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设计

幼儿园中班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06 12:03:21 教学设计

  本文是会员“ga77”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教学设计(共3篇),以供参阅。

篇1:幼儿园中班教学设计

  创意背景:

  这次活动源自于我们教研的灵感,老师们在个人理解和互动交流的基础上,展开了一场富有创造力的教研观摩活动。借鉴同事首次教学活动的经验,我们有了新的构思和设计。

  孩子们对磁铁总是充满好奇:因为它会吸住物体。在过去的日子里,孩子们已经积累了一些与磁铁相关的经验。因此,虽然孩子们能轻易得出活动结果,但在探索习惯和能力尚未形成之时,这样的活动无疑为他们提供了更多方法和乐趣,引起了我们对孩子们实际参与过程的关注。

  活动必须扎根于孩子们的生活中。科学探索活动往往只关注科学概念而忽视其对孩子现实生活的意义。因此,本次活动努力将关于磁铁的每一个认知点回归到孩子们生活中,使得活动更贴近孩子们原本的需求。

  内容及要求:

  1、认识磁铁及其吸附铁制品的基本特征。

  2、勇敢表达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

  3、重点难点:探索磁铁的基本特性。

  准备工作:

  1、幼儿操作工具包括:磁铁、各类铁制品(大头针、曲别针、铁钉、铁丝、铁片)、非铁制品(塑料勺子、积木、雪花片、纽扣、泡沫等),每人一份。

  2、桌上放有雪花片和曲别针的筐(每桌两筐)。

  3、教师演示器材包括:磁铁、底座板以及别有曲别针装饰的娃娃纸片。

  

探究过程与引导:

  

  老师指导:“请你把筐里的东西分成两堆,用这个东西指向磁铁,并试一试。”

  

——由于之前某次活动开始时老师指导语较含蓄,导致出现许多与“磁铁”无关的操作情况,使得孩子走弯路并降低了集体教学效率。因此,在这次活动中直接引入磁铁给予清晰指示,让孩子立即聚焦在当前学习对象上,显著减少了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困扰。

  

  观察幼儿操作表现。

  

  在本次活动中,在我的暗示下,大部分孩子都用磁铁(尽管不知其正式名称)将物品分成两堆:其中一个按大小分组,另外两个按材质质地分类,还有一个按长短排序。然而由于材料不规则导致最后那位无法分组者转向其他同伴,并被磁性吸附所吸引并增加信心,并最终成功完成任务。

  二、合作交流

  说说你是怎么分组的?为什么选择这样做?

  老师总结:

  使用这个工具(即磁铁)可以将筐里物品区分为两类:可被吸附和不能被吸附。这个神奇道具就是“磁铁”,它可以吸住所有金属制品。

  创新验证

  探索一番:教室内隐藏着哪些神奇的铁制物品?你又是如何发现的呢?

  ——之前的研究揭示,孩子们更容易记住“吸铁石”,而对“磁铁”却不够留意。因此,在这里我们给予孩子们反复使用“磁铁”这个学名的机会,例如,当孩子们观察到门把手被磁铁吸住时,就能想到它是由铁所制成。孩子们在寻找的过程中,既验证了磁铁的特性,又牢记了“磁铁”这个名称。

  活动中,有一半以上的孩子似乎已经知道:可以吸附铁物质的东西被称为“吸铁石”,因此,他们很难记得“磁铁”这一学名。当他们寻找“铁制物品”的时候,我会询问:“你怎么确认它是铁做的?”大部分孩子回答说:“因为它被磁铁吸住了”,通过多次反复这样的对话, 孩子们便牢记了这个比较生僻的名称。

  创新应用

  1、游戏:探寻别针。

 老师介绍:曲别针不慎掉入雪花片篮,请同学们协助找回曲别针,并看谁能快速找到、找到数量最多。

 —— 孩子们在装满曲别针的雪花片篮中进行挑选。一开始有些孩子并未想到使用磁铁,而是选择用手捡。但当看到其他同学使用磁铁后,他们立即效仿,并发现确实更加便利,于是兴致大增。

  2、游戏:小动物起舞。

  将立体人物固定在底座上,并在其下方移动磁铁,使人物跳跃起舞(也可以准备更多具有磁性的玩具,如塑料盒中游弋的小鱼、纸管中升起红旗等等)。

—— 这些游戏可融入区域角落中进行学习。

篇2:幼儿园中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享受儿歌的朗诵乐趣。

  2、体验值日生工作,培养服务意识。

  3、积极交流,清晰表达内心思想。

  4、在儿歌中感悟生活,学习成长。

  5、鼓励幼儿大胆推测、分享见解、活跃互动。

  二、教学准备

  准备《大家来帮忙》儿歌和值日生工作照片。

  三、教学过程

  1、展示值日生工作照片,讨论他们为园所做出的贡献。

  2、播放《大家来帮忙》儿歌,引导幼儿边唱边动:

   大家一起帮忙,

   你我同努力,

   携手共同帮忙,

   碗筷分工明细,

   共享美食盛宴。

3、鼓励幼儿将值日生工作内容融入到儿歌中。

4、自愿组队制作值日生卡片和进餐环节图示。

5、每天用餐时指派幼儿担任值日生,体验服务他人的喜悦。

四、教学活动建议

邀请幼儿参与玩“开饭游戏”,并分享各自扮演的角色经历。

< p > 鼓励幼儿回家主动帮助家人准备用餐,并在第二天的园里分享这段经历。

< p > < strong > 五、教学反思

< p > 在语言培养中要因材施教,了解每位幼儿特点,把握语言习得规律,有条不紊进行训练和操练。创造丰富语境促进多元化阅读和表达实践,在良好氛围下引领孩子多接触文本素材并勇于表达。只有如此,孩子的语言能力才会稳步提升。

篇3:幼儿园中班教学设计

  故事探索:

  为了激发幼儿的阅读热情,我们巧妙地将绘本融入课程中,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设计活动。《胆小的老鼠》这本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图书,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他们充满好奇想要知道小老鼠和大黄猫之间会发生什么。通过这堂课,我们希望引导幼儿学会观察比较图画,并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育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画面初步理解小老鼠内心变化及行为。

  2、体验吱吱努力变得勇敢的过程,愿意用语言表达对画面内容的理解。

  3、倾听教师朗读图书文字,培养想象并用丰富语言描述画面能力。

  4、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基于已有经验。

 备课准备:

  PPT

活动流程:

  一、模仿动物行走引出“吱吱”这个角色

  1、老师:“你看到过小白兔是怎么走路的吗?”“那么小老鼠又是如何行走的呢?”

  二、与幼儿一起欣赏图画,猜测故事情节

  1、共同观看PPT1、2

  老师:“请数数,这里有几只老鼠?谁是吱吱?它在害怕什么?”

  总结:“在老鼠家族中总共有五只成员,其中吱吱就是那位胆小的家伙,在遇到大黄猫时总躲在罐子里。”

  激励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并推测姐姐是如何帮助吱吱解决问题的,一起为吱吱出谋划策。

  总结:“姐姐找到一个聪明办法,把毛线系在了吱吱腰上。”

  2、引导幼儿观察PPT3、4、5

  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真有大黄猫来了吗?”“还有哪些新发现?”“姐姐做了些什么?”

  引导幼儿关注重点画面并解答疑问。

  3、展示图片PPT6、7,预测故事结局

  老师:“当他们看见美味巧克力蛋糕时,大黄猫即将出现,现在该怎么办?”

  4、完整品味整个故事情节,激发兴趣点。

  老师:“大黄猫被缠住了是怎么回事?再说说吱吱究竟是胆子大还是小呢?”

  三、感受结尾部分,并揭示内涵

  小结:"对于今天所讲述的故事,《胆小的老鼠》,你们认为主角是否英勇无畏呢?最终他靠智慧打败了强大的对手。"

  四. 肯定孩子们在活动中展现出来的表现,并引发再次阅读愿望。

反思:

"今天课堂中进行了哪些活动可以加以改进以促进孩子更深层次参与?"

  在这次活动中,小朋友们展现出了极其浓厚的兴趣,他们能够根据图片内容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表现得十分出色。然而,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只集中关注举手回答问题的小朋友,而忽略了其他想要提问的孩子;在提问时给予小朋友过多的提示语,缺乏简洁明了的引导,忽视了让他们独立观察、独立陈述的过程。未来的活动中,应该更多地倾听小朋友们的话语权,让他们能够自信地分享自己的想法,体会语言带来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