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文档

教师师德师风的感悟

时间:2024-03-08 15:08:33 综合文档

  【前言】下面是会员“jiaozhao”收集的教师师德师风的感悟(共3篇),以供参阅。

篇1:教师师德师风的感悟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智慧的源泉,道德的楷模,人格的楷模,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导航。换句话说,教师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奠基者。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来警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崇高的品格尽心塑造每颗纯洁心灵。

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标。因此,我们教师要始终铭记自己不仅是“教书匠”,更是一个育人家,一个人类灵魂工程师。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耐心引导;以才培养人才,亲切关怀;以身作范,尊重信赖”。尊重和喜爱学生是理性高尚情感的体现,在对待学生时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有爱意。只有真正热爱学生才能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并使之发挥最大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所在。冷漠与缺乏热情绝非良好师德之表现。对待学生应该既严格又慈祥。“严”中含爱,“宽”则招害。只有严格要求、深入训练才能培养出具备跨世纪素质和合格建设者。“雄才多磨难”,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因此,在对待学生时必须坚持原则但也应适度宽容。慈即关注、呵护、包容、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自尊自信、关注他们成长进步全面发展等都代表了敬业精神和高尚品德,并体现了育人目标与职业职责。

二、用无限的爱心唤醒每个学生成长。

  高尔基曾说:“谁若不爱孩子,则孩子不会爱他;只有懂得爱孩子的人才能够进行有效教育。”师道之所在即于师爱,在每位老师的天职如同美德般显著存在。无限的父母之情能够唤起每个学生成长中那份温暖而至关重要。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总是将信任和期望投向每一位学生成年轻后辈并倾听他们声音及需求,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与交流让所有内心都沐浴在师权益下温馨氛围之中。

三、遵循规范行径净化每颗初涉社会心智。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杰出的导师,必然是那些身体力行、率先示范的人。他们对祖国、学生、事业和未来的热爱,都体现在他们对自己高标准要求的贯彻执行上。率先示范意味着真正对学生负责,是一种潜移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方式。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担负着培养下一代、夯实祖国未来基础的重任。这要求我们本身具备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怀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价值观和高尚道德情操。

  四、用奉献的品格,雕琢每个学生的心灵。

  缺乏无私奉献、热爱工作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出色导师,也绝不可能在教育事业中建立功勋、做出贡献。导师如同园丁,学生则是盛开的花朵,唯有靠着园丁辛勤无私地浇灌,花朵方能蓬勃生长、芬馥四溢。还有人将导师比喻为蜡烛,自焚而明亮他人,默默牺牲自我却给予世界光明,因此导师应当是无私奉献者。

  作为导师,我们不能仅把教书育人局限于传授知识层面。我们有责任、义务从今天起,在个人层面开始不断学习,在思想、政治和文化上充实自己,并努力提升自身教育素养。以无私奉献之精神感染学生,以渊博知识栽培学生成才苗,以科学方法引领学生前行,以真挚爱心温暖学子心房,以高尚师德塑造各位学子美好内心,在影响一代又一代学子中真正成为优秀民族导师。

  导师职责在于启迪智慧、指引前程;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引领学子如何处世立命。可以说除了家长外,导师对于学生成长影响最深远。特别是小学生,在家时父母看管,在校则视老师为最信赖亲近之人,所以导师品行与道德展现会极大地影响学生成长甚至终身发展轨迹。因此导师品行不仅仅关乎个体问题;同时一个优秀导师只有拥有良好品行与风度才能认真从事教育工作并取得显著效果,并赢得学生尊重认可。因此品德即是导师权威之基础;而良好品德风气,则是整个教育机构立足之本。

  教师的品德体现得丰富多彩,在与学生相处时,教师的工作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社会观念以及言行举止等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我们应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学生的楷模。上课时要注意仪表端庄,精神饱满,绝不能在课堂上展现个人消极情绪。更不能在课堂上发泄不满,抱怨学校或贬低其他老师。这些行为不仅会对学生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也会损害自身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正是因为正人先正己,培育人才比教书更重要。知识可以后天补充,但一个人的道德观和世界观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所以,教师的责任并非只是讲授几堂课。

  教师品德也是认真对待工作的前提条件。缺乏良好品德就不可能具备事业奉献精神和工作责任感,在工作中也无法全力以赴。只有将教书育人视为神圣使命,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子女,才能保持正确的工作态度、高涨的工作热情和顽强的工作精神。

  我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总是认真仔细,即使是班级人数众多也毫不懈怠。虽然辛苦一些,但这样做可以准确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查明整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和教学存在何种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当学生看到老师如此认真负责,他们也会更加用心学习,而非草率应付任务,从而激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学习,并取得更好效果。

  教师必须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思考问题,并把一切工作都放在服务于学生之上。企业口号可能是“向8小时索取效益”,但我们每节课只有45分钟,在学生看来这时间尤其珍贵。因此我的教学原则就是“争取最大化45分钟效果”,力求让课堂教育达到最大效果。当然,在备课前需要认真准备功课,特别是专业课程还需与学生多交流,在课外了解他们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如果发现部分同学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则需要提前了解各个同学情况,在未曾接触或掌握薄弱内容的同龄进行辅导补充知识,在促使他们尽快跟上步伐;不能一概而论灌输知识。正如一位老师曾说过:“耕耘到了, 教育效果便自然显现”。

  传道、解惑是教师职责所在,在术业上要毫无保留地与同事和同窗分享经验与资源. 对于自己编写的教案、收集资料等, 都应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同事和同窗, 从而协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 获得同窗间共赢. 同时, 别人进步也是促使自己不断进步努力拼搏. 正如美国历史家杜兰特所言:“教育就是一个逐渐领悟到自身无知状态过程”。

  树立良好师风需要每一位老师共同努力, 从个体做起, 培养优秀品德. 愿通过评估之风,“立德修身, 正风明能”, 提升自身品格素养层次, 推动本校全面提升.

篇2:教师师德师风的感悟

  孔子曾说:“自己要端正,不要指望别人去遵从你的命令;如果自己都不端正,哪怕下了再多的命令也没有用。”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正在成长中、具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将深刻影响着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身体力行比口头灌输更具有震撼力。追求卓越的职业道德,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石。

  教师的道德水平承载着教育文化的内涵,也展示着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强劲思想、高贵品格和坚定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打造的系统工程,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则是实现这一目标顺利推进的基石。

  教师不仅是知识种子传播者、文明之树培育者、人类灵魂雕塑者,更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引领者,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导航和楷模。因此,教师言行举止成为直接影响学生最真实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状态和效果,还影响学生个性及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水平。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需要不仅传授知识、培养思想,还要关注人格修养,在各方面都必须以身作则。教师既是学生知识与思想增长的引路人,其每一言每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唯有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学风上全方位示范榜样,在自觉率先垂范之时方能称得上真正胸怀天下。强调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培养新时代人才不可或缺之环节。教育既是事业又是科学、更是艺术;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拥有优秀职业道德、健康心理素质以及无私奉献精神外,还需具备新时代倡导的新思维、新理念,并具备勇于探索与创新精神。

  师德作为教师素质重要组成部分,在塑造教师整体素质中占据核心位置。由于教师劳动具有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持久性以及示范与创造特点等特殊属性,决定了构建教师素质所需具备特殊性。而完善素质则意味着必须拥有相对稳定并潜藏于内心深处的基本品质以保证成功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以及有效培养后辈所需。其本质特点在于反映出个体身心全面发展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包含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养、道德情操以及心理品质等。

  教师的品德乃是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灵魂。所谓“师德”,即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恪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道德理念、情感与素质。对于教师而言,品德素养并非仅指规范和准则本身,更在于将这些规范逐渐内化成为从事教育工作的准则。虽然大部分教师都了解师德,却有许多未能真正将道德规范内化,导致在实际教学中言行不一致。因为教育事业塑造人格、影响个体,所以教师的品德比文化素质更加重要。师德是灵魂之源,简称“师魂”。它直接映射出了教师的人格特点。

  在教育领域,所有对待师德的要求都建立在个体人格之上,因为师德的吸引力主要来源于个体人格特质。历代教育家提倡的“为人师表”、“身体力行”、“善意引导”、“勤奋耐心”、“言传身教”等观念不仅是师德标准,也是优秀教师良好人格特质的具体表现。在学生看来,教师是社会规范的代表、道德楷模、人类榜样、父母替身。他们把高尚品质的老师视作榜样,仿效其态度、情感、品性甚至举止言谈、容貌风采以及课堂板书。

  从社会角度看,一个民族由众多个体组成。每个个体道德形象反映着整个民族发展水平。个体道德习惯和品质多半形成于幼年时期,儿童时代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以及世界观受到了决定性影响。尽管社会环境和家庭背景对孩子道德品质有一定影响,但无法取代优秀教育对此产生的作用。因为长期系统地进行着对学生产生影响的责任内容、方式和手段均具备科学性。最初二十年左右阶段决定着一个人一生发展轨迹,在此期间形成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并且其中教育者扮演着关键角色。教师主要职责是培养未来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遍布国土各条战线上,在国家文明建设中担当重要推动者角色。因此将教师置于促进社会进步高度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现实意义和深刻历史意义。

  教师的爱心是教育事业中闪耀的明星。将爱无私奉献给学生,这便是“师爱”,也是教师精神的灵魂所在。林崇德教授指出,“对自己孩子的宠爱是天性,而对他人孩子的热爱则显神圣!”因为教师的爱是一种付出不求回报、超越血缘、广泛无私、严格慈爱的情感。这种关怀之情乃至于神圣,构成了教师和学生成长互动中最纯粹的基础。当学生领略到这份真挚情感时,就会虔诚尊师、信奉道义,在这过程中实现着教育最根本的使命。因此,“师爱即师魂”。

  高尚的师德如同教师理想的翅膀,驰骋在职业发展之途。教师内心素质在教育活动中得以体现,由动力系统、个性特征系统、行为系统和监控系统构成。其中,动力系统包含了职业兴趣、动机、信念和理想等要素,理想更是其核心内容。理想是一个人追求与模仿对象的目标形象,可呈现多种形态和层次,在不同理想水平下产生着截然不同的工作动力。那些为社会进步而努力、具备高尚品德的教师拥有着遥远而崇高的理想,激发出巨大能量。他们追求远大胸怀,甘愿奉献一切于教育伟业,不受眼前功利所困扰。总而言之,师德乃是教育者素质之核心,在建立良好师风方面具有首要重要性。

篇3:教师师德师风的感悟

  在国家命运的起伏中,教育扮演着关键角色,而教育的兴衰则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教师的品德和风范至关重要。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我们需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思想,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尚师德和严谨师风的新时代教师队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教师是组织者,“传道授业解惑”,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准则。教师的态度观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做到身体力行,率先示范,为所有学生树立榜样,只有如此才能赢得学生尊重和喜爱,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促进教育工作顺利进行,使学校迈向新台阶。

  通过对师德师风的深入学习,我意识到素质教育实际上是要提升教师个人素质。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自己。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发现自身存在之处不足,在过去一年里我发现在教育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未能真正融入学生群体中、处理同学间矛盾方法简单、存在某些不当之处等等。基于这些原因,在未来工作中能够更出色地表现出自己素质需提出更高要求:

  1. 不仅限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表面工作,放下“老师威严”更应该关心学生成长与健康。

  2. 克服心理失衡,避免极端行为如责骂学生、对学生发火、施加惩罚或变相压制。

  3. 消除外部社会影响及环境逆转,在课堂中消除不良行为习惯并保持健康心态。

  4. 重视“尊师爱生”关系定位,在成为老师后更注重“爱生”方面。爱护学生、平等对待,并对差生给予特别关怀。

  5. 放下身段以个人知识水平和人格魅力感染并启发学生。平等交流、包容学生缺点,并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信心。

  6. 真诚相待、交换见解并坚持正面引导。善于化解矛盾而非加剧矛盾,并成为同学们值得信赖的良友。

  7. 言传身教相结合、用身体力行率先示范文雅举止。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各类活动达到潜移默化地达成目标。

  8. 进行师德评估并建立个人档案量化评价标准。将家长评定与同学评价结合确保公平公正客观评价。

  在教学中,建立起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我们必须首先面对并改正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学习师德师风,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设定目标来完善自己。在学校领导的引领下,我们将努力提升自我修养,成为一名胜任的教育工作者。

  未来的努力方向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从思想层面到实际行动中,增强工作责任感;坚定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关注每位学生的需求;培养钻研精神,使自己在政治素养和专业技能上都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