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唐山大地震》观影心得

时间:2024-03-10 12:52:10 心得体会

  本文是会员“yabengya”整理的《唐山大地震》观影心得(共3篇),以供参考。

篇1:《唐山大地震》观影心得

  最近,我观赏了电影《唐山大地震》,它在我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作品主要描述了: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4秒,唐山遭受了一场巨大的地震。为了救妻子李元妮,丈夫方大强英勇牺牲。孩子方登和方达被困在同一块水泥板下,面临生死抉择。母亲在余震不断的恐怖环境中做出了艰难决定:“救弟弟吧……”两个聪明清醒的孩子听到了母亲的话语。震后,李元妮坚强地独自抚养失去一只胳膊的儿子,而幸存的方登则被王德清收养,踏入全新的生活。直至32年后的汶川地震,他们才得以再次相逢。姐弟二人最终共同回家探望母亲。当老母亲洗好西红柿时告诉女儿:“西红柿已经洗好了,我没有忘记。”当她跪下向女儿道歉时,我的眼泪如泉涌般奔涌而出。电影结尾处女儿终于宽恕了母亲。

  母亲面对救援人员提出“到底救哪一个”的问题时,含泪说:“都救”。然而再不放手,两者皆将无法幸存。虽然女儿年幼却十分懂事:在弟弟受欺负时保护他;两人都喜欢吃西红柿,在只剩一个西红柿时姐姐也选择让给弟弟。当方登听到“救弟弟”这三个字时,她流泪、愤恨、委屈、绝望,但自我最终得以幸存,从此她不再认同那位为救弟弟而舍弃她自我的母亲。

  灾难发生时父母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呼喊求助无助的情形,在二位演员精湛表演下感情深沉动人,完全体现出真实而无漏洞。父亲抢救孩子未果殒命后,在“救姐姐还是救弟弟”之际,母亲所做出的痛苦决定过程被徐帆演绎得真实感人!那种选择有多么痛苦啊,在母爱面前任何人都难以选择,并非表面功利性选择而是真切至生死攸关之抉择!震后奶奶与姑姑前来带走方达回济南,面对骨肉分离之际母亲内心无法言表却展现了高度包容与理解力量,这反映出令人感动的母爱情怀!长年孤身一人未曾再嫁,并未离开唐山因为放不下方大强,在32年间每年都不忘述说家中地址。这段时间内她饱受着对方登愧疚之痛,并持续忍耐着这份煎熬。

  养父母给予方登真挚无私的爱与关怀。陈道明、陈瑾饰演的养父养母为小方登带来第二次生机,将其视如己出并将其培养成长成考进大学的青年,这样深沉真挚的爱也令人感动至极!

  《唐山大地震》通过展现人性关怀传递出深远意义,其真实震撼人心的表现方式令观众备受触动。

篇2:《唐山大地震》观影心得

  昨日,冯小刚执导的《唐山大地震》在全国上映,我迅速购得入场券,在晚间八点半,坐于滨海新区塘沽大剧院的软椅上。随着开场曲的婆娑起舞,我被带入了1976年的那段唐山岁月。

  这部影片的特效在国产电影中算是相当出色的,尽管无法与好莱坞经典灾难片相抗衡。改编自小说《余震》,故事情节错综复杂弥补了视觉表现上的不足。众多明星汇聚其中,表演技艺一流,真实地展现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惨烈之处以及灾后唐山人民重建家园的勇气和毅力。三十二年来,主人公等唐山人民心中无法愈合的创伤得到了观众深深共鸣。

  影片前期宣传侧重于感情戏,在放映时成功牵动了观众心弦,在面对真实灾难时体现出人性的辉煌、母爱的伟大、残酷选择以及命运捉弄。许多经历过那个年代或者亲身经历过地震的人们内心都被深深触动。2008年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仍然历历在目,这些惨痛画面仍萦绕心头。每位走进影院的人怀抱着悲情、感动、怀念和沉思去品味这部作品。并非因其商业宣传而吸引我们,并非因其引人入胜场景而打动我们,而是那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当片尾曲响起时,很多眼眶泛泪,也许主角之间相逢是命运安排,但三十二年来的伤痛永恒不变。

  本片真实反映了1976年唐山遭遇罕见大地震和地震给唐山人民带来巨大伤害。主人公们在废墟中做出艰难选择,在无奈中存活下来,彰显了人性光芒和伟大。以历史长镜头记录了唐山大地震所影响一代成长经历,感情描写生动深刻、真挚感人,令人热泪盈眶。故事曲折动人、扣人心弦,发人深省。我们责怪大自然无情;我们感叹生命;每个人都应珍惜拥有的情感——亲情、友情或爱情。生命匆匆数十载,在生命伟岸与渺小对比下皆微不足道。回到现实中为利益奔波劳碌时,请是否领略周围真挚情谊?那是真诚之爱而非虚浮之物。徐帆在片中说:“他用生命换回我的生命, 我永远是他老婆, 没有一个男子能像他用生命爱我!”这番话令我铭记终身,愿用生命去爱一个人,并非单纯爱意闪耀还有更多人性光芒。

  《唐山大地震》带给我们不只是泪水更是心灵深处触动。

  让我们一同踏入电影院的殿堂,感受那份独特的情感体验,畅游其中,领悟其中。愿每个人都能在银幕前收获自己所需的心灵滋养。

篇3:《唐山大地震》观影心得

  昨晚我观赏了《唐山大地震》,整个晚上都无法入眠,脑海中不断浮现电影中的场景!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的故事,描绘了一个家庭在悲欢离合中坚强生存的经历。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级大地震将唐山瞬间摧毁成废墟。姐姐方登和弟弟方达被困在水泥板下,母亲元妮面临着无法承受的选择:只能救一个子女。小登被放弃,并在32年后奇迹般生还并被解放军收养;而方达则深藏心中对母亲选择的痛苦和怀疑。32年后家人意外重逢,他们需要修补内心的裂痕。

  看完后我已哭了数次,每一次哭泣都带着不同的情感,不是刻意落泪,而是因为细细品味苦涩之后,在内心真切地感受到痛楚。比如方达即将被带走时,母亲目送汽车远去流下无助的眼泪;或者小登的养父大声质问“这些年你去了哪里”后的嚎啕大哭;又或者小登与母亲重逢时欲言又止以及之后在墓地痛彻心扉的哭泣。

  影片几乎所有令人落泪的戏份都巧妙把握角色命运脉络和观众情感节点,自然而然引发共鸣,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剧中元妮毅然拒绝其他追求者,坚守着自己的爱情信念:“谁能用生命对我好?”甚至放弃进入楼房生活,在小平房里等待着丈夫和女儿灵魂回家。或许只有经历生死考验才会有如此深刻的爱情理解和忠诚。地震过后家园很快就得以重建,但经历地震创伤的人们内心需要花费数十年甚至一生时间来愈合那种精神创伤。

  由于时代背景设定,《唐山大地震》中许多道具都勾起了观众特别的共鸣:包纸包裹着的冰棍、我母亲当年使用过的冰棍箱、暖壶、茶缸、电风扇、缝纫机、自行车以及自行车篮子上编制而成的装饰……这些物件让我们回忆起童年岁月!我的同事hh说:“走出电影院马上给老家父母打电话,突然间格外思念他们。”也许很多人都有类似体验,亲情永恒不变,家永远是我们疲惫时倾诉依靠之所!就像剧中元妮常说:“失去时才懂得珍惜!”23秒足以改变一切,请珍惜眼前拥有的幸福,并消除遗憾!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和最近发生的青海玉树大地震,让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残酷性和破坏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冯小刚拍摄《唐山大地震》具有时代意义,激励着更多同胞以各种方式参与抗震救灾。不仅是剧中身在加拿大的小登,不仅是经历过地震幸存的唐山救援队,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所能,奉献爱心、奉献微薄之力!

  电影结束时,观众寂静离场,面对最后一个镜头:20多万逝者名字的纪念碑。我相信每个人都会陷入深思——活着,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