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职场文档 > 工作计划

音乐教育计划

时间:2024-03-11 18:11:42 工作计划

  【简介】本文是热心会员“nrx9701”分享的音乐教育计划(共3篇),供大家阅读。

篇1:音乐教育计划

  在当下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小学音乐如何融入道德教育,结合我多年的授课经验,分享几点简明的见解和体悟。

一、培养师生共同的道德观念

  我长期从事音乐教学,对于如何在音乐中渗透道德教育有着深刻的认知和改变。曾有一次批改学生作业时,一个学生问及关于交纳教育附加费的问题,并质疑为什么村里有人不愿意缴纳。当时我不耐烦地回答:“孩子,这跟你家没关系!”事后我反复自省,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那个时刻未能恰当引导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件事已过多年,但却深深留在心头,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责任重大,尤其在音乐课上融入道德教育至关重要。随着继续学习和素质教育的开展,我的思想有了转变,开始注重音乐课中的道德渗透。

  要将道德教育融入音乐课堂,首先要求老师内心怀揣着道德观念,在任何时候都把学生的品德教育放在首位。不能口头上强调而实际行动中忽视;言辞上看重而行为上次要。忙碌之际也不能忽略这一点,只需确保内心富含道德观念,便能有效渗透道德教育。

二、备课中注重道德因素

  备课撰写教案时必须将所授科目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并详细记录每堂课程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等。这一环节不宜轻视或间断性地进行。务必记得纳入到教案之中。只有如此,在课堂上才不会遗漏,在进行道德渗透时会更具计划性和目标性。特别是在音乐课程中更应如此操作,可以说这是一个经验积累。

  三、注重道德准则于课堂传授

  在我的音乐课程中持续不断地融入道德因素,效果显著,学生们的品格素养也得到提升。以“元角分”单位换算为例,在授课过程中突然转向问:如果每天节约一分钱,10天会节省多少?100天呢?一年呢?若全班同学共同努力,则一年可积攒多少呢?通过计算得出全班大约150元钱。同学们感到惊讶,“哇!这么多啊!”通过小处着眼来理解大处原理,让他们懂得珍惜每一分钱、养成节俭良好习惯。接着检查他们购物能力后,在某些同学沉浸于用零花钱购置喜欢物品的喜悦时,我神色庄严地对他们说:“我们可以使用零花钱购得自己钟爱之物品或零食,但在偏远贫困地区还有像我们这样大小孩童无法上学读书。“ 如果我们捐赠一部分爱心给需要帮助的人群呢?你们愿意吗?”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愿意!” 进而展现出……

  当《爱的奉献》的旋律响起,学生内心涌动着爱的涟漪。他们欢喜地将金钱投入捐款箱,奉献出那份真挚的爱。由节俭转变为无私奉献,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升华,这不正是“潜移默化”的力量吗?

  总结来说,音乐课不应局限于知识传授,而应积极改革,注重品德教育,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多方面能力。唯有以提升素质为核心目标的音乐课程才能大显身手。

篇2:音乐教育计划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品德塑造和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四至六年级学生的思想品德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因此,在教学中需更加注重道德教育的关键性。音乐作为一门学科,涵盖了人际关系、社会互动以及情感认知等多方面,突显了道德教育在其中的重要性。本学期,为响应并践行学校各学科的道德教育工作,促进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特制订以下计划:

一、指导理念

  全面贯彻教育局的政策方针,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并通过音乐课堂中的歌唱、欣赏等方式影响学生,在课堂为主、课外活动为辅的模式下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能力。

二、道德内涵

  通过音乐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与世界艺术,拓展视野、提高修养。本学期内容主要侧重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包括欣赏和歌唱等方面。老师需注重培养学生演唱和音乐欣赏分析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有效方法增进对音乐的认知,培养求知、探索和创新精神。

三、具体措施

  1. 小学阶段的道德实际上是道德、思想和政治教育内容。包括基本道德规范、公民品质与政治素养以及更高层次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等。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正确态度,养成良好习惯,并将这些道德内涵渗透到教学中。

  2. 对小学生而言,拥有或强化优秀思想品质至关重要。因此,在基础道德层面上需要注重公平、正直、诚实、勇气、仁爱、热爱劳动以及朴素等内容,并持续对文明行为进行教育和培养文明行为习惯。

  3. 鼓励理想意识,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并为之奋斗,培养出色品格与素质。

  4. 作为老师更应身体力行,在日常中做榜样引领,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激励并塑造出一个优秀的道德思想模范。

  针对以上几点我坚信只有真正将道德工作付诸实践才能使得在知识水平取得成功同时也在道德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因此我们务必把道德教育进行到底。

篇3:音乐教育计划

  德国音乐大师亨德尔曾说:如果我的音乐只是为了带来快乐,那我会感到遗憾,因为我的目标是让人们升华。因此,音乐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娱乐,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来雕塑灵魂,完善生命,提高整个民族素质,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音乐所具有的德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校外音乐教学涵盖了合唱、欣赏、器乐、舞蹈等多个方面。教材中融入了丰富的德育内容,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传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价值观。优美多样的旋律深受学生喜爱,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事半功倍。

  一、以合唱教学为例展现德育渗透

  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言:“音乐是人类最大的欢愉,它如同生活中清澈的泉水,陶冶着我们的心灵。”这体现了音乐在德育教育上的重要作用,要求我们始终将德育元素融入音乐教学之中。

  (一)通过介绍合唱曲背后的时代背景实现德育引导

  合唱教学是校外音乐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歌曲作为音乐教育中最通俗、最具影响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例如《我们多么幸福》、《中国自豪》、《东方绿洲》等歌曲都明确包含着思想引导意图,在备课时需要挖掘和理解这些歌曲所承载的丰富德育内涵与深刻哲理,并将其传达给学生。选择何种类型歌曲让学生演唱直接关系到他们内心世界的构建。多年来,无数位音乐工作者为少年儿童谱写了众多广受欢迎的优秀歌曲。这些歌曲以优美旋律、丰富和声及诗意歌词深深地触动着孩子们纯净的心灵,在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合唱教学不仅传授声线艺术表达之道,更通过歌词对人生进行认知并树立正确人生观。比如,《保卫黄河》这首合唱曲就从介绍作品创作背景开始展开。首先阐述创作时代背景,进而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主题,并在演唱过程中激发起他们对祖国和民族自豪感情,并将这份情感融入演唱之中,以提高演唱效果。

  (二)借助指导朗诵歌词实现德育渗透

  优秀音乐作品的歌词如同精致诗篇或启迪性文学杰作般鼓舞人心,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塑造人格。例如,《中国自豪》,可以通过个别或集体朗诵方式指导学生将歌词真情实感地吟颂出来,在朗诵过程中被中国壮丽山川所打动震撼,并因为身份认同而自豪感油然而生,激励他们珍视当下得来不易幸福生活,并转化为求知动力。

  (三)以音乐引领道德教育之旅

  在探索合唱教学的新路径时,我们要有意识地挑选那些旋律优美的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让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升华,并通过提高审美能力,实现美育和德育相结合的目标。比如,在欣赏《牧歌》时,那绵长悠扬、充满抒情色彩的旋律,仿佛将学生带入一片辽阔草原,享受美的沐浴。

  (四)用多声部合唱熔铸道德熏陶

  在指导学生进行多声部合唱训练时,我们要严格要求声部分配统一,声音平衡协调,在演唱中做到精准、和谐、整体一致。集中训练时,要求学生动作迅速、守时守纪,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强化组织纪律性。

  二、用器乐教学传递道德启蒙

  音乐是情感艺术,卓越的音乐作品总是能深深打动人心。它以独特的音波触及内心深处,激发出五彩缤纷的情感波动。比如,在教授二胡独奏曲《光明行》时,通过分享刘天华在演奏会上精彩表现引起外国人称赞的小故事,激励学生珍爱民族音乐遗产并传承发扬。分析乐曲时,则启发学生从旋律中感受激情与节奏交融之美妙,在其间想象人们追求光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样使学生认识到少年儿童就像初升太阳般朝气蓬勃,并应该投身学习中。通过愉快的音乐声响,潜移默化增进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着迷。当然需要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和踏实态度来取得成功,在刻苦训练中锻炼意志,并培养吃苦耐劳品质。

三、提升教师修养 实现道德渗透教育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是塑造学生成长环境、传递科学文化知识、示范行为榜样、关注心理健康等方面至关重要。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跟随教育趋势主动调整自我并全面提高素质水平, 使自身引领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达到统一, 从而促成全面素质培养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