浩进行康复训练后,她收获颇丰,并期待孩子尽快完成康复训练,重新投入幼儿园生活。

  最令人欣喜的进步者当属小章。为了孩子未来着想,小章爸爸陈先生选择辞职在家陪伴孩子进行康复训练。虽然只进行了10个月训练,但孩子取得了极大进步,令陈先生感到非常高兴。

  据悉,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在3岁以内发作率较高,患病率约为1%,近年来呈逐渐增加趋势。目前尚无法确定其发病原因,并无特效药可治愈。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至关重要。家长应密切留意孩子各阶段发育情况,在早发现、早干预下协助自闭症患儿更好地恢复并融入社会。

  海南省安宁医院通过入户随访方式深入了解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在疫情期间的康复与生活状态,并倡导社会理解并包容自闭症儿童, 帮助这些家庭树立战胜困境的信心, 共同享受幸福生活。

篇2:家访自闭症孩子心得

  自10月26日到12月2日,我和副班主任唐栀老师,以及几位科任老师对我班部分学生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家访之旅。这次家访不仅深入细致地了解了学生们的康复情况、在家生活和学习状态、家长教养方式以及小区环境,还精心搜集了家长们对学校和班级工作的宝贵建议。尽管这次“战线”持续近一个半月,但由于丰硕的收获和无限感动,我们每个人的热情依旧高涨。

  本次家访对象是我班5名学生,他们大多是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包括两名自闭症孩子和三名唐氏综合征患者。这些学生中有90%都是海口市民,因此我们选择在海口市内展开家访活动,并在得到家长同意后才走进他们温馨的家庭。

  通过这次家访,我们发现我班学生的家庭条件较好,父母多为知识分子,对孩子的各方面都非常关心。从询问学生康复情况开始,我们得知这5名学生早期干预措施都十分及时有效。特别是两位自闭症儿童,在幼年时接受的感统训练对他们运动技能和心理健康起到重要作用;而唐氏儿童则主要接受认知方面的早期干预。值得注意的是,开朗外向的家长愿意引导孩子与社会接触,并注重认知和运动训练,在孩子康复过程中将起到积极影响;同时社区环境对特殊儿童的接纳程度也至关重要。

  在了解家长养育理念时,大多数表示,在孩子小时候注重文化教育,但随着成长发现智障儿童更需要身体素质提升和实用生活技能培养。因此他们希望学校能增加孩子运动时间和场所,并教授更多实用技能和社会适应知识。我们积极回应并争取支持,鼓励家长适当放手,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与生活相关任务,并随时与教师沟通交流。

  最令人感动之处莫过于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坚持不懈的指导和培训。例如牛牛同学的父母除指导完成作业外还安排额外练习以培养注意力;父亲则负责户外锻炼以强身健体。相比之下,我们深感反思自己工作尚不够细致全面、针对性明显。同时也意识到省内对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支持远未达到满足需求水平,缺乏社区康复设施使得家长(尤其是自闭症患者)常感无助困顿,只能通过自发组织集体合作进行训练。

  综合所述,学府此番举办的「家访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热情迎接。一位家长直言不讳地表示,这是孩子上学以来的首次家访经历(该生曾在传统学府就读),老师们的到访引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感慨和感恩之情。不论是否事先收到通知,各位家长均表达出对多次展开家访活动的期待,并热情邀请老师再度造访。教职人员通过本次家访不仅更深入了解了学子的全貌,更关键的在于与家长共同沟通的过程中增进了与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情感联系,达成了教育理念上的共识,形成了校方与家庭间协同作战、为有针对性、进一步推进教育事业奠定坚实基础。

篇3:家访自闭症孩子心得

  在9月28日这一天,我与潘新艳、刘英、李琪等老师一同展开了一次别具特色的实地家访之旅,前往园林、竹根滩、杨市等地拜访了5位新生(廖潜武、胡毅涵、余秋雨、王杰民、舒泓博)。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存在,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走进他们的家庭,接近这些孩子,我们只能在倾听中感受心酸,在思考中寻找答案,在引导中给予关爱。

与唐氏宝宝廖潜武相遇

  我们首站造访的是园林深河4组的廖潜武。从廖奶奶口中得知,廖潜武2岁才迈出了人生第一步,3岁时确诊为唐氏综合症患者。随后,在奶奶的呵护下,他曾在潜江市残联康复中心接受长达3年的康复治疗。然而,因无法接受孩子残疾的现实,廖妈妈怀疑奶奶在医院将孩子弄错,并愤然离家。由此,廖潜武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留守儿童。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不仅对奶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心理辅导,建议通过亲子鉴定消除误会,并促使全家和睦共处;同时也提出明确要求,期待家校合作共同助力孩子成长。

星光闪耀胡毅涵

  第二站我们莅临锦绣潜城4岁4个月大的胡毅涵家。据胡妈妈介绍,18个月时被确诊为自闭症患者,到3岁时依然不会开口说话。经历20xx年至20xx年7月两年在江苏进行康复治疗后,家长参加过专题讲座学习并持续进行个别辅导。我们与具备专业知识的胡妈妈探讨自闭症孩子教育问题,在家校共育中共同前行。

缓慢成长余秋雨

  第三站去到竹根滩镇仁合村5组探访余秋雨。当时余秋雨正在外婆家做客,由余奶奶代为接待我们。高楼大厦、整洁居所以及花草点缀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勤劳、热爱生活的温暖之家。余奶奶描述道:余秋雨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爷爷奶奶负责两个孩子照料,并回忆起他曾多年就读小学但收效甚微。针对实际情况,我们向余奶奶提供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建议。

  迷茫的视线下的王杰民

  我们此次家访的第四站,是位于泰丰街道白窑村3组的王杰民。在电话联系中得知,爷爷正在带着王杰民在潜江东门菜场卖鱼。当我们走进菜场外巷道时,看到了眼神迷茫的王杰民,而王爷爷则忙碌地在卖鱼,周围络绎不绝地有人前来询问价格,生意似乎还算不错。据王爷爷介绍,王杰民的妈妈是一位智障人士,虽然上过学、认识一些字,相较之下情况要好很多;而王杰民则是因遗传而智障。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王杰民与爷爷奶奶共同生活。曾就读于普通学校的王杰民,在同学们轻视目光的注视下度过了多年,并没有在普通学校获得什么成长。为提高王杰民的生活能力,王爷爷经常利用假期带着他去卖鱼,让他帮忙收钱、学会辨别货币以及处理鱼类等事务。然而现状并不理想,尽管经过长时间学习,如今的王杰民仍无法分辨货币面值,有些顾客甚至会趁着王爷爷不注意时少付钱。面对这种无奈局面,我们建议他先在家中加强教育培养,并多陪伴他去商店购物,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最后一站我们拜访了位于杨市周桥2组的舒泓博。见到我们到来时,瘦弱害羞的舒泓博赶紧躲到屋后,并故意扔石子、抛竹棍以示疏离。舒奶奶向我们介绍说,舒泓博的父母均外出务工,留给奶奶和爷爷两个孩子照料;舒泓博挑食使得奶奶费尽心思也难以满足其口味。曾就读于普通幼儿园的舒泓博,在语言方面显得十分薄弱。转入特殊学校后,每次回家时都会听到抱怨声说他不听话、调皮捣蛋。我们建议舒奶奶平日里应有意识地与孩子交流、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并倡导良好生活习惯。

  五位孩子中有四位是留守儿童,并且大部分孩子及其家长都身处被排斥与不被接纳之境地中, 家长们深受心理压力之苦;大多数家长只能确保孩子基本温饱需求得到满足,并对孩子教育束手无策。回程途中,我们小组老师思索如何更有效地教导这些孩子、如何更好地从事特殊教育工作。首先, 我们需要加强学校教育, 用心关怀每一个孩子; 其次, 通过家庭访问、家庭联谊等方式展开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最后, 我们还要大力宣传特殊教育, 争取社区支持, 营造包容氛围, 让更多人关注、理解和尊重残障儿童及其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