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验

时间:2024-03-14 22:58:32 心得体会

  【前言】以下是热心网友“haorigahuaibi”整理的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验(共3篇),以供参阅。

篇1: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验

  教师首当其冲的任务是以高尚品德来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观念。这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正确的教育观念可以孕育人才,而错误的思想则会摧毁潜质。教师的政治立场、道德修养、教育理念、世界观和人生观都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一方面,需要平衡知识、能力和品格之间的关系。知识是基础,培养能力和品格离不开知识;知识是手段,目标是通过知识获取来提升能力和品格。另一方面,必须明确所需培养的特定能力和品质,并适应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此外,教师个人的价值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专业思想的建立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感知、判断等心理过程,并进而引发相应灵活多变的教学行为。

  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应坚持探索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中获得认知能力。知识固然重要,但不应被灌输给学生,而应由学生通过探索获得;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要推崇问题解决式教学法,使学生具备动手实践能力。“在进行教学时,老师应设法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调动已有或新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参与解决问题,并通过观察、思考、想象、研究、操作以及合作等方式逐步形成核心素养。”环绕这一理念展开项目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甚至艺术家般工作都可取。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情境”、“问题”、“探究”和“合作”都是关键词。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展开协作性和自主性学习,使他们懂得与他人相处、自我启发并反思管理。

  21世纪需要高素质、多层次人才培养,而多层次人才培养则需要素质教育支撑;素质教育本身又需要高尚师德修养为基石。作为培育下一代责任重大的角色,只有具备高尚师德修养并拥有强大专业技能的老师才能振兴教育事业,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爱是美丽而有效的教育语言,在与学生成长路上我们应该拥有那颗沟通之心——博爱之心。用爱呵护每位学子,在影响他们成长道路上给予无私关怀。

篇2: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验

  11月9日,学府领导者侯校长举行了题为《培养核心素养,雕塑优美生命》的讲座,对“核心素养”进行了深入、精细的解读,为这一广泛而宏大的定义赋予了更加具体的内涵。经过听取讲座后,我领会到“核心素养”确实贯穿于我们的教育生活之中,同时侯校长也明示了我们课题研究的方向。结合讲座所学及网络上获取的知识,现将我的感悟分享如下: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子应当具备、以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基础的必备品质和关键技能。核心素养涉及学子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位学子成功生活所必须具备,适应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需要的不可或缺共同素养;其培育是一个持久终生的过程,可被教授亦可被学习,在家庭和校园初期培育后,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完善。由此可见,核心素养不仅注重知识与技能,更着重于获得知识之能力,并由此突显出能力与态度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教师需要积极真正地改变课堂角色,从传授转变为引导,并将“关键技能”落实于教学实践之中。事实上,这与我们学校一直倡导的“少说多干、精讲多练”、“小组协作促进主动学习”的教育理念相契合,培养学子主动求知的本领一直是所有教师追求的目标。而在培育学子必备品格方面,则需要我们在德育方面付出更多努力。

  在听取讲座时初次接触到“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时,我首先联想到了“素质教育”,尽管二者听起来有些类似但实则有着区别。讲座中也阐述了“素养”与“素质”的联系及差异。素质通常指个体天赋和环境影响相互作用在个体身上所呈现出来的结果。而素养更多指后天习得,并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在此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凸显出教育的价值。在我看来,“核心素养”即是对“素质教育”优秀经验进行延续并更为具体、系统化发展。

  今年我们立项研究题目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于课堂中:自主发展下的习得》, 主要研究自主发展中学习方法。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享受乐趣并善于学习;二是勤于反思;三是信息意识。这三项内容与我们教学工作密切相关, 我们应将培育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在我的教学工作中也制定了一些目标:

  1. 将游戏元素融入到授课之中,运用游戏提高孩童认字、拼音以及课文理解水平, 充分利用孩童年龄特性, 分层次组织游戏, 通过游戏环节激发孩童对知识乐趣。

  2、语文课后的延伸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深藏其中的人文精髓。从简单的字词句到复杂的xx和儿歌,我们应该让孩子领略中华文化背后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灌输正能量,积极评价文中人物和观点,引导学生学习他人优点。我认为,在每节课结束前花几分钟时间让孩子分享所学不仅限于知识,更包括一些积极向上的人文理念和做人原则。

  3、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加强对他们表达和观点的评价,培养核心素养。这不仅仅是规范学习行为,更是引领正确价值观。

  4、教师要身体力行,多给予学生表扬,起到榜样作用。

  5、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善于寻找解决之道,少抱怨。

  6、“品格”素养的培养应贯穿言谈举止和阅读方方面面。

  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养,要求核心素养真正融入校园生活离不开教师自身的不断提升与努力。就像侯校长在讲座结束时所说:“当我们迎来新事物时,需要勇敢地去探索,无论前路如何坎坷,都要坚定走下去。相信只要有行动就会有收获,只要持之以恒就会创造奇迹。”通过本次学习经历,我将提升自我素质水平,并积极接纳新的教育理念,努力成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篇3: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验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品格和能力,以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求为目标。这明确了学生需要具备的品质和关键技能,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问题,引领着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这体现在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习能力、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上,共有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这种素养的培养是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首先在家庭和学校中开始培养,并持续完善。

  可以看出,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需要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有机无缝联系,共同努力来实现这一目标!

  我认为在学校中,培养核心素养需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在教育环境中渐进地形成。老师们对学生素养的影响至关重要,在不断地引导和推动着其形成。因此,在学校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一个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师素养水平,教师应该成为核心素养的楷模和引领者!毕竟老师们言传身教总会深深印入学生记忆。作为一名老师,我一直在思考:自己是否已经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似乎还有欠缺!因此想要在培育全面发展的学生成果上起到引领作用并塑造全面发展的学生,我必须不断完善自己,提升修养水平,坚持终身学习并保持活跃。我的目标是成为一个榜样,处处都能以身作则。我希望成为那种与一群富有情感、态度鲜明但未必完美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老师。“将自己融入到集体分享知识中去”这种真实状态下最打动人心也最具感染力。

  据资料显示:15%—30%左右的学生成绩与教师传授知识相关,其余取决于非知识层面因素。如教师情感表达、胸怀格局、视野角度以及处理问题方式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成长和发展。常言道“谁管得严孩子像谁”,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在学校阶段核心素养形成过程中,所经历过的老师们对于塑造个人素质功不可没。每当回想起曾受过启迪的老师时, 脑海中浮现出来或许更多是他们容貌风采, 经验传承, 为人处事及治理态度等特质,而非他们传授给我的知识内容. 这些老师所具备品质的结合体,无疑通过潜移默化方式对塑造我们自身品质产生着重大影响.

  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丰富多彩,我们不应仅限于培养特定领域的专家,而是应将培养合格公民作为教学目标。以我所从事的生物学科为例,我们的目标不是要造就一批生物学家,而是通过学习生物学,赋予学生相应的生物学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并为之做出贡献。

  基于这一理念,我在生物学教育中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来培养初中学生的生物素养。

  1.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态度

  通过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特点,帮助学生科学认知自身成长发育过程,逐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积极健康态度。我对曾教过的学生感到自信,在面对食品安全事件时能够正确认识并采取必要防范措施。我们深知单纯掌握生物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讨论和实践才能转化为实际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例如在完成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后,让他们调查、查询资料,并结合个人体验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这样的练习,他们能够理性看待各类食品,并形成良好饮食习惯影响周围人群。

  同时,还着重培养良好健康习惯。通过传授人体系统结构、功能及卫生保健知识,有助于学生成立健康生活态度,并了解常见疾病知识,避免轻信媒体上虚假信息,并提醒家人尤其是老人注意防范欺诈。

  2.培养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作为一个实验性较强的学科,生物需要进行大量实验。在实验结束后拓展相关内容有助于学生成长获得更多知识和技能。比如种子萌发实验后可以将幼苗种植到花盆中,并关注植株成长过程。与植物亲近、观察新鲜事务每天都有新感受。当看到新芽从叶柄处长出时改变了对植物的看法;当看到花朵开放、结果结出时理解了营养与繁殖之间的关系。这样通过亲身经历获得书本未涉及但重要的知识,并激发对其他领域甚至整个自然界的探索欲望。

  3.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观念

  通过深入探索生物与环境的联系,学生们能够体验到大自然的奇妙之处,了解动植物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出热爱自然、尊重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增强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将学会运用科学知识来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举例而言,当前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就是雾霾。虽然其形成原因复杂多样,但人类活动是主要推手:渴望更好生活的愿望促使人们过度开采和排放废物,这种行为逐渐加剧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雾霾只是其中之一后果而已!当学生们在学习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价值时(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他们将逐渐认识到必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最后再说到态度问题。由强迫牛饮水转变为牛主动去饮水,反映了学习态度上的改变。有研究者提出了一个形象公式:素养=(知识 × 能力)× 态度,明确指出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变量。若态度积极正面,则所有知识和能力都将得到倍数效益;反之亦然。这清楚地阐明了态度在素养培养中的关键作用。即便在相同环境下,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有早熟者,也有需要时间“开窍”的个体。从升学角度考虑,为了进入优质高中,并确保学生成长于良好、合适的发展平台上,“发力”时间应提前至初中阶段。那么如何激励还未“开窍”的学生?或许素养=(知识 × 能力)× 态度公式具有一定启发作用。最后要强调的是,在培育学生成长核心素养道路漫漫无边,但只要方向正确,终究不畏前行艰难险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