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反思

《千米的了解》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4-03-15 08:43:05 教学反思

  【前言】以下是网友“aomeiwei”收集的《千米的了解》数学教学反思(共3篇),供大家参考。

篇1:《千米的了解》数学教学反思

  成功的地方:

  在这个课程中,我们要讨论的长度单位是千米。千米在学生生活中非常常见,相比之前学习的毫米,学生们应该经常听到和看到关于千米的信息。一些学生在课前就已经了解了千米的概念,在长途旅行时使用过,甚至有学生说他们在高速公路上见过千米标示。可以说,学生对于千米的认知比较早,这对于本节课的教学非常有帮助。然而与其他长度单位相比,千米对于学生来说更加抽象,因为它是一个较大的单位。因此,学生可能很难想象千米代表的距离。这也是本节课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我们会利用学生手中的工具复习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然后我们会带领学生走进操场,因为他们知道操场一圈是400米。我们会让他们走一圈感受400米的距离,然后再走两圈加上半圈即200米,让他们感受1000米的距离,并引出对千米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立刻明白远距离需要用到千米表示,并且很快将其联系到日常生活中各种场景下使用千米的情况。

  这样做很好地突破了本节课教学中存在的困难点,使得学生能够轻松地将所学知识与自身经验结合起来。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学生对于千米这一概念会变得更加深刻。接着我们会继续讲解与“米”的关系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练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及对策:

  由于千米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部分学生可能会觉得理解起来有些困难。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逐渐掌握,并且需要耐心等待他们逐渐领会其中奥秘。

篇2:《千米的了解》数学教学反思

  在探索《千米(公里)的奥秘》这堂课中所感受:今日教学欢声笑语,孩子们乐此不疲。首先启动孩子们回忆各种长度单位,同学们纷纷答道(米、分米、厘米、毫米);然后挑战他们用手势展示这些长度,几乎所有同学都轻松应对;接着进行毫米、分米换算抢答环节,同学们热情高涨。

  随后引入全新知识,让孩子们仔细观察第七页的主题图,在图上认识到千米(也称为公里)是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1千米对于刚步入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还显得陌生,因此我带领他们走出教室到操场体验一千米的距离。在课前已向体育老师了解到我们学校操场一圈约200米。我告知他们一圈大约为200米,然后鼓励孩子们自行推导:一圈200米,两圈400米,三圈…五圈就是一千米。紧接着让孩子们依据自身体能选择跑步或步行,亲身感受一千米有多长。

  随后让孩子们观察教材介绍的标准运动场跑道一圈为400百米,并思考1千米运动员需要在运动场上跑几圈?孩子们很快计算出(1圈400米,2圈800米,再加上半圈200米即为1000米)。将1000米以更大单位表示为1千米。板书:

  1千米(公里)=1000 米

  1千 米=1000 米

  1公里=1000 米

  理解1 千 米和1000 米之间的关系,并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与差异。

  整堂课下来,氛围愉悦轻松,孩子学习兴致高涨。我的感悟是:用喜悦渲染孩子心灵,你将获得更多喜悦!每堂课精心呵护,你将迎来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便是幸福!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加油吧!

篇3:《千米的了解》数学教学反思

  在《千米的领悟》这节课中,我们的教学着重于认知千米这个度量单位,建立对千米的概念。挑战在于将千米这一观念与我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形成正确的认知观。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他们意识到数学就在身边,并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以增强他们对数学应用的意识。

  在课前,我布置了一项任务给学生:走一段路看看哪里大约是100米、走100米需要多少时间、大约需要多少步,并让他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测量家到学校的路程长度。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复习之前所学过的长度单位,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比划出这些单位所代表的实际长度。接着通过测量铅笔长度、教室长度以及杭州到上海等路程长度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测量较长距离时需要使用更大的长度单位,自然引入了千米。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建立1千米这个概念相对困难,因为他们通常不太关注两地之间路程有多远。当然,学生并非一张白纸,在马路边、公路交叉口或高速公路等地方都曾见过千米(也称为公里),对此也有一定了解。因此,我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经验:你是否曾见过千米?在何处见过?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千米?然后让他们估算:从学校到某个地点大约是1千米?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发挥想象力,并用他们自己视角去理解千米,建立1千米概念。

  为确保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在课前我选择了几个比较熟悉的地点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每个地点到学校的距离利用摩托车里程表。然后让学生估计从学校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考虑到同学们熟悉三毛乐园、秦山大厦、一号桥、百货大楼、新华书店等地点,我向他们展示这些地方的图片,请同学猜测:哪个地方到达学校大约是1千米?一个小朋友说道:秦山大厦可能吧。我及时引导道:从学校到秦山大厦大约是700米。通过同学们猜测和比较得出结论:从学校到三毛乐园大约是1千米。

  当学生闭上双眼,思考着1千米的长度时,他们穿梭在从学校到三毛乐园、从学校到南门广场等各种1千米的联想中,这种联想无疑是令人惊叹的。因为在课前布置的任务中,同学们和父母一起测量了学校到家的路程,于是在课堂上请几位同学分享家的位置,并让其他小朋友猜测他们家离学校有多远。先猜比1千米多还是少,或者差不多,然后进一步估计大约是多少米。接着请已经测量过的同学担任小老师进行评判,比较谁的猜测最接近实际数值。小朋友对这样的活动充满了兴趣。

  但是全班同学一起进行猜测时由于被选中参与的同学数量有限,导致学生参与度不够,无法让每个人都亲身体验。因此我决定让小朋友分成小组活动,确保每位小朋友都有机会既猜测也被猜测。通过各种活动如猜一猜、说一说、评一评、比一比等,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1千米的长度。

  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情况,在课堂上让他们谈论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关于1千米和1米之间的换算率,可以让学生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讨论和汇报使学生明白除了用尺子来测量距离外,还可以采用步数、摩托车里程等方式。举例说明:如果小明走100米需要210步,则要走多少步才能走完1千米?我们学校跑道一圈长200米,那么要跑几圈才能完成1千米?假设体育馆环形跑道长400米,则需绕几圈才能达到1千米?通过这些实例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随后展开关于千米和米简化聚焦的探讨,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分享他们自己的见解。最后进行课堂小结。

  本堂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参与对1千米或几千米长度所带来的体验和感悟,在联系现实生活经验基础上将其转化为认知结构。提前布置让学生去实际走一走、量一量非常重要。若缺乏这些实际活动而仅依靠想象来理解1千米的长度,则无法真正建立起对1千米概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