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反思

数字顺序教学的反思与探讨

时间:2024-03-12 14:59:27 教学反思

  【导语】本文是网友“beiyongshi”分享的数字顺序教学的反思与探讨(共3篇),以供借鉴。

篇1:数字顺序教学的反思与探讨

  《画家与牧童》一则故事,描绘了唐代时期一个牧童挑出名画家戴嵩作品中瑕疵的情节,而戴嵩却谦虚接纳的典故。这个故事塑造了两位主要角色的形象丰富,情节跌宕起伏,内涵深刻。大师画艺高超,同时谦逊有礼,勇于改正错误;小牧童则勇敢聪慧,善于观察。

  在授课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画家和牧童的对话,引导他们思考人物特质和感受,在虚心倾听、亲切友善、勇敢果断等品质上做出表演。通过阅读体验深入理解人物性格

篇2:数字顺序教学的反思与探讨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将探索“百数表”背后隐藏的奥秘,通过独特的整理、观察和对比方法,引导学生重新审视数数和写数的过程,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100以内数字的排列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数字排列规律,同时帮助学生巩固认数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思维的火花,提升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更清晰地理解100以内数字之间的联系。

  为了充分准备课堂内容,我鼓励学生提前预习第38页内容,并进行仔细阅读、思考和标注,在完成例题和实践练习前对课本内容有所了解。

  在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用不同颜色标记出十位和个位数字都是3的数,在帮助他们清晰理解100以内各数字的排序顺序的同时,深化了对数字位表示意义的认识,并激发了他们探索规律的好奇心。

  接下来,我们将共同探究数目表中隐藏的规律: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小到大……鼓励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和讨论,发现已知数字之间隐含的规律和排序方式,激发全体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如查找数目表中特定数字、回答问题等方式,拓宽学生学习思路,并教会他们有效学习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合作探讨问题,倾听并尊重他人意见,在互动中培养合作精神与交流技能。

篇3:数字顺序教学的反思与探讨

  在校园举办的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听课活动中,我分享了一年级学生们关于《100以内数的次序》这个话题。最近学校里事情繁多,眼看着同学们练习方队走位准备运动会、啦啦操比赛等各项活动,整个校园都充满了忙碌的气息,让人感到有些手忙脚乱。在这样忙碌的时刻里,我几乎没有时间在学校备课和制作教材,只能晚上回到家里匆匆忙忙地进行备课和制作课件。授完这堂课后,我思考了很多,现将总结如下:

  一、上课前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先营造一个情境,让学生自行填写百数表中缺失的数字。我知道一年级的孩子书写速度较慢,但没想到他们会如此之慢,在填写剩余数字时竟然用了近10分钟,甚至还有少数学生未能完成。在数学组老师座谈时大家都提及了这个问题,并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以解决:首先,可要求学生提前在家完成百数表中空缺数字的填写,上课直接探究规律;其次,老师可使用课件展示与教材相同的百数表,让学生口头报出空缺数字,老师随即展示这些数字。随后在小组讨论环节中,每个小组再分发一份已填好数字的百数表供学生研究排序规律。我觉得这两种方法都可行,这样可以节省下来填写数字的时间,至少可以节省5、6分钟。

  我的练习题设计是由浅入深的。第一道题目是让学生查找百数表中指定位置对应的数字;第二道题是教材中提出的填充练习,在看似简单的第二题却意外地暴露出许多学生无法正确完成任务。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因为百数表中数字较多,在年幼孩子眼中可能显得眼花缭乱,不知从何处查找。

  二、教学语言需更加规范化

  本周参加曲阜市小学数学研讨会时听毕老师总结时谈到一个重点就是数学语言需要规范化。其中他指出“数”和“数字”这两个概念并非相同,“数字”仅指0到9这9个字符而已,并从0开始算起其他则称为“数”。仔细思索后才意识到过去从未深思过这一问题,在我所授予100以内数值内容中涉及大量需要使用“数”这个词汇之处。返校后第一时间检阅我的教案发现确实存在使用“数字”的错误用法,则立即进行全面修正。但由于前期备课阶段已经频繁使用“数字”术语,在授课中偶尔也出现将“数”误说成“数字”的情况。

  三、控制教学时间尚未达到理想状态

  从开始到学生完成百数表填写共耗时10分钟;小组讨论又耗费8分钟;汇报阶段再用去10分钟……唉!孩子们就是孩子们啊!无论做什么事都那么慢吞吞的。等我逐渐总结排列规律时已经过了十点半钟声响起,在安排执行做一做环节时已经有些延误了计划进度,因此这堂课未能如愿完成设定好的全部内容。

  四、教学内容稍显偏难

  我们在交流讨论时,老师们也谈到,这个数据表中的规律有些确实复杂难懂,学生遇到困难时,我引导他们找出规律后,总结的结论过于晦涩,学生无法理解。

  五、教师在引导学生时需要适度的指引

  在学生小组讨论中寻找排列规律时,教师是否引导、提示学生,考虑横向、纵向、斜向一起来探索呢?

  总之,这节课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刻反思,下次再教授这类课程时,相信会比本次更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