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职场文档 > 工作计划

学校教研工作计划编制

时间:2024-03-11 18:06:20 工作计划

  【简介】本文是会员“zuze45”整理的学校教研工作计划编制(共3篇),供大家赏析。

篇1:学校教研工作计划编制

  引领理念:

  新学期,我联区将继续借助教育改革的风潮,深入研究全新的课程标准,确立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的教育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定推动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激发学生自主、独立、积极和创造性的表现与提升。加强学习和培训,透过反思、讨论、认知升华、责任强化,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基础,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水平,努力争取一流的教育成就。

  具体工作:

  一、强化学习培训,致力构建学习型组织。

  学习是汲取与更新知识的必经之路,是个人持续完善与充实自我的需求,也是所有工作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关键条件。本学期要借着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加强教师理论和业务方面的学习和指导,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活动及校内培训,在学习中不断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获取最前沿的教改信息、关注教育改革动态,并持续提高文化素养、理论水平、管理能力和专业研究能力,在建立新课程观、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方面下功夫,着眼于提升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

  1、确保时间。首先利用校内工作时间组织全体师生进行集中学习;其次利用每周一次的科研活动时间进行分科小组学习;再者要求领导和老师每周至少安排2小时自主学习时间,包括阅读专业期刊、理论著作和在线资源,在备课过程中将学习融入其中。此外还积极组织老师参与各类培训及进修活动,为他们创造并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

  2、内容丰富:

  (1)本季度将选编有指导作用的学习材料并派发到老师手中,在交流中互相借鉴;

  (2)启动定期阅读活动。每年为老师们定期订阅多种教育理论刊物,并要求每位老师至少订阅一种教育杂志,并鼓励他们充分利用这些刊物,在日常中及时获取最新科研信息。每个季度至少精读一本理论书籍以引导个人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3)在加强校园建设同时也加大现代化教育设备配备力度,并致力使45岁以下老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老师们应积极利用网络资源作为必不可少的工具来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并通过之了解最新动态及科研成果以不断增长知识储备,并运用新理念与知识来丰富自身装备。

  3、探索创新的学习培训方式。传统的培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需求,学校和各科组应该积极尝试新颖灵活、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法,例如倡导互动参与、合作学习、反思构建等方式。通过研读教育理论、了解最新课程标准、分析优秀案例;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实践体会,谈论师生的变化;体验实验课、参加研究课、观摩示范课程;评估教育理念、评价教学设计、审视教学手段以及检视教学效果,一系列多样化的教研活动将有助于提升培训质量。

  4、强调落实和检查机制。为每位教师提供必要的业务学习资料和笔记本,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记录所得心得体会,确保知行合一,力求取得实际成果。

  二、以课改为契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引领教师角色转型。新课程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包括对价值观念、人才观念、教育质量观念、课程理念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全面考量。我们迫切需要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空间。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必须清晰认识到不能固守旧有做法,而是应该成为一个具备研究能力的优秀教师。新课程改革着重于课堂教学方式的更新,在推进新课程时,老师们必须真正做到以下八个方面的转变:

  (1)从注重知识传授向关注学生发展目标转变——确立明确的课程目标意识;

  (2)从统一规格向差异性个性化转变——把握个性化教育原则;

  (3)从以教论学向以学论教转变——确立主体地位意识;

  (4)从结果导向向过程导向转变——重视发展潜能意识;

  (5)从不民主不和谐向平等融洽关系演进——加强情感联系意识;

  (6)从程序化模式化向个性化定制转变——鼓励创造性思维;

  (7)从单向信息传递向综合信息互动转变——注重双向沟通反馈;

  (8)从选拔导向到促进个性发展为目标转变——多元评价策略引领。要求老师们将新思想融入日常的教育工作中。

  2、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针对基础教育过于强调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为核心特征的学习方式。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将学习方式的改变视为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五大基本特征:主动性是首要特征,要激发学生自觉承担学习责任,使学习成为有意义的活动;独立性是核心特征,体现在我能自己学会;独特性是有效学习方式的个性化表现,因为每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方式;体验性突出参与和直接经验价值;问题性是启迪科学思维之门,促进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知识生长。必须全面把握这五大特征,才能有效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丰富多彩地开展教研活动。

  重点推动课堂教学研究,积极倡导集体备课活动,带着课题进行研讨课,推进教学改革。在进行教研课时,必须结合课题展示研究成果,并围绕课题进行评议,在课后鼓励撰写案例分析,提倡从每节课中获得一份收获。针对热点问题组织讨论并形成共识。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应突出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策略,并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积极倡导民主化的课堂氛围,并鼓励将学生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本季度计划开展以下活动:

  (1)举办优质教师评选活动,在校级范围内普及教研授课模式,并选拔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区级公开课。

  (2)各区教育研究站安排每个课题组就相关话题进行一次专题研讨。

  (3)举行教育基本技能竞赛活动。各校利用教研时间进行备课、口语表达、书法绘画、电脑操作等培训。通过竞赛活动提高教师基本技能。

  (4)举办家长开放日。

  (5)季末进行复盘研讨班,各科组推选两节优质授课内容。

  (6)改进教育反思形式,注重质量意识,撰写精彩反思笔记,并鼓励每日三问:今天有所阅读吗?今天有所思考吗?今天有所记录吗?及时整理素材总结经验, 写出高质量的反思或论文。

  (7)开放双向,引进先进。联区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外出交流、听课,汲取最新经验;邀请领域专家、学术教授或资深教师来校授课和指导实践。

  (8)持续推进“一帮一”结对活动,老师相互携手成长。每周对子老师互相上课一次,记录听课情况,及时进行评估。每周受帮助的老师需提交教案给指导老师审阅,并签字确认。(结对老师的表现与学期末绩效挂钩)

  (9)本学期联区将举办1~2次学科活动或竞赛。

  三、常规教学管理务必扎实抓好,确保教学质量。

  学校要求全体教师牢固树立质量至上理念,将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生命线,以追求卓越质量为目标,从管理中获取品质和效益。建立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常规教学模式,规范教学行为,实现科学化、制度化的教学管理。

  1、坚决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杜绝时间冲突、占用其他科目课时等情况。强调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规定,对于迟到、早退、随意离开教室和无序换课的教师将扣除相应分数。

  2、加强常规教学管理。良好的常规管理是顺利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本学期将严格按照《宝井联区常规教学细则》的要求管理备课、上课、布置及批改作业、辅导和评价等环节。

  3、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1)实现“轻松高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欲望。着力解决有困难的学生转化问题,早策划、多行动、少抱怨,在转化措施方面早做准备并加倍关心呵护,着力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2)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监督。各校领导要重视监督工作,在第一线深入开展监督工作,确保掌握主动权,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①巡堂制度:值日教师和领导每天巡视一至两次班级进行检查,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纠正;

   ②听课和评课制度:采用打招呼或不打招呼方式进行听课并及时评价指导。每位领导需全程参与35节以上听课;

   ③积极参与本联区和本校的教研活动,并指导其有效展开;

   ④定期检查各校老师备课情况及作业批改情况,并及时解决问题;

   ⑤质量监控制度: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任课老师以及初中各主要科目任课老师,在单元测试后要进行质量分析,并填写相关表格反馈信息。

  ⑥联区对各校的常规质量检查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各校要对本校的教学常规进行经常的检查。

  4、革新教研活动。教研是年轻教师茁壮成长的摇篮。教研活动要在“实”与“新”上下功夫,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热情,鼓励教师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联区工作人员和各校骨干教师要不断提升业务素养,担负起培养教师的神圣职责,充分利用每周的“5 1”和“10 1”教研活动时间,扎实地展开教研活动,教研组长要组织好、协调好、指导好,使教研活动不走过场,不图形式,并从中提高自身威信。单周教研活动安排为理论学习,双周为集体备课,以校为单位进行,每次有中心发言人,拟写中心发言稿进行说课。教研组活动必须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解决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原则;二是理论联系实际、明确教改方向的原则;三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现场教学为手段,直接给予有效指导的原则。每位老师应积极参与每次的教研活动,不迟到、不早退;确实无法参加时需请假,否则将被视为旷课。

  四、认真抓好课题研究,扎实推进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推进教育改革、提高质量的引擎,在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和创建特色学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学期需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科研的支持力度,并以此为引领将教研工作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逐步使得教研工作向科研型转变。

  1、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并亲自主持学校内部的科研课题探讨,为课题探讨营造良好环境。

  宝井联区科研领导小组:

  组长:张万锁

  副组长:李继忠武丰义张新民

  成员:牛春固郭力玲潘国珍郭小黑王伟民李英信

  2、 推进普及化的科技知识普及工作,并注重培养优秀科技骨干师资团队,在举办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和讨论会议方面下功夫,对老师进行关于科技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 让老师了解科技在我们生活中所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 提高他们进行科技相关任务所需能力. 每位老师都需要志存高远, 将自己定位成一个致力于深入了解并投身于相关科技领域之人, 逐渐建立起一支求知型丶专攻型之老师队伍.

  3、 规范化管理所有涉及到科技领域事务, 提升执行效率. 进一步完善我校制定并执行管理政策和条例, 并监督全体同仁遵从条例执行. 同时也会针对项目负责人, 领队以及团队成员详细阐释其职责分工及操作方式. 我们愿助力您寻找项目路径, 划定目标方向, 稳健前行.

  在课题管理方面,我们将突出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对每个课题组在期末进行评估考核,这些考核结果将与教师的绩效挂钩。为了围绕课题展开工作,各课题组需要定期开展活动,确保研究有计划、活动有记录和总结,并及时整理和积累各类资料档案。本学期我们将着重以下几项工作(以课题为中心):

(1)每位成员每学期撰写一篇个案研究;

(2)每位成员每学期设计一个创新的课堂教学计划;

(3)每位成员每学期主持一堂具有探索性质的研究课;

(4)每位成员每学期完成一篇富有见解的研究论文;

(5)每个课题组每学期提交一份阶段性的研究报告。

篇2:学校教研工作计划编制

  一、工作指导理念:

  我们将紧密围绕区教研室品社计划的核心精神和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致力于培养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我们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

  二、教研目标:

  本学期品德与社会教研的关键是深入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以“135互动课堂”为主要内容进行探究。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引人喜爱的学生,引领他们逐步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者,使得品德与社会课程真正对优化学生品德与行为起到积极作用。

  三、活动安排

  1、注重加强平时品德课备课工作,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确保每节品德课都能上得出色。

  2、在教学中,教师将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关注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打破学科界限,紧密结合其他学科内容;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丰富课程资源,使之与本课程有机融合。

  3、教学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采用多样化直观灵活开放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大量亲身体验机会,促进个体品德塑造和社交发展。

  四、 本学期主要工作计划:

  九月份:

  1、制定本学期品德教育工作计划,并共同讨论落实计划目标要求。

 2、组织师资进行课标学习,并结合本阶段需求贯彻执行教学规范。

  十月份:

  1、六年级品社集体备课

篇3:学校教研工作计划编制

  在本学期,我们学校的教研工作将秉承着与众不同的指导思想。结合上级教务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将深入推进真正有意义的教育。通过规范办学行为,加强管理与指导,各教研组将以课题研究为核心,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并以提高课堂效率、质量为重点,减轻学生负担。我们将大力推动教学研讨活动,坚持科学育人,在有序中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工作目标方面,我们定下了明确计划:

  1. 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教研活动,提供良好平台和氛围,助力真正的教育。

  2. 提升理论水平,更新观念,培养骨干教师队伍。

  3. 深入课标学习,领会精髓,引领课程改革方向。

  4. 继续进行课题实验,并总结实践经验。

  具体措施包括:

  1.注重培训提升教师素质

-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变化并落实到实践中。

- 加强基础理论、现代理论、创新理论的学习。

- 培养骨干教师队伍,并搭建成长平台。

- 鼓励青年教师成长,并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2.开展活动,提升实效

  (1)加强团队建设,推进研究。以教导处为主导,设立3个教研组:语文、数学、技能科。发挥教研组长作用,根据校内情况进行校本研训工作,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实施备课、听课、评课、反思一体化流程,贯彻“自我反思、同伴合作、专家指导”理念,展开行动研究等活动。

  (2)加强常态下的课堂管理,并记录检查内容。关键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本学期将重点关注常态下的教学管理,领导将加强听课力度,通过不同形式的听课来提高教学效果。

  (3)执行“周四教研日”和“每听必评”制度,引导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促进专业成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应该了解各自学科特点,在教研中寻找突破口,提升质量。每位教师本学期至少要听课15节。

  (4)重视日常教研活动的资料管理。严格按规定完成工作,并注意归档资料,组织评选优秀案例等。

  (5)增强集体备课实效性,在集体备课中发挥互助效能。每次重要活动都应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并确保成员参与并发挥智慧。

  (6)持续加强各级课题实验,定期召开会议并将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同时注意整理材料。

  (7)探索小课题申报机制,并逐步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