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中的物体和图形认知反思

时间:2024-03-15 09:50:35 教学反思

  【前言】以下是热心网友“tangfucaishu”分享的数学教学中的物体和图形认知反思(共3篇),供大家赏析。

篇1:数学教学中的物体和图形认知反思

  一、营造奇妙场景,让场景贯穿整个课堂。

  根据新的教学标准,要求在低年级教学中创造出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有趣数学教学活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选择了一个惊喜的开端,打造了一个圣诞老人送礼物的情境,瞬间点燃了学生的热情。并且在课堂练习环节中延续了这个情境,让学生通过反复摸索和找图形来丰富活动内容,不仅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也有效地维持了纪律。

  二、引导自主思考与合作交流,体验实践中不断探索、获得知识。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设计课程时,我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分类,并按照规则自由分组,鼓励他们表达观点和见解。另外,我设置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观察、感知、互动、交流,在动手操作中发现物体特点,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三、培养初步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认识四种物体后,我让学生举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这些物体的影子,并随意玩弄自己喜欢的玩具,将所学知识与最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帮助他们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最后一个环节是展示精美建筑图片给孩子们看,激发他们对所学物体之美的感知,并促进对生活热爱之情。

  总结而言,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既有出乎意料的惊喜也留下需要深入思考之处:

  1. 在未来教学过程中发现孩子对球类特性掌握良好,但正方体和长方体却容易混淆。例如:某个面为正方形而非正方体, 学生很可能会认为它是正方体。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首先需要增加更多具有特殊性质的物品来启发学生,加深对物体特征理解,拓宽其思维视野。在操作阶段上,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准备多样化物品,鼓励多角度观察,提高对物体特征辨别能力;同时老师还可以准备更多独特物品供共同探讨,以引发更多思想火花。

  在未来的课堂上,我计划运用更多富有创意和新颖性的评价方式,而非单调乏味的评价形式。我将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性、学习速度、思维灵活性等多个角度对他们进行评价,并结合一些小奖品的激励机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减少学习压力,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

篇2:数学教学中的物体和图形认知反思

  这个单元包含两部分内容: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以及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主要是立体图形,而对平面图形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在教学中将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进行,可以利用学生日常已有的图形经验以及物体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几何形体的特征,从而建立清晰的概念。

  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几何图形知识,所以只需要他们能够识别不同的平面图形即可。考虑到学生已经能够区分立体图形并初步感知其特征,我们可以通过引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来向他们介绍平面图形,鼓励他们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在传授平面构成体关系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感受知识转化和理解过程。

  在我完成练习五第5题时,遇到了关于用球是否能画出圆这个问题存在争议。从理论上说是可行的,但实际操作中确实存在一定难度。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用硬纸板紧密包裹球,使其变成一个竖立在桌子上的圆柱,并沿着圆柱底部边缘画出圆的方法成功应用了转化思想,巧妙地将使用球画圆转变为使用圆柱画圆,这种方法对于启发学生转变思路、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我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密切联系,并注重让学生通过活动来掌握知识。我会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融入到各种活动中,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完成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意识和能力也十分重要。举例来说,可以让学生观察周围物体的形状特征、哪些物体具有相同形状等等。给予学生充分参与动手操作的机会不仅可以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还可培养他们初步动手操作技能。比如让他们通过滚、推、搭、摸、画等各种活动方式来深入感知各类图形特征。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数学交流和合作意识与能力,并鼓励他们积极探索。

篇3:数学教学中的物体和图形认知反思

  全新的教学标准强调,在低年级的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日常经历,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活力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具体而生动的环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一年级的孩子们刚从幼儿园小朋友升级为小学生,那么如何才能让这些孩子认识周围物体的基本几何形状,并从实际物品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我提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积极收集各种日常用品作为教具,比如长方体形状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形状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形状的茶盒、茶杯等;还有球体形状的乒乓球、皮球等。并且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在课前要求学生也携带相关物品作为辅助教具。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展示我收集到的各种图形给孩子们观察和认知,然后让孩子们拿出自己搜集到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尝试将同类形状放在一起。接着展示牙膏盒,引导孩子们发现其基本特征,例如数清楚共有多少个面、哪些面是相同大小等问题。通过这样有目的性思考引导孩子们逐步认识不同立体图形,比如长方体由6个面组成且对称面积相等。同时展示一个与牙膏盒不同大小的纸盒,让孩子观察并描述其特点来加深对长方体特征的认知。之后,在孩子们对实物长方体有所了解后,在黑板上展示抽象长方体模型图片,引导他们将感性认知转化为理性认知。通过类似方法引导孩子逐步认识正方体、圆柱和球,并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相同和不同之处,在实践操作中直观感受到立方体无法滚动但圆柱和球可以滚动等特点。

  当然,在这个单元教学中也存在很多改进空间。首先需要加强教学组织能力。这类活动需要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尤其是当涉及到选择不同物品时,如今小朋友都是独生子女更容易产生争执,因此更需要多加教育指导,培养互相包容和谦让之道。另外需要明确区分“玩具”与“教具”,平时使用教具时要引导学生养成轻柔处理物品习惯,并避免频繁喧哗声音以节省时间将每个环节落实得更加彻底。

  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出现缺乏动机或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在低年级阶段更应该运用适合其心理特点的“游戏法”来组织教学活动。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在“乐”的氛围下思考问题,在“比”中行动起来。这样既能增进他们对各种几何图形特征的了解,又能培养他们实践操作与思维结合能力,在合作与创新中提高综合素质。这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为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不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还留下了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在后续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对球体特点的掌握非常出色,但却很难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比如说,当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出现时,孩子们很容易将其误认为正方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首先在教具准备上过于单调,没有足够引人入胜的物品来激发学生兴趣,加深他们对物体特征的理解,并拓展他们的思维。在操作环节上,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准备各种物品,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以增进学生对物体特征的认识。此外,在准备阶段可以多准备一些独特的物品与学生共同探讨,激发他们思想碰撞。

  其次,在对学生评价上显得过于单调。因此,在未来的课堂中,我将积极提升自己评价性语言水平,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积极性、表现速度、动脑程度、未来发展前景等等,并结合小奖励措施,使学生感受到无压力学习氛围,并更愿意主动学习并享受到知识获取所带来的成功感。

  这次教学反思让我在未来教育之路上拥有了新目标和新方向。我将根据这次反思收获总结我的教学工作,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至一个全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