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园地深度反思

时间:2024-03-11 16:31:46 教学反思

  本文是会员“yn5174”收集的语文教学园地深度反思(共3篇),供大家阅读。

篇1:语文教学园地深度反思

新颖独特的口语交际体验

  在人教版四上语文第二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围绕着“培养观察力,掌握观察方法,形成观察习惯”这一目标展开。语文园地二中的口语交际部分通过三幅图画的观察比拼,引导孩子们感受观察之趣。课堂开始先复习苏轼的《题西林壁》,让学生意识到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会有不同发现。当出现第一幅“酒杯”图时,学生们立刻纷纷表达自己看到的内容,在场氛围瞬间变得热闹起来。

  接下来是第二幅树与人头的观察,我引导学生按顺序仔细观察,并激发他们发现画面中隐藏的细节。随着学生们逐渐解开谜题,他们对于这棵神奇的树充满了好奇和快乐。随后,我们进一步深入人物形象的描绘与想象,激发学生展开合理联想和思考。

  当孩子们投入到观察第三幅画时,他们的热情更加高涨,想象力也变得更加丰富。在课堂结束前,有学生表示希望能够创作出类似的图画。我展示了第四幅有趣的《少女与老人》图画,并鼓励他们带回家邀请家长一同欣赏、享受这份快乐。

  10岁左右的孩子最具有好奇心,在教学实践中,我不仅注重即兴评价与鼓励,还尊重并倡导超越文本、体验个性化感悟。通过口语交际课程后鼓励孩子记录观察日记以养成良好观察能力。

  在作文教学方面值得反思,在提前收集旅游景点资料和制作资料卡等具体要求下进行资料整理过程中增强了学生选材能力,并在连堂作文教学中通过“小导游”介绍景点、老师互动点拨等方式引导学生写作选材和结构方法。

  在经历了两个完整的课时来进行作文教学之后,我深刻体会到这样的付出是非常值得的。因为在学生动笔前进行指导,可以帮助他们养成深思熟虑后才下笔的写作习惯。

篇2:语文教学园地深度反思

  在教学目标的实践中,我成功地引导学生:

  1、通过探索汉语拼音,巩固了对声母、韵母的区分,准确地发音和识别形状;

  2、利用举例让学生初步认识反义词,并通过游戏加深记忆,增强了词汇积累;

  3、通过日常用品的观察,将认字、学词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在生活中的兴趣。

  此外,在教授重难点时,我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在帮助学生掌握拼音分类的同时,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引入,促使他们将所学应用到日常中去。另外,在举例说明的辅助下,学生也掌握了反义词。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微笑”和“眼泪”的方式。采用激情导入法引导学生融入到“语文乐园”中有趣的游戏中。通过这种方式唤起了他们学习的热情。接着以“我会写”为主题展开教学内容。通过互动式的拼音卡片摆放和归类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母和韵母之间的关系。其次是反义词部分。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导入,让学生轻松理解什么是反义词,并通过口头练习巩固知识。最后是“我会连”,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认知汉字,并通过图片呈现等方式加深印象。

  这次的公开课是我宝贵的成长经历,也是一次珍贵的机遇。在这堂课中,我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实现了自我提升。怀着感恩之心,我对一切充满感激!

  我以引导学生观察为核心,帮助他们探索识字方法,并引导他们自主进行字词辨析。我的教学设计包含“扶──辅──放”三步曲:首先在我的引领下,学生发现“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培养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实践,以巩固所掌握的技能;最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发现并应用方法,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

  这节课超越了我的预期设计,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与其枯燥地灌输知识,我更相信每个精彩的课堂都源自于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我们不应被囿于既定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捕捉突如其来的机会资源。临时调整教学流程基于教材内容,并向外延伸拓展,其中有以下闪光点:

  1、为学生打造口语交际平台:

 新课标强调:“口语交际能力是当代公民必备技能。需要选择贴近生活话题,并采用灵活形式组织教学??”特级教师也曾指出:“口语交际教育需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口语表达动机:利用随机资源展开口语交际活动。”从“说见闻”到“说鞋子”再到表演“鞋子”,这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进行口语交流活动的平台。通过表演自然地增强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十分可喜!

  2、通过情感体验提升朗读能力: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能简单由老师代替学生去理解阅读。应该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和情感体验中深入理解文本、获得启示、产生共鸣并加深思考。这种教学设计使得学生在表演中真情流露、感情真挚,在体验中提高朗读水平。

  3、开放式展示舞台赋予成功体验:

  在课堂中,就像是一场充满新奇创意的互动游戏,学生们可以通过相互阅读词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接着,在各种竞赛活动如开火车读词、小老师带读、男女挑战读等中,学生们展现出更高的学习热情。通过读词的过程,学生们培养了强烈的主动意识。例如,学生A可以准确指出学生B发音错误,并扮演小老师角色帮助改正。当学生担任小老师时,他们会经历一次展示自我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另外,老师鼓励学生模仿说叠词,表现出色者有机会担任小老师并引领大家朗读。这不仅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也提供了积累优秀词汇的机会。

设置积累平台,构建应用阶梯:

  在新教育理念下注重学生成长感悟。更新的教材中,“日积月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积累优质词汇和句子的平台。然而,在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优质词汇同样至关重要。因此,引导学生用自己钟爱的词语组成一句话,并逐步引导他们运用优质词汇来完整表达这句话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让学生围绕自己钟爱的词汇说出一句话,内容不限制,给予更广泛言辞空间。其次,从单个词到完整句子是一个层级飞跃过程。举例来说,在使用“冰凉”造句时,开始只说了“冰凉的雪碧”。但在H老师指导下,他把这句话扩展成了“我喝了冰凉的雪碧,真舒服。”积累单词和句子是语文学习的起步,掌握运用则是更高层次。

  积累不应局限于教科书上优质词汇和句子,在校外也需延伸。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从优质词汇开始逐步提升到摘录好句是很有效的方法。一方面激发学生对积累知识的兴趣,同时需要具体指导他们如何进行校外阅读和知识积累。

篇3:语文教学园地深度反思

  〖激励学子尽心练习〗

  积极的练习包含了“言”与“笔”的过程。“言”为写作奠定基础。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的两种表达形式。口头表达是直接的,而书面表达则更具正式性。在写作教学中选择先进行口头表达再进行书面表达的原因何在?首先从儿童语言发展角度来看,一个人掌握语言常常是从口头语言开始,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前导者,也是其基础。口头语言的进步促进了书面语言的提高。小学生要将口头表达转化为书面表达时,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先进行口头训练至关重要,以便从民族语转换为汉语。在目前的课程教学中,在每次写作之前都会有一次口语交流活动。交流内容与写作要求相似,因此口语交流对于写作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口语交际显得尤为重要。每次写作任务,我都会用1到2个课时进行口语互动教学后才进行实际写作。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中,口头交流内容是:描述自己,而写作任务是:向他人介绍自己。通过充分准备好口头表达环节,在进行写作时就能更加轻松自如。口头表达可以帮助检查思考结果,并组织清晰的文字表述。同时也可以促进思维发展,有利于书面表达水平的提升。口头表达就成为内心想法变为外部文字的桥梁。

  〖强调有效口头交流目标明确合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头交流需要有条理、措辞得体、声音抑扬顺畅。每堂口头交流课都应有明确主题和核心内容。但在兴奋状态下,学生可能会离题或东拉西扯。这时候老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逐步引导学生回到核心话题上来。

  比如,《说说我自己》,学生开始谈论外貌、性格、优点和缺点时, 话题可能突然转移到别人身上去了, 这样就无法真正介绍自己了. 这时, 老师可以灵活引导提问: “同学们, 描述别人是为了更好地介绍你自己, 那么你在这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 经过老师指导后, 学生重新回到核心主题上. 在学生开启谈话之前, 我会鼓励他们闭上眼睛想象一番, 整理好思路, 清晰明了地阐述观点.

  〖以口头交流促进写作能力〗

  在编排口语交际和习作时,教材着实进行了精心策划和布置。比如说,《语文园地三》三年级下册中,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描绘自我”,而习作则是“自我介绍”。笔者首先开展口语交际课,让学生选出两位与众不同的同学站到前方,让其他同学观察和发现他们的独特之处。这个做法其实借鉴自其他教师的经验,效果却意想不到地好。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超出了老师的预期。通过此举,学生先行言说,然后教师引导他们总结写人时可以从外貌、着装、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入手,只要抓住特色即可成功。例如,王威描述了自己对足球的热爱,在一场激动人心的比赛中展现了自己;于明杰写道自己喜欢恶作剧,并讲述了一次母亲滑倒的插曲;王永超则描述了自己喜欢思考,并记录了解决难题时的过程。

  这些句子之所以既流畅又精彩,完全归功于充分准备的口语交际课程。准备工作充分后,学生再进行写作就得心应手。每次写作之前,老师都可以设计相应的口语交际练习来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写作兴趣并整理思路。通常情况下,学生更擅长言说而非书写,老师需要提醒他们将口头表达内容记录下来,这才是一篇优秀文章。

〖以活动引导写作〗

  有时候学生在撰写文章时感到无从下笔,主要原因是日常缺乏活动经历,并未留心观察周遭环境。为填补这一空缺,老师可以精心组织各种活动,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如,《语文园地三》三年级上册中关于“秋天快乐”的习作内容,则可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融入大自然中去体验秋天、感受快乐。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植物有何变化?动物呢?人类呢?这些变化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奥秘?通过适度引导后,便能将这些丰富感受转化为优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