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心得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分享

时间:2024-03-14 14:16:46 教学心得

  本文是热心会员“zhanyanhuangchelu”收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分享(共3篇),供大家阅读。

篇1: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分享

  期末考试卷安静地躺在桌上,等待审阅。

  此刻的孩子们应该正在尽情享受着快乐时光,毫无我们小时候面对考试成绩焦虑的烦恼。

  回顾这个学期的数学教学经历,我心存愧疚。

  因为作为学校行政人员,我总是分身乏术。教学时间被挤压得几乎没有空余,经常忙于处理琐事,虽然也有不少收获和成长,但每当看到孩子们的目光时,内心总是感到愧疚,特别是那些基础薄弱的孩子,除了与家长沟通、寻求同学帮助外,我束手无策。

  回顾这个学期孩子们的表现,我也收获颇丰。

  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备课习惯,在课间做好预习;坚持每天认真完成算术训练,打下扎实计算基础;懂得倾听同伴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说话条理清晰完整;及时纠正错误,不将错误延误至次日。

  我希望能给予孩子们对数学的喜爱和探索精神,保持新鲜态度,在新学期中坚持良好习惯。

篇2: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分享

  在过去的学期里,我深刻领略了一年级课堂的独特风采。一年级的孩子天真可爱,然而课堂上却时常出现各种意外情况,有些甚至让我们措手不及。一开始就是在整顿纪律和传授知识之间不断摸索前行。每结束一节课,腰酸背痛、疲惫不堪成为了我的日常感受。

  随后,我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管理一年级的课堂秩序。通过向同事请教经验和反复试验,我发现一年级的学生极度渴望被表扬。相较于批评,表扬优秀同学的方式更能引起问题学生的注意。此外,我准备了许多奖励物品如小红花、小星星、糖果等来激励表现优异的学生。有时候,我会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调整纪律,效果也十分显著。无论是纪律还是发言方面,优秀表现者将给予所在小组奖励,而违规者则会受到相应处罚。下课后,根据每组的得分情况进行奖惩,并且为胜利组带来额外惊喜。这样一来,学生们感到荣耀满满,学习动力自然水涨船高。随着课堂纪律得到改善,我的教学压力也逐渐减轻,教学效果自然也大幅提升。

  本学期我继续延续上学期成功的方法。同时,在观察了上个学期后发现部分学生无论在学业还是能力上都表现突出,在安排小组时就把他们指定为小组长,负责管理小组内其他成员的纪律、学习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这种以学生治学生的方式消除了师生之间可能存在的对立情绪,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年级孩子们天真可爱,在我们老师眼中应当像看待自己孩子那样去爱护他们,并用充满赞美之心来审视他们,让他们充满自信地追求知识。

篇3: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分享

  在学习的旅程中,发现填未知数这一领域,它蕴含在10的深邃认知和涉及10的加减法的篇章中。这个阶段聚焦于对10的理解以及与之相关的加减法,而填未知加数则成为学生面临的挑战。因为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对10以内数字的感知,对10以内数字有了一定的把握,并能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字的加减运算。虽然从知识逻辑上看,填未知加数和10以内减法属于同等难度;但从学生认知发展角度来看,需要通过反向思考来解决问题。对于刚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这确实具有挑战性,需要教师耐心引导。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10以内加减法,同时也为将来进一步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借位减法做好铺垫。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并贯穿填未知数相关知识,我设计了猜谜环节作为课前活动。由抽象到具体、从口语游戏到数字构成再到猜谜题目,在遵循旧知迁移至新知、由浅入深、渐次推进原则下完成了无缝连接,让学生顺畅地吸收新知识。

  在使用圆珠笔图进行教学时,我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勇于尝试。采用分组讨论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动手动脑、多方信息交换与评价,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和表达思想的方式,并有效促进了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直观图示和老师引导性提问,帮助学生理解算式意义和各部分之间联系,在“7 = 10”这种括号填空情景中引导他们找出答案;最后让学生基于大量感性经验脱离实物进行填空。此设计将直观感受与启发性问题相结合,激励学生自主求解问题、构建认知体系,不仅利于问题解决还可启迪思维,由具体到抽象演化展示着教育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本节课设计中, 我鼓励学生成为独立思考者, 尊重并接纳他们各自观点, 强调算法多样性. 圆珠笔图和小旗子图就呈现出多种解题方法. 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 教材采用两种方式呈现:实物图示和计算式表达, 但无论哪种方式都是“A ( )=B”的模式, 这可能会使得学生只有片面认识. 因此我增添了( ) A=B 的形式在练习题中. 这样做有助于全面深入地理解填未知数内容, 同时适当渗透加法交换律概念, 让孩子初步领悟其中奥秘。

  通过视觉图像和引人思考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探索“7 = 10”中括号应填何数;随后提醒学生标记小旗,并在“6 = 8”中正确填入数字;最终,学生在感性体验基础上自主推理,在括号内填入数字。这种设计巧妙地结合了直观认知与问题启发,激发学生自主求解,构建知识体系,不仅有助于问题解决,也能促进思维发展。

  在解答未知数时,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思考,包括分解、组合和减法计算等,但最终达到相同答案。他们虽然采用不同算法,却体现出新《课标》所倡导的“算法多样化”。此举鼓励并支持学生多样化计算,有利于“个性化数学学习”,纠正以往算法的“单一化”倾向。

  此外,在本节课中还特意教导学生如何验证答案的正确性,并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