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师资培训心得分享

时间:2024-03-12 20:31:03 心得体会

  【前言】本文是热心会员“zhisharitan”分享的师资培训心得分享(共3篇),供大家赏析。

篇1:师资培训心得分享

  在孩子们眼中,我们老师就如同真理的化身一般,他们会模仿我们的一言一行。曾经有一个小朋友在班里尝试走独木桥,明显是第一次尝试,每走一步都摔倒一次。我当时忍不住笑了出来,口无遮拦地说:“胡晓真笨啊,连独木桥都走不好。”然后有一天早操活动要求大家再次走独木桥,胡晓跳跃着走到我身边,得意洋洋地宣称:“老师,我现在能走独木桥了,你看我甚至可以跑了。” 我立刻表扬他,却没有想到接下来他说的话让我大吃一惊:“老师,邱钰宁不敢走独木桥呢,她太胆小了,太笨了。” 说完就咯咯笑了起来。我的内心震惊不已,没想到我无心之中的评论竟然在孩子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影响,而且还被马上用来评价其他小朋友。这让我始料未及。可见,在孩子们眼中,老师的一言一行即便微小偏离也会被放大并迅速模仿。以后的日常交往中,我经常听到孩子们说“你真笨”、“你怎么这么蠢”之类的话语。虽然对我们而言可能只是随口说说,并不在意,但看来我们教师必须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楷模!

  教师沐浴在对学生的热爱之中,永不知倦。谈及这份热爱,哪位老师不期望每个孩子都能茁壮成长呢?我们教师默默耕耘,满怀热情地与孩子们分享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智慧,用心血精心培育下一代,期盼他们超越前人。而这种无私的爱,难道不是最纯粹的吗?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某次年级组的调查中,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班里哪个小朋友是老师最喜欢的?结果让我们大跌眼镜,有好几个班级竟然异口同声写下了成绩最优秀的孩子的名字。尽管我们班还算幸运,有十来位小朋友写下了自己或者写下了“我”字。面对这样的结果,教师们不禁感到震惊,明明我们对待每位孩子都一视同仁,为何大部分孩子却没有感受到这份爱呢?原因可能多方面:或许我们平时赞扬不够及时,或许在孩子犯错时总是发泄怒火而缺乏真诚交流和沟通意愿,无意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比如我班上的路路就是一个问题学生,每当她抵触做某事时我总会鼓励她,并和她进行条件交换。有一次路路身体不适不愿进食,我安慰她说等你吃完饭后我会请保健医生来看你好吗?虽然她答应了,但可惜我忘记叫医生过来了。我的任性行为导致路路整个午休时间都未入睡,并且口中反复念叨:“何老师骗人。”当赵老师告诉我此事时我的脸颊刹那涌起羞愧之色,随即向路路深深道歉。然而孩子那句话却像铁印般深深烙印在我的内心深处,每每见到孩子们就勾起这段回忆。热爱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在考虑对待孩子每一言行时务必认真思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伤害他们那颗最敏感、最脆弱的小小自尊心。

  对于我来说,热爱学生也包含着要全方位地关爱所有学生,特别是那些后进者。要包容他们天真无邪、纰漏错误才算得上真正深厚广泛的爱!然而反省自身言行后发现实现这点确非易事。比如在我们班上就有张文凯这样一个少见的顽皮捣蛋之人,几乎每日都会制造麻烦引发纷争。提起他无论是我还是其他老师都头疼无比!教师们常对他产生审厌甚至经常批评他。但有一次阿凯的家长告诉我们,在外游玩时文凯总会记挂着班上老师们,并始终牢记给老师们带来美食礼物。即便老师因琐事而失去耐心并责备他,但这孩子依旧如此天真、宽容包容。于是我暗下决心:对于特殊儿童更应该倍加关怀呵护,请让爱之温暖洒落在他们幼小心灵。

篇2:师资培训心得分享

  身为一名执教二十载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在平凡无奇的三尺讲台上,见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的成长。我的教育理念历经从应试导向到素质为本的转变,而我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演进。我深知,教育使命非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以人为本,育人培养。通过两个十年的授业经验和师德规范修习,我领悟到:要成就卓越之师、高效之师,需遵行以下原则:

  首先,热爱自身的教职,乐意奉献心力

  唯有对工作热情投入,方能真心忠于教育事业。只有怀着喜悦之心来日复一日地从事教学工作,甘愿做出牺牲和奉献,方能恪守备课、授课、评阅、辅导等工作,并且始终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关怀集体利益。专注致志、毫不马虎、不苟且偷生地履行职责并保护学校声誉是我们义不容辞之责任所在。热忱与专业精神推动着我们不断追求更有效的授课方法和班级管理策略,助力自身不断朝着成为杰出名师、卓越学者、专业权威的目标迈进。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们对老师的期许,“修身”即涵盖高尚品德与无私奉献精神,在成就优秀教育者之路上乃首要条件。如同陶行知所言:“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唯有以真诚正直去影响学生,在塑造他们灵魂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身正,则不令而行;其身不正,则虽令不从。”作为老师,必须谨守内心底线,坚守初衷信条,《师德规范》为基準标定正确道德准则,弘扬正气、拒斥邪说、倡导良风善俗,合法进行教导,真正担负起传播人类文明智慧及铸造学生灵魂的崇高任务。

  其次,关怀爱护学子,在他们心中建立良师益友形象

  缺少爱便无法实现真正的教育。作为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念,尊重并信任每位孩童,并真挚关注他们的成长与进步。应当做到既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值得依赖借鉴的良师亦是可以交心分享困难问题和喜悦时刻 的益友。每个孩子都是家长心头肉, 家长们都渴望孩子能得到良好教育, 遇见优秀老师。我们与家长心声相通, 希冀每位孩子都能在良好环境中茁壮成长, 成就社会栋梁之材。因此在对待学生方面我们需站在家长视角考量, 对待 学生应像对待亲人般平等相待, 尊重每位孩童个性, 严明而温暖并存;做好良师益友角色定位, 保障学生安全, 珍视他们健康, 维护他们权益; 不挖苦讽刺或惩罚变相体罚; 严格遵守 教师权威道德规范 。 我认为有时候家长和老師間可相互理解体谅彼此共同努力将孩子培养成成功人士.

  “热情是最好的\’导师\’,只要心怀无限的激情,一个人几乎可以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尊重学生的个性,平等公正对待每位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在努力中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对那些遇到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激发他们的自信。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良师益友,虚心聆听他们倾诉,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内心世界,有针对性地提供教育、鼓励和帮助,让班级里的每个人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班集体的温暖。坚决抵制将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

  三、终身求学,勤于学习不厌

  一位出色的教师足以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一位平庸之师,则足以引发学生终身批判。教师的才华直接影响着你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来的信任与影响力。

  现代社会需要我们不断追求知识更新、持续不断地学习。教师这个职业尤其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持续不断地学习对于教师工作和日常生活至关重要。首先,学习是提高教学水平所需;如同陶行知曾说:“教师必须时刻保持求知欲望,并持续进行再教育,方能享受教书育人之乐”。其次, 学习也是社会和教育事业进步所需。知识更新、课程变革、教育对象转变、教学手段日新月异都迫使着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再者, 继续求知则是塑造人格品质所需;只有永不止步地老师才可能培养出具备同样精神品质的学生成长。从书本中汲取智慧、通过实践获取经验、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来源泉涵养并灌溉芬芳之花。

  同时, 教师还应该探究教育科学理论, 丰富科技文化知识, 掌握卓越授徒技能. 学习相关理论可使得我们洞察规律, 并据此指导行动; 进而更好履行传道受业责任 – 这正是对于专业道德规范之要求. 同时, 透过深入研读相关理论, 教师还能明确自身在塑造未来人才进程中主导角色;这一认知将驱使我们更加自律, 提升专业道德素养. 其次, 教员应当善于实践检验, 增强情感体验度, 磨炼修养美德. 教育实践即为培养专业素养之必然选择与归宿.

 总结而言: 不断探索雄心壮志、注重补充新智剂 - 才能够满足当代知识经济时代之需求. 努力提高个人及团队内部之教育和实际操作水准. 思想上怀有奉献精神并全心全意服务民众态度看待本职工作. 真心爱岗、勤恳耕耘、团结合作、向上进取.

篇3:师资培训心得分享

  在我踏入校园的第一堂课上,我感受到了暑期培训带给我的全新起点。作为一名崭露头角的新教师,这次培训机会可谓难得。两天的培训让我结识了众多经验丰富的老师和班主任,他们生动地分享教学心得,言传身教,令我既钦佩又倍感压力。台上的他们只是学校老师中的一部分,还有更多骨干教师未曾登场展示,与这样优秀的同事共事对我而言是职业生涯的幸事。他们身上闪耀着无数值得学习的光点,将成为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楷模。

  在暑期培训中,五位班主任深入浅出地分享了带班经历,让我领略到他们工作之艰辛。班主任工作不仅考验体力,更是管理能力的磨练;校领导关于“明确德育现状途径、提高师德修养水平”的报告以扎实基本功为基础,并穿插大量引人深思的哲理小故事,使我对德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新课改”代表了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报告中老师充盈着从先进地方学习而来的知识和个人体会。

  对于刚踏入职场的我来说,班主任工作和新课改尚停留在感性认知阶段。没有全面关注学生生活各个方面使理解班主任工作之复杂变得困难;缺乏一线教学经验使灵活运用新课改成为挑战。在这两方面需要更多时间自我磨练、提升。而“德育”不仅影响学生成长发展,也是年轻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内在素质。

  现代教育学教材将德育视为道德教育,在学校里,则指导学生通过学习、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在选择文化及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世准则、行为规范等方面相互影响下塑造道德品质、人生观念和社会理想。这些概念多受西方国家教育理念启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德育”概念并非严格存在,而更多局限于零星阐释“德”、“育”、“教”、“道”。然而深入探讨德育核心内容时,则需跨越古人思想桎梏。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一向视“德行”为至高无上。在《大学》中开篇即指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道莫先于明明德、亲民贵止善。要在世人之前彰显品德高尚者,必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欲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者,必先整顿家庭秩序;欲整顿家庭秩序者,必先修身养性;欲修身养性者,必先端正心态;欲端正心态者,必先真诚待人;欲真诚待人者,必先增进知识修养;而增进知识修养的关键在于实践感悟。“这种观念贯穿了从皇帝到百姓的各个阶层,都以做好个人修身为基础。

《易经》也提及“君子常自勉励以求进步。地势柔软平稳,君子则应当胸怀坦荡、宽容厚道。”其中所谈论的“厚道”是儒家推崇的完美品格,在其中包括孝顺仁爱礼义智信等美好道德行为。《论语》是孔子思想的精粹总汇,强调“仁”是核心价值观念,并涉及国政管理、体制规范、个体品行和交友等多方面议题。书中深入探讨了众多关于道德的见解,并对优良品德给予肯定,“仁”的追求及相关理念更是传统道德不可或缺部分。如孔子所言:“具备优良品德者必然言行一致,但能言善辞不一定具备优良品德;持有仁心者必然勇敢果断,但单纯勇猛不一定就具备仁心。”在儒家看来,品行是一个人最重要内在素质,如同河流源头、树木根基。

  现代社会中,道德教育一直是学校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实施道德教育有着多种途径。作为即将投身教育事业的语文教师, 我认为通过阅读传统经典文化、沉浸于传统文化之中来熏陶自我可以使学生们更深刻地领悟到道德修养的内涵, 这对于进行道德教育工作来说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在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常常会有这样一种错觉: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就是全面出色,未来必定前程似锦。然而,经验证明事实并非如此。曾有一项调查跟踪了二十年后一群学生成年后的职业和发展状况,结果显示那些当初班级中名列前茅的学生,并没有表现得像预期那样出色;相反,当初普通以上水平的学生取得了不俗成就。这个调查让我们认识到学习成绩只能反映一个人智力高低,而德行、性格和为人处世方式才真正决定着他的未来。可见,德育工作对于培养学生成才至关重要。虽然无法用成绩这种客观标准来衡量,但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整个一生。

  在校园工作中可能会遇到这样一个难题:智力与品行、才华与德行,哪一个更加重要?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给出了精辟论述:“才者为德之资本,德者为才之领袖。聪颖坚毅即所谓才华,正直温和即所谓德行。才是德的资本,德是才的领袖。才德兼备称之为圣人,才德皆缺则为愚人,以德胜过才者称之为君子,以才胜过德者则称之为小人。”从中可以看出,道德远比天赋更为重要,在塑造一个人及其影响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现代教育工作者也提出类似观点:智育若缺乏德育基础,则会助长犯罪倾向;体育若缺乏德育基础,则会变成暴力推手;美育若缺乏德育基础,则会变为腐化催化剂。这些言论启示我们:作为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外,对学生品行、思想、心理、价值观等方面都应该予以足够重视。绝不能拿成绩评断好坏或带有偏见看待学生。

  道德对于学生意味着接受道德教育,并使其懂得做人之道;而对于教师而言,道德更多体现在我们的师风师范甚至日常生活中,在其中有良好道德修养的老师必将是优秀老师。

  师道立身、树楷模。优秀老师不仅需要坚实的专业基础和渊博知识,还要具备较高道德素质,传承中国“士”的精神。只有既具备才华又有良好品行的老师方能培养出全面发展健全完善的学生成就高强者。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需不断增进专业知识、及时吸收最新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成绩效率,并广泛涉猎传统文化经典及国内外名著, 三省吾身尊重自身修养。

  孔子说:“自身端正,无需命令也会行动;自身不端正,即使有命令也不会遵从。”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讲道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疲倦,但老师的一言一行却会对学生产生微妙的影响。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自己在学生面前的态度、情绪和言行举止,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生,让他们获得更多正能量。

  两天的暑期培训虽然短暂,但每位老师的报告都在我的脑海中持续回荡,引发了我对未来工作各个方面的思考。我明白未来工作中会遇到挑战,但我充满信心。有人认为高中老师是一项辛苦的职业,但我却并不这样看待。在现代社会里,每个行业都有辛酸苦楚,并没有我们表面看起来那么轻松。如果说老师比其他行业更辛苦,实际上并无太大差别。

  当然,教师这个职业具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需要我们用心投入、耐心、责任感和信心。对我而言,这些并不可怕,因为我深爱着这个职业。俗话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对此工作抱着坚定信念,并相信自己肯定能做好!无论将来遇到何种困难,都不会退缩,并始终铭记初心——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培养学生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