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反思

反思《摆的研究》教学

时间:2024-03-13 08:27:52 教学反思

  【导语】以下是会员“uizr5”分享的反思《摆的研究》教学(共3篇),供大家参阅。

篇1:反思《摆的研究》教学

  一、课堂教学需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精心选择教材

  材料挑选:五年级学生在探索摆动快慢的实验中,需要精确控制多个变量,这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任何微小问题都可能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选择实验材料时必须慎重考虑,以将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降至最低。我曾尝试过多种不同类型的摆线,如绳子太粗会增加摩擦力和阻力;纱线和棉线易断且不适合作为摆线;尼龙线存在伸缩问题,涤纶线、钓鱼线、绣线等也各有不足,最终采用工业用缝纫线,其干扰因素影响最小。关于摆锤,教材推荐使用大小螺帽来表示轻重两种不同重量的锤头。然而当两根摆线长度相同时装上大小两个螺帽后,实际长度就会发生变化,大螺帽所需的摆线比小螺帽长(因为大螺帽直径较大)。我将该部分材料更换为原本“沉浮实验盒”内的小吊桶(大小高低均相同),在吊桶内分别放置了大小相同的塑料块和金属块,成功解决了以上问题。

  二、课堂教学应整合三维目标并追求有机结合

  本节课程设定目标为:通过使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收集影响摆动速度因素的证据,并通过测量、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数据支持证据;能够假设影响摆动速度的因素,并进行验证;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并在摆动实验中体验对变量进行精确控制可以提高实验准确性。课程从让学生参与观察钟摆开始,引导他们动手操作钟摆,在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让学生在玩耍钟摆过程中发现问题:为什么相同时间内钟摆次数却不同?可能与何种因素相关?这样引发了问题意识,促使学生自然地开始对问题进行假设;在深入讨论中明确了该实验研究方案,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细节,在强调先思考后行动的科学研究思路中培养了严谨科学态度。在汇报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小组成功探索了钟摆长度、幅度、锤头重量与钟摆速度之间是否相关这一经历,而另一些小组却失败了。他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得到与科学结论偏差甚至相反的结果。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获得了新知识和经验,这正是一个人成长、发展、创造所必经历的阶段,也是一个人能力和智慧提升所需内在要求。这里知识、能力、情感有机交融,并将三维目标最大限度地整合起来。在即将结束时我询问学生:“你们现在有什么想法?”学生回答意味深长:“原来做实验真是困难。”我希望所有在场者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能深刻领悟到这种困难背后所隐藏着的含义。

  在科学课堂中,我们将深度体验科学的魅力,贯穿于对科学本质的探索。

  科学的精髓之一在于“实证”。科学讲究依据,注重可验证性,这正是“实证观念”的核心。如何有效地搜集和可靠地呈现证据成为我们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追求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以获取有效证据,让这种严谨的实验思维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展现着科学课堂中扎实的实证觉悟,成为本次课程的亮点之一。从以下几个片段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不难看出:“关于实验我们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实验方案,彰显了重复验证的科学理念。引导学生构建合理的研究方案是整个探究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对实验中相同和不同因素进行深入研讨时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具有极大价值。

  我设计了四个层次不同、涉及多个问题展开辩论:

  1、当面对问题涉及多变量时,我们可以采取怎样的研究方法?

  2、是否可以通过使用两个不同重量的摆锤来解决摆长问题?

  3、在每一个对比实验中,相同和不同因素各指什么?

  4、为使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在实验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哪些关键点?

篇2:反思《摆的研究》教学

  今年,我积极参与了哈尔滨市小学科学“进取杯”课堂教学大赛,并且很荣幸地指导的《摆的研究》一课获奖。经过多次实践探索,我对这节课进行了深入挖掘,也对科学课的教学做出了全新的思考。这堂课给予我的启示非常深远。

  首次试讲时,我设计了如下结构:先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探讨“摆动速度可能受哪些因素影响”,学生们讨论后提出了许多影响因素,比如摆锤的重量、摆绳的长度等。然后引出问题:“这些因素是否会影响摆动速度?”一提问,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猜想:31人认为有关联,26人认为无关。关于摆动速度是否与摆锤重量、摆绳长度有关,学生们自然而然地想到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这项实验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并不太难,他们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了实验方案,并提出了实验注意事项。在接下来长达18分钟的时间里,学生们进行了两轮实验,并展开了报告和交流。第一个实验难度适中,结论明显。但令人意外的是:在全班9组实验中,有一组在验证摆动速度与摆锤重量无关时得到截然不同的数据。最先报告结果的两组声称:“摆锤重量与摆动速度无关。”由于他们测得数据保持不变,我对他们表示赞扬。当第七组同学以胆怯之声宣布摆动速度与摆锤重量有关时,我马上说道:“你们或许出现了误差。”其他同学也就此产生疑虑,一个培养实证意识的机会悄然溜走。

  首次试讲结束后留给我的反思更加深刻。

  科学课程已经在我们区推广已超过5年时间,但我们对科学课程理解到底达到何种程度?科学究竟是什么?简单地推测、合作、设想、实验得出结论就算是科学吗?这些问题屡次在我内心反复质问。我认为科学最大特点应该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求世界解释,在实证方法中寻求对世界的认知;它强调真凭实据、注重证据说话。尊重事实、依赖观察、谨慎结论、勇于修正错误,这些都不是通过言语向学生灌输即可内化;而必须通过孩子们一次又一次亲身经历活动,在活动中引导他们感悟、体验才能达成目标。

  在现实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实验数据与结论不符的情况,这种情况并非罕见。当我们面对这种矛盾时,不必惊慌,因为误差在实验中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用科学态度来分析数据,而不只是简单地告诉他们实验结果。

一、深入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既然误差是无法避免的,回避它并非解决之道。如果每次学生的实验数据与结论不符时,老师都直接告诉他们正确答案,那科学探究还有何意义?学生的科学素养又如何提升呢?作为科学老师,在备课阶段就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学生年幼,不可能像科学家那样通过几次试验就得出结论。因此,在面对错误结论时,应该组织讨论,并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可能导致偏差的各种因素。

二、积极寻找降低误差发生率的方法

  由于误差无法完全消除,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并努力寻找减小误差的途径。那么如何降低误差呢?我的教学经验告诉我:

  1.仔细检查实验装置:人为因素和实验装置设置都可能导致误差。在学生进行实验前,要确保实验装置完好无缺,并及时改进存在问题。例如,在选择摆线材料时,需精心挑选以最小化干扰因素影响结果;同时要注意摆锤重量标志物品的选择以避免长度变化引起的偏差。

  2.鼓励重复检验和培养实证意识:重复验证是科学思维的核心之一,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和观察力。

  科学家不是通过一两次实验就能得出结论的,他们需要进行多次、甚至上百次的实验数据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结论。因此,即使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仅凭一次实验就下结论。

  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探究方案是探究活动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此,深入讨论实验中相同和不同因素的控制对于提高活动质量至关重要。在研究实验方案时,我会问学生:“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多做几次实验。然后我再问:“为什么你这样认为呢?”学生可能会说:一次可能是巧合。接着我会询问他们认为多少次实验比较合适,以便每组都做三次以上,并且尽量排除干扰因素,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再多做几次。随后,我会提出另一个问题:“如果三次实验得到三个数据怎么办?” 学生通常会建议取平均数。

  通过讨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强调了“先动脑后动手”的科学思想。教导学生明确每个实验中必须坚持相同和不同因素,并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收集有效证据。特别要引导学生关注实验操作细节:重复做意味着做三次以上;求平均数简化计算……教师强调了测量要客观、精确,这将影响证据的可靠性,并在教学中灌输给学生实证意识。

  最后,通过搜集证据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篇3:反思《摆的研究》教学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以摆作为实验对象,是一种充满对比探究不同因素的经典实验。根据单元目标和教学参考,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理念:

  1、通过摆的实验,解释摆的运动速度与幅度大小、摆锤重量无关,与摆绳长度有关。同一个摆物体,绳子越长,摆动就越缓慢;绳子越短,摆动就越迅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上节课观察到的钟摆和我们自己设计的摆之间的差异,推测可能影响摆运动速度的多种因素。

  2、运用控制变量和对照实验方法,进行改变摆锤重量和绳长对摆速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记录每次实验数据并进行反复测量,初步认识到获得准确数据需要反复努力。

  2. 观察相同长度绳子但不同重量锤子引起的不同摆运动速度后,意识到在实验中仔细观察并发现新问题的重要性,并且渴望进一步探索新问题。

 本课重点在于:

   自主开展改变摆锤重量和绳长对摆速度影响的实验研究,并针对实验结果展开分析,说明摆速度与幅度大小及锤子重量无关,而与绳长相关。同一个摆物体,绳子越长则摆动越缓慢;绳子越短则摆动越迅速。

本课难点:

   运用控制变量和对照实验方法自主进行改变锤子重量和绳长对摆速度影响的实验研究,并针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教学反思:

   本课的亮点在于改变了实验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方式。

   教材规定测量15秒内摆动次数存在着15秒计时和半次计数两个问题,并且计时环节学生参与度不高。受到李子组蔡垸老师启发,在我的教学反思中将测量改为统计20次完整周期所需时间,这样误差主要集中在计时方面,难以避免且较微小地影响了实验结果。此外,在处理数据方面,由于难以避免误差存在,在让学生真实记录数据并能够在误差理解基础上得出结论方面也是必要的。借鉴文献提及的一种方法——趋势图法来分析误差对数据的影响具有随机性而变化引起的误差具有规律性。通过趋势图分析和比较帮助学生在接受误差前提下得出正确结论。

   本节课还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

  1.在组织教学时,如何处理摆幅大小这一问题。

  我的最初设想是将这个内容安排在上一堂课中。教材上的第一幅图已经提示学生可能通过上节课的实验发现,摆幅对于摆动速度影响不大。因为连续摆动的摆每次摆动摆幅逐渐减小,但每十秒钟摆动的次数相同。所以在这里是否可以向学生解释摆幅对于摆动速度的影响。

  在刘老师的指导下,我意识到:连续摆动中的摆幅和起始摆幅在学生认知中存在差异。如果跳过这部分内容,则忽视了学生的疑问,是不妥当的。

  因此,我将这部分内容作为实验分工、操作以及数据分析的示例,并鼓励学生通过演示理解实验基础,自主分组进行关于摆锤重量和摆绳长度的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得到了锻炼,对实验的细节和要点也更加清晰。

  然而,也许是出于个人原因,我发现需要讲解的注意事项和操作原理显得有些琐碎。我总觉得条理性不够简洁明了,且耗时较长,给学生留下老师讲解啰嗦冗长之感。

  2.最后一个演示实验选材方面,在最开始我使用了用胶带捆绑在一起的钩码。结果能够制作出来,但由于钩码过重,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其重量注意,并且在摆动过程中还会使铁架台晃动。随后我尝试使用可塑橡皮制品, 橡皮泥比较软不方便勾取,并且做出来较长也稍微重一些。最后根据唐老师提议, 我选用了轻便、易连接且具有明显实验效果对比的积木。特别感谢总是善于探索发现新方法的唐老师给予我的帮助。

  当然, 也要感谢我们邓校长和凤凰小学陈韵芝老师给予我很多建议; 从集体视导到合格课程, 我提升良多都离不开周更营老师们: 周老师分享图片视频演示法, 茶小何老师倡导真实对话与注重实验数据记录, 还有提前告知本堂课程许多要点的蔡垸老师等等. 大家给予我的教学反思中无数细节方面建议, 尽管我们虽未曾见面, 但已交心多年. 我仍需向富有经验的老师们多加学习, 并与伙伴们更多交流沟通。最后必须感谢周更营刘姝教研员为我们搭建平台, 我将竭力达成刘老师期望之目标。

  哈哈哈, 教学反思至此居然像颁奖感言般说得满口美好词句. 总之我深信自身确有进步, 而此进步离不开大家支持. 对比周更营老师们分享知识之量, 我所获提升之量着实令人惭愧. 今后将努力写出简洁明晰之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