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心得分享

时间:2024-03-13 08:35:04 心得体会

  【前言】以下是热心会员“huibatuanwenshi”整理的学习教育心得分享(共3篇),以供参阅。

篇1:学习教育心得分享

  参加了省教科院组织的“XX年年安徽省教育科研省级立项课题研究工作检查暨成果交流会”,这是两天的紧凑而充实的时光。与会者包括来自全省各地的一线老师、成功结题并获奖的单位和个人,以及省教科院的两位院长和特邀嘉宾曾天山教授,他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也是教育部智囊团成员之一。在活动中,通过与专家们和同行们的交流,我们不仅开阔了新视野,获取了新策略,提升了新认知,更重要的是专家们深入解读了教科研的原则方法和实施策略,并对容易被忽视或误解的细节进行了精准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

  第一天会议上,阚智院长代表金副厅长发表谦逊而风度翩翩的报告,内容庄严大气、严谨可见。他从全局高度评价我省近年来在教科研领域取得的成就,并明确了未来研究方向。接着,张守祥副院长对当前教育领域的四大热点问题进行了独到分析,角度新颖、内容别具一格。曾天山教授特意赶来从京城为我们做了关于《教育科研的问题与方法》报告,在深入探讨“什么是好的教育科研”等五个方面时展现出广博见识和真诚态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二天则有各地获奖课题负责人分享优秀成果和经验。这次会议不同于以往几次参加的经历,在内容充实实在、收获巨大之余,也让我感悟到教育科研不再神秘高不可攀。专家们报告严谨要求之际更传递出信心与激励;虽然充满挑战但却无论胜败都值得。只要勤思考、勇实践、善反思,在科研之路上定能走得更远。

  此次盛会让我汲取颇多启发和收获,在此衷心感谢市幼教学科研究小组以及镇里教办给予我们这样难得观摩学习机会。

  叶银仙主任在演讲中强调:“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引导,方能创造出优质的幼儿教育,从而推动课程功能改革。”市幼教小组的两位杰出教师呈现的这两堂课程,在选题、教学目标和活动设计等方面都契合了叶主任提出的关键要点。他们的课程安排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突出了“活动”和“整合”作为主要课程建构形式。

  首堂课通过煮面过程引导幼儿探索音乐与舞蹈,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全方位教育。这一独特主题培养了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个人想象力。第二节课则通过沙纸活动,引导幼儿依据回忆体验进行想象创作,同样发挥了其创造与想象潜能,并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与行动性。

  这些优秀案例的分享提升了我镇的幼教水平,极大推进了幼儿园课程改革。期待未来市幼教学科研究小组能频繁到访我们镇举办类似活动,共同促进进步。

篇2:学习教育心得分享

  焕发出全新的教育活力,绽放着前所未有的教育光芒,《义务教育法》的全面实施,被誉为深刻推动教育体系改革、助力义务教育蓬勃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这一崭新的《义务教育法》诞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崭新的义务教育阶段,将对全民素质提升和国家未来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统一性贯穿于新法始终,从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经费标准到管理机制规定,新法以不同形式彰显统一理念。新法明确对义务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首次将素质教育写入法律文本,倡导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多方位发展,强调德智体美有机融合于教学实践中。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鼓励缩小学校间差距,摒弃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充分彰显对每个孩子平等尊重的人文关怀;无论家庭背景或经济条件如何,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均等待遇,体现着社会和谐与共融精神。当前城乡、区域、校际间存在着严重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现象,并引发了择校等问题。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要求国家和地方政府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条件,并保障农村及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确保困难家庭和残疾儿童接受适当教育。

  通过深度学习领会新《义务教育法》内涵与精神实质,在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中依法执行、努力推行素质教育,真正使得新《义务教育法》精神落到实处。

篇3:学习教育心得分享

  “高原现象”这个词初次闻听是在一次学校例会上,当时开玩笑说:我也开始出现了这种“高原现象”,终于找到了我的教学水平停滞不前的原因。

  一直以来,我都自认为是一个热爱学习、接受能力强的人。在教学方面,我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长时间教书却从未固定下来一个模式。并非因为我没有尝试过,而是一直没有找到那个合适的方式。对于不同类型的课程,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我总是变换教学方式。即使是相似类型的内容,我也极少使用相同的方式。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愚笨吗?

  随着年龄增长,别人总会提醒你:你已经到顶了,年轻人应该有更大突破、更多学习机会,学校未来应该属于年轻人。于是我告诉自己:你已经够了,在教学水平上已经达到顶峰了,再想进步也很困难;于是摆出老师的姿态,自以为自己很优秀;于是停滞不前,并沉浸在虚幻的飞跃中。或许正是这种“年龄思维”,导致了内心产生“高原现象”。

  看看专家们的分析:

  学习是一个循环过程,包括初始阶段、快速提高阶段、高原期和再次提高阶段。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说过,成功之路需经历三境界:第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二境界类似我们所说的“高原期”。

  “高原现象”并非终点,不代表无法再进步; 相反, 它像黑夜之后黎明般, 只要突破, 将获得巨大财富, 更何况创新成果常在此后产生。我们没有理由退缩。

  学生可能遇到“高原现象”,我们教学是否也如此呢?通常与年龄相关——年龄与“高原现象”成正比。

  读完专家分析后, 我恍然大悟: “高原现象”其实源自内心; 若忽略年龄, 永远不会遇见教学上的“高原现象”。即便遇到, 也可以克服它, 实现“再起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